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文旅> 正文

当古典芭蕾舞遇上民间广场舞

2018-10-16 14:51 北京晚报

■张媛媛

当古典芭蕾舞遇上中国民间广场舞,将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在2018国家大剧院舞蹈节如火如荼上演之际,大剧院特别策划了一场古典与通俗碰撞的“舞蹈大会”,来自澳大利亚国家芭蕾舞团的艺术家走进北京市东城区第一文化馆,与文化馆舞蹈队的广场舞队员们进行互动交流和舞蹈展示,大家共同体验舞蹈艺术的另一番独特魅力。

10月12日下午,一场精彩的舞蹈交流活动在北京市东城区第一文化馆举行。来自澳大利亚国家芭蕾舞团的两位艺术家与参与“舞动北京”展演的东城区第一文化馆舞蹈队队员们进行了亲切的交流互动。

澳大利亚国家芭蕾舞团作为世界顶级的芭蕾舞团,凭借独具一格的演出风格,成为澳式芭蕾的杰出代表。而成立于1990年的北京市东城区第一文化馆舞蹈队,尽管队员年龄在30岁至65岁不等,但是她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对舞蹈的热爱。这样两支风格不同的舞蹈团队代表,通过特有的舞蹈语言,“以舞会友”,展开了亲切而生动的互动交流。

首先,东城区第一文化馆舞蹈队向两位来自澳大利亚的艺术家展示了一段婀娜优美的中国舞《梦醉荷塘》。随后,来自澳大利亚国家芭蕾舞团的两位芭蕾舞艺术家代表,也向队员们展示了一段经典的芭蕾舞片段。

一番展示之后,双方开始进行深入“切磋”。在肢体语言方面,芭蕾舞的“语汇”是国际共通的。两位澳大利亚国家芭蕾舞团的舞者首先向广场舞队员们展示并传授芭蕾舞标准的肢体动作,并进行专业技法的讲授和互动交流。看到这些业余舞蹈爱好者逐渐展示出专业的姿态和标准的舞蹈动作,两位艺术家的脸上洋溢着幸福与欣喜。“我觉得队员们学习的速度非常快,她们也同样非常专业。”澳大利亚国家芭蕾舞团Isobelle Dashwood说道。广场舞队员们表示:“没想到我们这些跳广场舞阿姨们也能跳起高雅的芭蕾舞。”

活动接近尾声,两位艺术家还跟着广场舞队员学起了中国的健身广场舞。在一场欢快热闹的健身广场舞中,中澳舞者共同感受着舞蹈的魅力与激情,也感受着艺术无国界的互通共融与和谐美好。

国家大剧院舞蹈节自2012年创办以来,广邀国内外知名舞蹈院团和艺术家呈现精彩演出,备受各界瞩目和欢迎。本届舞蹈节以“我的身体会舞蹈”为主题,通过多样化的舞蹈剧目和普及形式,让广大观众进一步了解舞蹈、认识舞蹈、喜爱舞蹈。为了让舞台上的专业舞蹈进一步走进百姓生活,国家大剧院特别策划了丰富多彩的互动交流活动,旨在打破专业的壁垒,让舞蹈的“语汇”得以交流共通。

此次,国家大剧院特别邀请参演2018国家大剧院舞蹈节的澳大利亚国家芭蕾舞团的舞蹈家,深入到百姓的生活之中,进行舞蹈领域的体验、沟通和交流,让专业的舞蹈也“接地气”。

国家大剧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在2018国家大剧院舞蹈节契机下,我们举办让专业舞蹈走出去的展示交流活动,旨在让专业舞蹈和民间舞进行交流互通。我们邀请来自国内外的专业舞蹈团走进北京市民的文化生活之中,让市民们感受到高雅艺术也是如此平易近人。同时,我们也借助这个机会,向来自世界各地的专业舞者展示中国民间的舞蹈文化,起到沟通交流、互通有无的积极作用。”

“感觉这次的交流活动非常有意义,不仅让我们这些来自民间的舞蹈爱好者开阔了眼界,得到了专业领域的艺术指导,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展示的平台,让我们有机会向国外的艺术家展示自己的舞蹈,同时也让他们体验一把中国民间广场舞的快乐。”东城区第一文化馆舞蹈队员罗欧、张晓农说道。

交流活动不仅让国内业余舞蹈爱好者有机会得到专业的指导,也让来自世界各地的外国友人感受了一把地道的中国民间舞文化。澳大利亚国家芭蕾舞团Matthew Bradwell表示:“这一次的活动非常有意思,它让我们感受到队员们对学习芭蕾舞的热情非常浓厚,同时,我们也体验了中国百姓的舞蹈,非常有趣。”

“舞动北京”广场舞展演活动的负责人张巍表示:“繁荣发展首都群众文艺工作,全面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政府搭台,百姓唱戏,作为最接地气、最具影响力的首都群众文化名片之一,‘舞动北京’已经举办十三届了,聚民心、鼓精神、兴文化、展风采。恰逢2018国家大剧院舞蹈节成功举办,今年‘舞动北京’与国家大剧院开展合作,邀请到国外艺术家与我们优秀参赛团队一起交流,以舞会友,我觉得对我们参赛团队来讲非常有意义。”

责任编辑:陈莉(QC0002)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