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文旅> 正文

他们真的将生活过成了诗

2021-10-28 10:15 北京日报

来源标题:他们真的将生活过成了诗

第二届“全国十大农民诗人”名单近日揭晓,李松山、白庆国、李明亮、雷文、梁文奇、王德席、刘永刚、段新强、陈传贵、张宇轩10名诗人荣获第二届“全国十大农民诗人”。

由《星星》诗刊主办的这一活动,吸引全国500位农民诗人参与,评选根据社会影响力、刊发诗歌情况等进行。《星星》主编龚学敏评点道,这些农民诗人常年坚持创作,他们不仅写农村,写生活,写自然,也写城市化进程给农村带来的深刻变革。这些获奖诗人的创作水准很高。

从平凡生活中发现诗意

在平凡生活中发现诗意,农民诗人真的将生活过成了诗。

羊倌李松山住在河南舞钢市王店乡李楼村,他小时候因患脑膜炎留下后遗症,口齿不清,只能通过微信“拇指聊天”,和记者的交流全靠文字。面对生活的磨难,李松山却说,“写出一首好诗,感觉这一天非常充实。很幸福!”

李松山通过微信给记者发来照片,他的羊儿在悠闲吃草,他描述自己的日常:“放羊,干农活,有时候喝点小酒。”但平淡的生活承载着诗意的飞翔,他在《比喻》一诗中写道:“让文字和麦子/站在一起/大多数时间我会邀请麦子/走进文字/在季节里/我必须弯下腰/用镰刀。像诗人码起一行行/行走的文字。”

李松山用文字说,“写诗是靠经验,是和观察思考联系在一起。比如我本身是放羊的,写羊的诗比较多些。”他还说,写诗需要不断变化和突破,要推倒重建、重新架构。

段新强来自河南栾川县庙子乡咸池村,他说的更为直白,“我曾经走过的每一步,我经历过的每一件事,都会在我的诗中。”他看见妻子晾衣服,水在滴答,“我听出了里面的搓衣声,劈柴声,锄草声,切菜声/把一颗颗星星缀到夜空的针线声……我听出了/这些圆润、微小、细碎的滴答声/是一个中年女人/辛勤操持生活的节奏。”一位外地读者给他打电话,说自己的妻子看他的诗哭了,段新强的妻子也看哭了。“我写妻子,其实是赞美普通人的生活。”段新强说。

“生活本身就是诗。”来自重庆市忠县的陈传贵,已在20种文学刊物上发表上千首诗歌,他说,只要有光的地方就有影子,诗歌对于他如影随形。最近他写了一首诗是《跳广场舞的男人》,这个教大家跳广场舞的男子,从深圳打工回乡,他的积极、乐观、豁达、执着都在舞蹈中绽放,陈传贵从中看到了自己,看到了更多不屈生命的影子。他在诗中这样写道:“在灵魂深处/开出来一朵最闪耀的白莲花。”

来自黑龙江青冈县的诗人梁文奇对自己的诗歌写作充满了远大抱负,他写土地、草木、庄稼和动物,“我更写黑土地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也写自然、生态的变化。”48岁的他说,几十年来一直在采风,将来也会一直坚持。

坚持写诗几十年不放弃

农民诗人们从艰难中走过,但他们从未放弃,长达多年甚至几十年的坚持,让他们的创作本身令人敬佩。

段新强今年48岁,他从10岁开始写人生第一首诗,1989年在《洛阳日报》首次发表诗作。电话里,他用浓重的河南话说,“家里穷,找个媳妇不容易,我20岁就结婚了。”段新强写诗写到1996年,再也难以坚持。那个时候他有了第一个孩子,还要打工维持生计,写诗的心情没了。但面对生老病死,他会忍不住将心里想说的话记下来。2013年,时隔多年再写诗,是受了网络世界诗歌的感染,他通过电子邮箱发往《星星》诗刊的诗作,得到了编辑的回复:“有自己的语言,有自己的生活。”段新强说,这句话对他很重要,他从此天天写诗。他坦言:“如果没有多年的操劳、奔波,我不可能成为十大农民诗人。”

雷文今年54岁,他曾在北京打工10年,在建筑工地干混凝土浇筑。天有不测风云,2010年12月,他因工伤造成了截瘫,曾在北京康复长达一年。雷文回到了四川巴中,靠着顽强毅力,最终站了起来。经历过苦难,他特别知足,“我靠诗歌稿费、奖金能养活自己,我给单位写一首朗诵诗,能得到7000元报酬。”他更自豪地告诉记者,他的诗作《幻觉》已被选入东北师范大学高等职业教育创新教材。

阅读为创作提供重要助力

走进这些农民诗人的世界,发现他们涉猎广泛,除国内诗人的作品外,他们还经常阅读外国诗人的作品,这也成为一个比较有趣的现象。

陈传贵年轻时对诗歌曾经疯狂过,在上世纪九十年代,诗歌论坛在网上兴起的时候,他会夜里奔赴网吧,将自己用笔和纸写下的诗作传到网上。那个时候,他想通过诗歌改变自己的命运,“我曾经想像打工诗人郑小琼一样,也能成为专业诗人。”

但陈传贵逐渐认清了现实,他不再追求名和利。今年以来,陈传贵从诗歌获得的奖金、稿费有上万元,但他特别清楚,诗歌创作在他的生活中不是首位。为了养家糊口,他必须干好自己的中医推拿、针灸。“我觉得诗歌虽然不曾带给我多少物质上的变化,但能唤醒我生命中的微光,让我在微光中触摸到人性的真善美。人不能活得太物质,还是要有点精神有点文化,才能让自己保持清醒与纯粹。”陈传贵如此说道。

事实上,在精神追求中,诗人们都多次提及阅读在他们生活、创作中的不可或缺。雷文在北京打工10年期间,就买了近千本书,如今他的家庭藏书接近万册。在李松山的阅读清单中,记者发现,他拜读了不少国内外诗人的作品。李松山只上过小学四年级,他2016年开始加入舞钢诗社,才正式写诗,但一出手惊艳了诗坛。他认为,阅读对他的诗歌创作的爆发提供了重要助力。

责任编辑:纪敬(QC0003)作者:路艳霞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