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文旅> 正文
十月文学月 | 陈先发:诗歌写作是人的一种生命现象
2018-10-11 10:07 千龙网

在《十月》杂志创刊40周年座谈会不久前,当代诗人、新华社安徽分社总编辑陈先发曾回到母校复旦大学,为2018级新生开学典礼做演讲,他跟大家说,不要被物质和消息的过度消费“空心化”,成为“空心人”。 

诗人陈先发。北京出版集团供图 千龙网发

《十月》是一个伟大的倾听者

陈先发关注年轻人的成长,在《十月》杂志创刊40周年座谈会上,他也谈到,“我感到特别开心的是,《十月》杂志现在越来越是一个伟大的倾听者。他所倾听的对象除了名家以外,越来越多的是那些年轻一辈寂寂无名的写作者。”

作为一位获得过“十月诗歌奖”的当代诗人,陈先发同样肯定了《十月》诗歌栏目的意义,“今年《十月》开始举办青春诗会,把一些非常有锐气的年轻人打破条条框框集合到一起,所以欧阳江河老师说《十月》诗歌上的影响力正在与日俱增,这个也是客观的。虽然诗歌的版面不大,但是它对各种审美方向上的作品的包容性是有目共睹的。”

诗歌写作是人的一种生命现象

在飞速发展的时代,我们谈文学,谈诗歌,好像都渐渐远离了日常,如果自称诗人,又不知道会换来多少侧目,诗人的暗语会不会已经变成了矫情。但无论如何,诗歌作为最古老的文学样式,它已经成为了生命的一部分。所以,当被问到为什么开始写诗的时候,陈先发露出不解的表情,他说,诗歌写作是人的一种生命现象。

陈先发1989年毕业于复旦大学,80年代的大学校园里诗歌阅读、写作的氛围浓厚,是如今无法想象的。陈先发最开始的写作体裁是小说,但后来发现自己更适合写诗,就这样开始了诗歌创作。他在《前世》里写“要为敌,就干脆与整个人类为敌。”在《青蝙蝠》里写“去死吧,流水;去死吧,世界整肃的秩序。”在《天柱山南麓》里写“炊烟散去了,仍是炊烟”。

不同的读者能够读出不同的意味,有些诗句就会莫名击中某个人的内心。在短暂接受采访的时间里,找陈先发签名、题字的读者络绎不绝,有的读者直接拿着自己喜欢的诗句,希望能够让他亲笔写给自己。这就是诗歌的魅力。

北京的文学创作具有丰富性

陈先发并不是全职诗人,他是调查记者出身,曾经写出过很多非常受领导人重视的调查稿件,如今是新华社安徽分社总编辑,但是人事关系还在北京,跟这座城市有着紧密的联系。如今,改革开放40周年,在谈到北京文学在此期间的变化,他说,北京文学有一种丰富性,改革开放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不仅带来的是物质的巨大积累,更带来了精神生活的巨大丰富性和多样性。“我觉得在北京的这些创作,匹配了这种丰富性。”文/记者 王焕)

责任编辑:张露汀(QC0001)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