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文旅> 正文

街上兴起“汉服热”

2019-10-16 09:03 北京日报

来源标题:街上兴起“汉服热”

再过两天,北京学生小慧就要过12岁生日了,让妈妈意想不到的是,今年她提出的生日愿望是想买一套汉服。“现在大街上经常能看到穿着汉服的女生,特别飘逸,我很羡慕她们……”从女儿认真又渴望的眼神中,妈妈读懂了一件事:如今穿汉服正在年轻人中流行。

以往,人们穿汉服多在开学典礼或是某些与国学相关的仪式上,还有的是为了在旅游景点拍照。现在,走在大街小巷中,经常能见到穿汉服的人,而且,这些人穿汉服并不是为了影视拍摄或者出席特殊的场合,汉服对他们来说就像一件出门的衣裳,很平常不过。

今年暑假,上海高中生小沈花300多元网购了一套汉服。她说,穿上汉服不仅好看,还会吸引他人的目光,这让她觉得很开心。每次穿汉服出门前,她会把头发梳成匹配的发型,外出穿着汉服时也会特别小心,生怕把衣服弄脏了、弄坏了。

江苏女大学生小梁也是个“汉服控”,甚至上课都会穿。她觉得汉服漂亮,形制也很丰富和特别,许多纹饰和样式颇有文化底蕴,能彰显一个人的精神气质。

对此,有学者认为,在物质生活丰盈的当下,消费不仅具有满足衣食住行用需求的实用功能,还具有抽象的符号功能,即表现的功能。具体来说,穿什么样的服装,可以折射出他们的审美能力、文化品位与格调,体现人们对独特的向往与追求。

当然,近年来,央视《中国诗词大会》《经典咏流传》等节目的热播,带动了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热潮,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汉服热”。

因为对“汉服才女”、清华大学学生武亦姝特别有好感,华中师范大学大二学生小杜从高中时期就喜欢上了汉服,连带着也对传统文化感兴趣。在填报高考志愿的时候,她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由文学院和历史文化学院联手合作的文史交叉班,既能学习文学又能学习历史,并且加入了学校的汉服社团。小杜认为,喜欢汉服不能只注重汉服的样式,更要注重中华文化的内涵,“汉服热”的出现从某种意义上是中华文化复兴的一个标志。不难看出,“汉服热”的兴起不但具有审美上的意义,还在表达一种人们基于文化认同感的自信与自豪。

应该说,“汉服热”是一种复杂的文化现象,关乎服装和审美,也关乎历史、传统、礼仪、社会心态等诸多方面。当然,并非所有人都认同穿汉服这一做法,但笔者认为,对于这种现象不必急于批评,不妨多一些理解与接纳,毕竟,通过一种文化符号来传承民族文化和传统文化终究是件好事。

责任编辑:耿娟(QL0009)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