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文旅> 正文
《阳光灿烂的日子》里记录着怎样的北京
2019-04-10 16:32 千龙网

“我的故事总是发生在夏天。炎热的气候使人们裸露得更多,也更能掩饰心中的欲望。那时侯,好像永远是夏天,太阳总是有空出来伴随着我,阳光充足,太亮,使得眼前一阵阵发黑。”

这是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的开场白,影片拍摄于90年代,讲述的是70年代北京大院子弟马小军的成长故事。电影大多在北京实景拍摄,不仅记录了马小军的成长片段,也定格了90年代的北京。

一、

由于时代原因,成长于70年代的孩子课余时间总是很多,时光总是很慢,过剩的能量总是无处安放。

马小军利用业余时间学会了开锁技能,没事进陌生人家里溜达,不为偷东西,就只图新鲜。

除此之外,与同伴周旋在一起也是业余时间的重要功课,这门功课包括在搭讪女孩的时候要积极配合,在与其他团体打群架的时候也要积极参与。

但是胆怯如马小军,只能在同伴得手的时候趁机逞一下威风,不小心就逞出了大事。

看过电影的朋友一定对这场大事件印象深刻,那就是马小军一定要参与约在卢沟桥的上百人的那场架。

马小军家住在内务部街11号,跟他在一起玩的孩子要么是一个院的,要么就是附近的,为什么会约在卢沟桥打架,一直是多年不解的谜题。

直到亲自站在那片土地,终于明白了其中的深意。

《阳光灿烂的日子》截图,两伙人约在卢沟桥附近的铁道桥下打架

站在小山坡上拍到的铁路桥,桥墩的数字标号清晰可见。千龙网记者 王焕摄

电影中的约架地点位于卢沟桥北侧的铁道桥下,那一片土地一望无际,站在铁道桥附近的小土坡上,俯瞰这片土地,脑中可以上演很多种铁血战士战死沙场的场景。

但是,电影里这场架并没有打起来,几百号人的两名首领在铁道桥下握手言和。

影片截图,两伙人的首领在桥墩下握手言和

如今,被铁栅栏拦在铁道外,远远望向那片空旷的土地,从靠近自己的1号桥墩,数到当年拍摄的2号、5号桥墩,看起来是那么渺小,但是对于当年的马小军来说,那可能就是一段壮烈且辉煌的经历。

站在卢沟桥上,看北侧的铁道桥。千龙网记者 王焕摄

二、

在马小军开锁闲逛的短暂生涯中,他随机进入的一户人家就是米兰的家。

米兰以及米兰的家对马小军有着与众不同的意味,那里有很多他的幻想,他的惦念,当然更多的还是他的不安分。

影片截图,米兰家外部

影片截图

影片截图

米兰家的取景地,更具体地说是米兰家门口的取景地就是在清陆军部和海军部旧址,更为人所知的名字是段祺瑞执政府旧址。

电影里有很多米兰走过家门口的情景,马小军闲着没事站上屋顶,或者坐在屋顶,十有八九也是这栋房子。

影片截图,马小军坐在屋顶上

清陆军部和海军部旧址是非常特别的建筑,建于1907年,是中国设计师设计的欧式风格建筑,一百多年间多次易主。从清朝皇室的居所到三·一八惨案的发生地,这栋中西合璧的建筑群,穿越历史,却依然以它最原始的风貌示人。

如今,清陆军部和海军部旧址最明显的标牌是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在院门外边有清陆军部和海军部旧址石碑,写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走进院子,可以看到整个建筑群处于维修状态,建筑外部被围栏挡住,没办法拍出建筑的全貌。

清陆军部和海军部旧址局部。千龙网记者 王焕摄

站在附近居民楼上拍摄清陆军部和海军部旧址局部。千龙网记者 王焕摄

绕到建筑后面,站在附近居民楼的楼梯上,向下俯拍,才多少看得出当年拍摄的画面。

站在这个建筑群面前,总有种不知所措的感觉,不知道应该看些什么,想些什么,记住些什么。

三、

再说回到电影里打群架那一部分。几百号人的群架没打起来,这群人就浩浩荡荡地奔向了“老莫”。

“老莫”就是莫斯科餐厅,位于动物园附近,从卢沟桥奔莫斯科餐厅,这条线路也是非常匪夷所思的,也可见莫斯科餐厅,以及关于苏联的一切,在当年人们心里的地位。

影片截图,莫斯科餐厅外部

莫斯科餐厅外部。千龙网记者 王焕摄

现在的莫斯科餐厅依然主打俄式风格,只是退去了昔日的光环,但是作为北京最大的俄式风格餐厅,依然值得体验。

与莫斯科餐厅相邻的北京展览馆以及北展剧场都是《阳光灿烂的日子》的取景地。

影片截图,北京展览馆顶部

北京展览馆外部。千龙网记者 王焕摄

影片中朝鲜人民军协奏团访华演出就是在北展剧场演出。

影片截图,马小军和他的同伴们坐在围栏上,打量着来看演出的观众

影片截图,孩子们在观众中看中了一个姑娘,让于北蓓与姑娘搭讪

影片截图,同伴们坐在北展剧场的水泥围栏上

如今的北展剧场依然是北京重要的演出场所,售票窗口展示着近期上演的剧目。

从侧面楼梯走上去就能看到当年拍摄的场景,朝鲜人民军协奏团访华演出的大红布早已不在,围栏上也不见人影,透过围栏看见的是停在下边的汽车。

北展剧场侧面局部。千龙网记者 王焕摄

北展剧场侧面水泥围栏。千龙网记者 王焕摄

《阳光灿烂的日子》几乎转着北京拍了个遍,地点零散但有趣,除了以上地点,东四六条、南新仓胡同、恭王府后花园、利玛窦墓等等,很多地方已经早已不见当年的样子,但是那个夏天的北京记忆却永远留存了下来。

责任编辑:张露汀(QC0001)作者:王焕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