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文旅> 正文

谭泽鸿 对一支钢笔的执著 这位90后已坚持了十年

2019-12-12 09:09 北京青年报

来源标题:用钢笔马克笔创作故宫全景图

面对故宫的恢弘庄严、壮丽震撼,一百个人中,九十九个人都会选择用手机或者相机“咔嚓咔嚓”记录下来。而画家谭泽鸿,却是那“另类”的一个。这位来自广东英德的90后年轻人选择花上半年的时间将故宫“傻傻”地画出来。长达2.9米的钢笔马克笔手绘图一亮相,便惊艳了网友,获得了百万级别的点赞。有人称“密密麻麻简直治好了我的强迫症”,还有细心的网友将画作放大,发现画中的宫殿大小比例、颜色等等细节,都与现实中的故宫相差无几,可以算得上近乎百分百还原了。

这并不是谭泽鸿的手绘作品第一次引起轰动。2017年,他画的一幅钢笔手绘英德全景图就曾引起手绘界的关注。用如此密集而细腻的线条来表现大场景的建筑和风景,除了要考验绘画者的技术,更是对意志和耐性的不小挑战。谭泽鸿说,他反而很享受这看似枯燥漫长的过程,线条对于他来说,有着别人理解不了的魅力。

对他的作品,很多人关注点在于“抠细节”,然而,谭泽鸿自己却说,他从未刻意追求细节能多么还原真实,他觉得,一幅钢笔马克笔绘画真正应该注重的是线条、色彩和布局,“如果讲细节,直接去拍照就好了,在细节方面,绘画是无论如何也超越不了摄影的”。对于未来,他坚持要用自己的方式去表达,“我不知道一支钢笔的力量能有多大,至少去尝试过,无论走多远,只要自己内心保持激情澎湃、热血沸腾就好了。”

再多的细节都能磨出来,让细节展现在合理的空间上才是难点

10月1日,谭泽鸿发了一条微博,是自己的故宫全景手绘图,配文是:“以自己的方式表白祖国,我爱你,中国!”

时间回到2018年年初,一个偶然的机会,谭泽鸿到北京出差。工作完成后,他就在北京到处游玩,“一到故宫,就被这座皇城的庄严宏伟震撼到了,我真真切切感受到当时中国皇权的威严和历史的变迁。作为一个创作者,心里当然第一感觉就想把这种震撼呈现在画纸上。”谭泽鸿这样回忆作品产生的初衷。对于一些小的街景,谭泽鸿会在现场作画。而类似故宫这样庞大的场景,是绝对无法在现场创作的,谭泽鸿一般都会先用单反相机把风景拍下来,然后回去对照着照片来画。接下来,就要考虑从哪个角度来取景了。最后他的脚步停留在了景山,从这个视角看到的故宫跟他想要表达的故宫不谋而合。确定好角度,他就开始对取景、题材、画面前中后景的推敲、表现手法等等做了一系列的整理。

等到真正开始动手,谭泽鸿发现,事情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故宫,总面积72万多平方米,传说中殿宇宫室9999间半,宫城周围环绕着高10米、长3400米的宫墙。如何用手中的钢笔来描绘出故宫的气势,并且还能体现出故宫的古典风格?“画故宫耗时比较长,一部分原因在于我经常会空下来一两天,去考虑接下来怎么画怎么操作。”

这幅故宫全景图全长2.9米,一张桌子都摆不开,以至于上色时,谭泽鸿经常要把画纸铺在地上蹲着画。由起稿到线稿到马克笔,用了断断续续大半年时间,最终在2018年的最后一天完成了。作品一发出,很多网友就表示“跪了”,“大神,请收下我的膝盖”“仔细看,真的很多细节”“哪怕放大n倍,都能清晰地看到每座宫殿”……人们的关注点大部分都在于他怎样用钢笔刻画出如此真实的画面,细节细到让人惊叹。

对此,谭泽鸿说,他的作品在2016年后慢慢呈现出来的效果就是密集的细节,但跟细节相比,他觉得,更重要的是线条、色彩、布局,“在大场景里面,要表现空间,需要考虑很多因素,而不是单单细节。再多的细节只要你肯花时间去磨,都能磨出来,但怎么处理这些细节,让这些细节在合理的空间上才是难点”。

谭泽鸿说,在这幅画里面,他着力表现的东西并没有具体到每个门上面有多少个窗户、屋顶上有多少砖瓦、屋脊上有什么小动物。在创作一开始,谭泽鸿就一直考虑怎样处理细节的问题,怎样处理空间才能不破坏主体建筑的视觉效果。在画的过程中,他整理出来一个大的框架,在大的框架下,再去画细节。画的过程中也会去不断微调,比如疏密关系,空间关系等。谭泽鸿说,他作品里的那些花啊草啊,都只是用一个线条归纳出来,建筑物也是如此,并没有真正盯着某个细节去刻画。“如果要真实还原出来,拿单反一拍就可以了,不用那么辛苦去画了。绘画和摄影的区别就是,绘画能够通过主观去处理画面的效果。”

