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文旅> 正文

古为今用 经典重生

2019-08-21 09:05 光明网

来源标题:古为今用 经典重生

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是一部叙录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讫五代周显德六年(959年),因宋神宗御赐名而流芳千古之书。它以其“体例严谨、脉络清晰、网罗宏高、体大思精”著称,诚如宋神宗所言“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

《资治通鉴》凡294卷,是司马光的毕生著述,其“精力尽于此书”,希望省览者能够“监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嘉善矜恶,取是舍非,足以懋稽古之盛徳,跻无前之至治,俾四海群生,咸蒙其福”。显然,司马光期盼读此书者以史为鉴,励精图治,迁善黜恶,造福天下。这是司马光编修《通鉴》的雄伟抱负,也是《通鉴》全书的思想宗旨。

古为今用 经典重生

《〈资治通鉴〉释要》陈征 赵麟斌 著 人民出版社

《〈资治通鉴〉释要》一书是精通中国古代文史的资深学者陈征教授及其高足赵麟斌博士的合力之著,我有幸成为该书的责编。

面对这样一部历史巨著,如何古为今用?又如何在当今社会给人启迪?这应当是著者创作《〈资治通鉴〉释要》时重点思考的问题。

《资治通鉴》编撰初衷是“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换言之,其书是为帝王提供治世之道的借鉴。而《〈资治通鉴〉释要》则根据《资治通鉴》编撰内容,于《通鉴》中每卷精选一则,以原文、今译、解读的撰述体例,撰成294篇文字汇为一帙,堪称选文精炼、译文清通、说解透彻,独创性地导读了《资治通鉴》。

作者采用“原文——翻译——解读”的写作方式,以领导学为主要研究视角,结合政治学、经济学、历史学、管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理论,将《资治通鉴》294卷中具有借鉴意义的内容逐一解读。一是突出以政治、经济、军事为中心。这个中心,实是古今中外政治家不能不关注的,是治国理政的大本。如“唯礼定邦”“与民约法”等,皆论政治;如“民生多艰”“聚敛甚于盗贼”等,皆关经济;如“兵者戮元恶”“出师有名”等,颇涉军事。翻阅全书,读者不难感受到作者选材之良苦用心。二是为今人或后人提供做人做事这两个立世中心以借鉴。书中所列所论,无不具有典型的鉴戒意义,不仅对政治家、经济家、军事家而言,即使是一介平民,亦可从中获取十分有益的借鉴。如“负才使气当自制”一则,作者论道:“负才使气,可能与个人的性格、性情有关,但会误人、误事、误己,也是思维不成熟、政治不成熟的一种表现,自然也会在无形中限制自身更大的作为。”这类鉴戒,对各种社会层次的人来说,均是深刻而有益的。凡此例子,书中可谓比比皆是。三是经过多视角的阐发,实现多学科的融合,让读者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增进本书与读者之间的穿越沟通。作者超越时空的重重阻隔,让读者一边领略司马光编修《通鉴》的思想光华,一边感悟当代人类社会的治国之道、理政之道、为人处事之道。如是抒论,对今人的启迪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资治通鉴〉释要》对《通鉴》的现代解读,既是古为今用,又让经典重生,旨在指出治国上的为政用人之方、军事中的谋篇布局,阐明为人处事之道,为国家和地方治理提供建议,也为广大民众提供做人做事的思想参考。作者在阐述理论的同时,注重内容的政德性、指导性和实用性,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亦可作为领导学的教学参考资料。

责任编辑:刘美君(QN0048)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