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文旅> 正文

生肖文化见证大时代变迁

2019-02-11 15:27 北京晚报

■观展提示

展览时间:至3月17日

开馆时间:

9:00至17:00(16:00停止入馆,周一闭馆)

展览地点:首都博物馆 地下一层水景庭院

展览类型:免费

己亥猪年新春已至,关于猪在历史演进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你了解吗?日前,“家和年丰——猪年生肖文化展”在首都博物馆亮相,60组(件)与猪相关的馆藏文物,将历史长河中与猪有关的故事和传说娓娓道来。

观展亮点

生肖邮票里

了解“猪的故事”

今年是首博连续第12年以生肖文化为主题举办“博物馆里过大年”系列展览了,此前每次展览中,首博都会以相关的生肖邮票作为特别展品,今年也不例外。比如,一组1960年发行的“养猪”邮票就十分切合猪年的主题。这组邮票是著名邮票设计家刘硕仁设计的,全套共5枚。据介绍,新中国成立后,党制定了“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农业生产建设方针,为整体农业的综合发展确立了目标和方向。群众性养猪运动在全国范围内蓬勃开展,养猪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养猪不仅增加了养猪户的收入,使他们的生活水平大有提高,而且进一步改善了国民食物构成,增进了国民体质。为庆祝养猪取得的成就,原邮电部发行“养猪”特种邮票,编号特40 ,以“繁殖”、“防疫”、“肥猪满圈”、“猪食堂”、“猪肥仓满”为主题,在色彩、构思和表现方法上吸取了中国民间剪纸艺术和版画艺术的效果,生动逼真、趣味性强,见证了时代大事。

而今年发行的“己亥猪年生肖邮票”则由著名艺术家韩美林设计,一套两枚。第一图名为“肥猪旺福”,肥猪肚藏乾坤,憨态可掬,以奔跑的动态表现灵动生风的喜感,寓意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第二图名为“五福齐聚”,两只大猪和三只小猪同时出镜,其乐融融,体现出“全家福”的概念,也寄托着新春时节合家团圆、五福临门的美好祝福。这套生肖邮票提炼出“家”的核心概念,使生肖的形象特点与中华传统家国情怀巧妙结合,赋予生肖邮票“合家欢”的生动设定。

观展解码

猪是古代小康生活的标配

“家”字的甲骨文写法从字形上看是这样一个意思:房屋里有一头猪,表示豢养猪畜的稳定居所,是人类经历迁徙走向定居,生活安宁、富足的见证。“可以说,猪在我国古代社会是平凡生活中的物质基础、财富标志,也是家庭、家族凝聚亲情、延续传承的寄寓和象征。而在展览的第一单元——‘生生不息’中,我们希望通过多维度的讲述,向大家展示猪在这些层面扮演的重要角色”,首都博物馆馆员、本次展览策展人郑好说。

展厅里,一件“面露笑意”的红陶猪头特别值得关注。郑好介绍,这件文物来自遥远的新石器时代中期,距今约有6000到7000年之久了,它出土于北京平谷区上宅遗址。上宅遗址是北京地区迄今发现最早的原始农业萌芽状态的新石器时代文化。从形象上看,这件仿生陶猪的獠牙已经很小了,吻部也变短,更多地表现出家猪的特点。“猪形陶器的发现反映出原始定居农业和畜牧业的发生”,郑好说,由于这只是一个陶器残件,所以它的具体用途现在已经不得而知,“它可能是一个好看的摆件,可能是孩子们闲暇时的玩具,也可能是某种生活中常用的实用器具上的装饰品,但毫无疑问,从中我们能够感受到当时猪与人们的密切关系。”

一种带厕猪圈的模型明器在展览中有多组展现。郑好介绍,由于养猪的经济效益好,加上政府的提倡,在汉代几乎家家养猪。养猪业不仅为人们提供了肉食来源,还为农业生产提供了重要的肥源。这一时期出现了大量的陶质猪圈和带厕猪圈模型明器,流行于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珠江流域的广大地区。这种典型的带厕猪圈设计,注重实用,便于积肥。一组“多件套”文物——灰陶带厕猪圈、陶猪、陶狗、陶鸡,反映出了汉代人“理想家园的一般模式和小康标准”。这组文物出土于北京房山,据介绍,我国汉代农业区墓葬中出土陶猪、陶鸡、陶狗等模型器的数量,以一猪、两鸡、一狗的“组合形式”出现的频率较高,“墓葬中模型器的数量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生活的一种模拟和放大,可以推测这样的规模可能是当时家庭畜产的理想水平。”

龙的原始形象或起源于猪

龙是古人心中的神兽,中国人素有崇龙的文化传统。关于龙的起源说法不一,研究者们提出过各种假说。近几十年来的一系列考古发现将龙的起源越过青铜时代、铜石并用时代,一直追溯到了新石器时代中期。新石器时代很多遗址中都发现了类似龙形的遗存,或为蚌塑,或为彩绘,或为雕塑。红山文化的龙形玉饰是我国新石器时代发现数量最多,形象最完备的龙形象之一。“而其中,数种龙形玉饰的龙头都较多地吸收了猪的形象,如吻部前突上翘、头颈部长鬣飞扬,由此揭开龙的原始形态可能来源于猪,起源于原始文明和原始农业的渊源探索。”

本次展览中的一件重要文物——明代“皇贵妃宝”青玉印正是这种远古印记遗存的体现。这尊玉印长14厘米,宽14厘米,高12.5厘米,印青灰色玉质,蹲龙钮,朱文篆字刻:“皇贵妃宝”。“关于龙形态可能起源于猪的说法,这尊玉印可以给人们最直观的感受和印证。”玉印的龙钮简笔刻画,口鼻长圆前伸,双目前视,双耳后抿,头顶一绺鬃毛,十分形似猪首。龙身似蹲似伏,立于云水之间。

而展板上的一幅河南南阳画像石《河伯出行图》则体现出猪与龙的渊源“转形”。河伯是古代中国神话中的黄河水神,有关河伯的神话原型一直争论不断,闻一多认为河伯的原型是猪。而从这幅画像上,我们可以看到河伯面部较长,两耳竖起,头上鬣鬃飞扬,驭龙驾鱼驰骋于河海之上。

主管文运的“魁星”

竟是猪形象?