谭泽鸿画钢笔线稿用了大概三个月的时间,黑白的线条下,自然流露出故宫的古朴与肃穆,之后再用马克笔上色。“我在网上发布过线稿的故宫,很多网友表示也很喜欢那种黑白线稿的感觉,和最终的作品各有各的特色,上了色的更能吸引人的眼球。”

钢笔手绘不同于一般的铅笔素描,一旦画错一处就无法修改,很影响创作灵感。有时候画了一个小时,也只是巴掌不到的一个小角落。很多人问谭泽鸿这半年是怎么坚持过来的,“有人认为这是耐心问题,但我看来还是意志力和创造力的问题。我画的过程,是一个创造的过程,从无到有,我享受这个过程。不断去琢磨,意志力就不断强大起来,你就会忽略很多外在的因素,做什么事都会水到渠成。”他说之前会有感觉画不下去的时候,到最后也坚持下来并成功了,“所以画故宫的时候,我从没有犹豫过,我就知道我一定能画下去。”

为了从事钢笔手绘,干脆辞职回了老家

谭泽鸿是广东英德人,1990年出生的他是第一批即将迈入而立之年的90后。他说,自有记忆以来就喜欢涂涂画画了。上小学的时候,每个新学期开学时,最期待的就是发美术书和图画本,“那时候在我们山区小学,根本不知道画画是有专用的画纸的,所以每次拿到图画本都视如珍宝,而上面的每一页每一张涂鸦都看作是自己的‘作品集’。”

除了自己本身对美术的热爱,家人的支持也让谭泽鸿在艺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谭泽鸿说,他们家对孩子采用“放养式”,当他越来越沉迷于画画,很多亲戚都认为他“不务正业”。况且学画画需要花很多钱,“他们常常劝我爸爸要我认真读书,学好语文数学才有前途,但我爸爸每次总是一句:他喜欢就行,他要学,我砸锅卖铁也会供他学!”

在父母一路保驾护航下,谭泽鸿的美术天分得到发挥。初中时,他毅然选择了做美术特长生,那时一个美院的师兄在镇上开了一个暑假美术培训班,谭泽鸿报了名。当时他家到镇上要经过一段很崎岖的山路,当别的同学都在家避暑玩耍时,谭泽鸿每天踩十多公里的自行车翻过两座大山才能到画室,“整个暑假每天来回跑,不管太阳有多大,山路多难走,我从来都不觉得累不觉得辛苦。”

高中毕业后,谭泽鸿去了韶关学院读美术专业。在大学里的一个课程上,谭泽鸿第一次接触到了钢笔手绘,虽然只学了短短的一个月,但他已经被钢笔手绘深深吸引。“我挺喜欢画线的感觉,觉得线条的魅力特别大。”他说,自己大部分的大学时光都在钻研学钢笔手绘技巧,除了课程和自学,他还四处拜访韶关的美术大师,学习手绘的构图、色彩和技巧。付出终会有回报,毕业前,他在学校里举办了一次个人画展,得到了学校老师和美术大师的认可。

毕业之后,谭泽鸿去了一家大公司担任设计师,繁忙紧张的工作使得他无法再继续从事钢笔手绘,他干脆辞职回了老家英德。放弃体面又稳定的设计师工作,从光鲜亮丽的城市白领,一转眼成了宅在家里、没名没分的“家里蹲”,谭泽鸿这一步走得很决绝。他默默承受着来自四面八方的压力,他一直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为了节省开支,谭泽鸿选择在家里办公,客厅、书房甚至阳台都被他改造成了“工作室”,甚至地上、餐桌上也不放过,家里到处都是他的马克笔和画纸。

谭泽鸿无论去哪里,钢笔几乎都是随身携带。网络上有一段他在KFC里用纸巾作画的视频,“那是因为家里停电,夏天很热,我就去KFC吃东西,看到有纸巾,我就拿起来开始画,被朋友拍下来了,挺有意思的。”

怎样才能一笔到位,没有诀窍

在开始画大幅手绘图之前,谭泽鸿画的A3、A4大小的街景作品不计其数。再往以前,还没有开始画作品的时候,他仅练习画直线就消耗掉了超过五十支签字笔。哪怕是现在,他的技巧已经足够熟练,每次画作品之前,依然要练线,“钢笔马克笔绘画对线条非常讲究,线的轻重、力度不同,表现出来的感觉就差很多。怎样才能一笔到位,没有诀窍,也要靠练。”

用钢笔、马克笔手绘的人很多,但像谭泽鸿用繁多的线条,在大幅画纸上绘制城市图景的寥寥无几,屈指可数。谭泽鸿说,他的创作风格是大篇幅的钢笔手绘,以大量的线条画出密集紧凑的景物来凸显作品的“磅礴”。

