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文旅> 正文
石一枫带领读者感受近现代文学脉络
2018-11-04 10:40 千龙网

千龙网北京11月3日讯 (记者 王焕)“将小说与现实景象结合,可以知道一个城市是有前世今生的。也许是记忆力好的人才知道,还有一个更早存在的北京。”这个记忆力好的人就是作家石一枫,他出生在1979年,就读于北京大学中文系,他所说的“更早存在的北京”既是后来者不曾见过的北京,也是众多文学作品里描述过的北京。

11月2日,北京文学行走活动再次启程,石一枫带领读者从老舍纪念馆出发,途径涵芬楼书店、梁实秋旧居等地,试图更真切地体会近现代文学史的脉络。


11月2日,北京文学行走活动举行。图为老舍纪念馆内部。千龙网记者 王焕摄

此次行走的起点是位于丰富胡同的老舍旧居,现在已经成为老舍纪念馆,在这座四合院里,老舍创作了《龙须沟》《茶馆》《正红旗下》等作品。进入院子,最显眼的就是两棵柿子树,这是老舍为了装点小院专门种植的,每到金秋时节,橘红色的柿子挂满枝头,老舍的夫人胡絜青还给小院起了个雅号——丹柿小院。


11月2日,北京文学行走活动举行。图为《骆驼祥子》手稿。千龙网记者 王焕摄


11月2日,北京文学行走活动举行。图为石一枫向读者讲解老舍的故事。千龙网记者 王焕摄


11月2日,北京文学行走活动举行。图为石一枫向读者讲解老舍的故事。千龙网记者 王焕摄

石一枫说,老舍是非常平民化的作家,他不讲排场,就想要一家人在小院里幸福生活,其乐融融。他的作品也与普通人的距离最近,除了小说,老舍还创作了很多相声、快板作品,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石一枫说:“他是所有文学大家里边,最受老百姓喜欢的。”

离开老舍纪念馆,一路途径涵芬楼书店、梁实秋旧居、北京景山学校等地,每到一处,石一枫都能向读者讲述其相关的历史背景,以及与哪些人物有关。


11月2日,北京文学行走活动举行。图为人民文学出版社。千龙网记者 王焕摄

就这样一直走到石一枫工作的地方人民文学出版社,写作的同时石一枫还是《当代》杂志的编辑。站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大楼的外边,石一枫给读者讲解出版社的趣事,“这栋楼看着破旧,有点像危楼,但是一直有人在办公,人民文学出版社承担着提供大众读物的作用,效益还是很好的。”

走进编辑部内部,如果把电脑去掉,完全就是80年代的样子,质朴到让人无法相信这里曾经诞生过那么多知名的文学作品,很多资深的编辑依然在这里上班看稿。石一枫说,在这里编辑出版过很多名家的作品,像陈忠实、王安忆、贾平凹等等,前一段时间还有这些名家的手迹在这里展览。

从老舍纪念馆到人民文学出版社,一路走来并不遥远,但却有着很多人不曾了解的故事。行走在如今的北京,也可以探寻到“更早存在的北京”,这就是北京文学行走的意义所在。

责任编辑:高骞(QN037)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