人间的猪跟天上的星宿也有联系?“我国的古人一直认为猪与北斗保持着某种关联,猪象征着北斗的观念可能来自于遥远的新石器时代。”展览展板中,一件内蒙古自治区敖汉旗小山遗址出土的尊形器和一件浙江省博物馆藏河姆渡文化猪纹陶钵正是这种古老观念的体现。郑好介绍,内蒙古敖汉旗小山遗址年代相当于公元前5000年至4700年。这件器物腹部一周装饰着生动的图案,流云之间绘有一只奔鹿、一只飞鸟、一头生着獠牙的野猪。考古专家冯时认为,画面中的图像可以用天文学的观点加以解释。鹿和鸟分别代表中国古代天文学赤道周天为四宫的北陆和南陆,猪则是北斗的象征,北斗作为拱极星有与四宫星象相互栓系的特点。而河姆渡陶钵的一面刻有猪纹,在猪的腹部又刻有明显的双线圆圈表示天文星饰,也象征着北斗。

古人认为“奎主文章”,“奎星”在民间又被俗称作“魁星”,被当做是主管文运之神,备受天下考生敬仰和供奉。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奎星的形象在古人的幻想中,竟也与猪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史记·天官书》中有言:奎曰封豕,为沟渎。意思是奎星是大猪,主宰大地上的沟渠灌溉。这种说法,在展览展板上一幅大都会博物馆藏传明代仇英作品《五星二十八宿神形图卷》上得到了印证,这幅画作上的“奎星”长着一张神似“猪脸”的面容。在顾炎武的《日知录·魁》中说到,“奎为文章之府”,人们立庙祭祀,“不能像奎,而改奎为魁。”在民间,魁星与奎星使用起来时常并不明晰,但它们之间的共通点就是与猪形象的关联想象。“古人礼奉魁星,更借猪说‘题’。相传从唐代开始,新科状元到大雁塔题名时就要用‘朱笔’,因为‘朱’与‘猪’谐音,‘题’与‘蹄’谐音,猪成了青年学生金榜题名的吉祥物。每逢考生赶考,亲友们都会赠送红烧猪蹄,预祝考生‘熟题’、‘朱笔题名’。”

本报记者 孙乐琪 白继开摄  

展览甄选

留法艺术家

与中国现代美术

时间:至3月3日(周二至周日9:30至17:30)

地点: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朝阳区花家地南街8号)

亮点:本次展览以“一个主展+三个专题研究”的方式,重点展出从40余家公私机构及个人借展来的50余位留法艺术家的200余件作品,其中包括潘玉良、徐悲鸿、刘海粟、吴作人等众多家喻户晓的艺术名家作品,更有多件只在传说中的艺术珍品首次“现身”。希望借此展很好地回应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反省在数字化时代、图像时代的当代艺术的本质、未来艺术的可能性。

解读:在20世纪上半叶中国美术转型的历史节点上,留法艺术家们选择了将中国美术由传统走向现代的发展之路,从而成为20世纪中国美术现代性文化诉求的先驱者和践行者,成为中国美术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奠基者、开拓者。

本报记者 成长  

中法手工之美

时间:预计至3月17日

地点:国家博物馆北9展厅

亮点:15位法国顶级手工艺大师与11位中国国家级手工艺大师、非遗传承人和知名艺术家的作品亮相“新考工记——中法手工之美”展览,参展作品180余件(套),涉及陶瓷、玻璃、金属锻造、麦秆编织、榫卯、皮革、皮影、羽毛、折扇、折伞、褶裥、全形拓、凹版照片术、木版水印等。

解读:展览以中法传统手工艺的当代创新为主线,具象阐释中法当代“匠人精神”。

本报记者 孙乐琪  

邱志杰《寰宇全图》个展

时间:至5月5日

地点:798艺术区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

亮点:此次展览涵盖艺术家以各种媒介创作的地图作品,并聚焦于《世界地图计划》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部分,其中包括一组24幅的纸上水墨地图《万物系列》,艺术家在过去几年中创作的3幅策展地图也将在展览中呈现。展览还囊括桌面地图装置作品《世界尽头的思想》、3件展示艺术家思维与创作过程的录像作品,以及艺术家与京东人工智能学院合作开发、具有互动性质的软件装置《京东AI生成地图》。此外,展览还包含一幅艺术家专为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建筑改造后的新空间而创作的水墨壁画《艺术生态地图》。

解读:邱志杰的身份多元,创作媒介多样,从早期横跨诸多领域的艺术创作实践,到其后的策展与教育实践,其艺术家、理论家、教育家、策展人这一系列身份在其以地图为形式的创作中最终融会贯通。此次展览是对邱志杰地图系列最为全面与系统的梳理与呈现。

责任编辑:陈莉(QC0002)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