他创作的第一幅大篇幅钢笔手绘作品是威尼斯水城,长2.4米,耗时一个月。说到创作这幅画的契机,谭泽鸿归之于“偶然”,“我从来没去过威尼斯,有一天,我看到了一张表现威尼斯水城的照片,里面的建筑很密集,很有感觉。我之前没画过这么大篇幅的,想着如果能用钢笔把这个场景创作出来,岂不是很有意思?于是我就去尝试了。”创作一开始,谭泽鸿并没有抱着多大的期望,但是效果出来连他自己也挺满意的。曾经有收藏爱好者想出价1万元购买这幅作品,但被谭泽鸿拒绝了,至今仍珍藏在自家客厅里。“现在回过头去看,第一幅作品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但是它对我意义非凡。”谭泽鸿如此说。

在故宫手绘图受到广泛关注之前,2017年,谭泽鸿的一幅英德全景图就让他小范围地体验了一把“网红”的感觉。那是一幅长2.4米的画作,黑白的线条构造出英德市区的大部分建筑和树木,依山傍水的城市高楼林立、栩栩如生。英德是谭泽鸿的家乡,他对家乡有很深的感情,对于自己熟悉的城市,除了用相机去记录它的面貌,他执著于用手中的笔来描绘。每当谭泽鸿觉得灵感枯竭时,他就会跑到市区逛一逛,又或者走上南山俯瞰英德的全景,一有灵感就回去继续“埋头苦干”。最终,他用了20天完成了这幅作品,用黑白的线条构造出另类的英德全景,几乎每栋建筑,每棵树都在画里。

谭泽鸿说,选择钢笔手绘作为主要的创作方式源于他对线条的喜欢,喜欢线条在纸上留下的痕迹,每次完成一张作品都很有成就感。“钢笔手绘在国内还是属于小众画种,但我觉得任何艺术都需要有人去推动它。我希望我是其中的一分子,希望将来可以在这个领域出一些好的作品,算是为手绘艺术做一点点贡献。”

画画不一定要画得怎样、得什么大奖、成为什么艺术家

近些年,谭泽鸿天南海北地跑了不少城市,去感受不同城市的特色,无论是旅游还是出差,他都会随身带着速写本,边走边画。他曾经露营写生,也在景区给老人画过像,而令他印象最深刻的画画经历是在火车上给小朋友画画。

那是在从北京回英德的一趟高铁上,谭泽鸿偶遇了一群可爱的孩子,从带队老师口中得知,他们是从广州来北京参加小学生歌唱比赛的。“刚开始我没在意车上的小朋友,我放好行李,像往常一样整理自己的速写本。我一边整理一边用钢笔调整自己的画面,一个可能是去上厕所的小朋友路过看到,突然大声说:‘哇,你们快过来看,这个哥哥画画好漂亮!’这时小朋友都围过来了,他们都很活跃,不断地问我问题,我也跟他们闲聊起来了。”

谭泽鸿现场为每一个小朋友画了一个速写人像,这过程中,“他们脸上的童真至今我也无法形容!他们有的趴在我身上,有的搭着我的肩膀,那种感觉很亲切。看着他们拿到自己的画像时哈哈大笑的样子,我感觉到画画也能像演员一样,站在台上带给他们欢乐。”分别的时候,孩子们在老师的引导下集体唱起了他们参加比赛的歌曲《明天会更好》,当作回送给他的礼物。

谭泽鸿说,直到现在每每听到这首《明天会更好》,他都会想起列车上的经历,“从那时候开始,我就觉得画画不一定要画得怎样、得什么大奖、成为什么艺术家。能做点自己认为有价值有意义的东西,简简单单、真真切切就很好!”

外界对谭泽鸿有不少标签,比如网红、90后青年手绘画家、站酷百万人气插画师、推荐设计师、新浪认证人文艺术博主……他说自己根本不算是网红,反倒感觉自己是个长不大的孩子。

从2009年开始画钢笔手绘,十年过去了,谭泽鸿逐渐摸索出了一套比较成熟的方法,在画画的过程中他就会做很多笔记,将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办法记录下来。2018年,他出了一本《钢笔·马克笔风景手绘表现技法》,里面对取景、构图、刻画、深入刻画技巧以及全景类作品区分前中后景的空间关系、线稿的疏密处理等都有详细的介绍。谭泽鸿近期的小目标是做一个自己的工作室,一边创作一边教学生,“现在很多网友找到我,问我有没有教程、能不能授课,其实很多人喜欢这项艺术,他们觉得是挺新奇的一个领域,我想让零基础的爱好者也能拿起笔去画。”

谭泽鸿说,他近期的创作方向还是城市建筑,目前最想画的是广州和深圳,接下来会花更多的时间去了解城市的历史文化、城市的演变,包括现在的发展与经济地位等等,收集更多的素材,为下一次创作做好准备。“梦想和身体,总要一个在路上。我肯定还会继续画,坚持到下一个十年,再下一个。”

责任编辑:纪敬(QC0003)作者:陈品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