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登高赏菊?来看各地特色重阳节风俗

2018-09-10 10:28 新华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只是登高赏菊?来看各地特色重阳节风俗

农历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因为《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

金秋送爽,丹桂飘香,在重阳节这一天,除了登高望远、吃重阳糕、赏菊、饮菊花酒、插茱萸和簪菊这些较为普遍的传统习俗外,各地还有些独特的过节形式。

晒秋

南方有些山区村落保留了“晒秋”特色。在湖南、广西、安徽、江西等生活在山区的村民,由于地势复杂,村庄平地极少,只好利用房前屋后及自家窗台屋顶架晒、挂晒农作物,久而久之就演变成一种传统农俗现象,被称为“晒秋”。发展至今,不少地方的这种晒秋习俗慢慢淡化,然而在江西婺源的篁岭古村,晒秋已经成了农家喜庆丰收的“盛典”。随着果蔬的成熟,篁岭每年九月九开始进入晒秋旺季,并举办隆重的晒秋节。

晚上过节

重阳节前后在陕北是收割的季节,当地有首歌唱道:“九月里九重阳,收呀么收秋忙。谷子呀,糜子呀,上呀么上了场”。陕北过重阳是在晚上,白天是一整天的收割、打场。到了晚上,人们喜爱享用荞面熬羊肉,待吃过晚饭后,人们三三两两地走出家门,爬上附近山头,点上火光,谈天说地,待鸡叫才回家。夜里登山,许多人都摘几把野菊花,回家插在女儿的头上,以之避邪。

扫墓

一些地方的群众也有利用重阳登山的机会,祭扫祖墓,纪念先人的习俗。福建莆仙人以重阳祭祖者比清明为多,故俗有以三月为小清明,重九为大清明之说。由于莆仙沿海,九月初九也是妈祖羽化升天的忌日,乡民也会到湄洲妈祖庙或港里的天后祖祠、宫庙祭祀,求得保佑。

放纸鹞

放纸鹞是惠州过重阳节的主要习俗。换句话说,惠州民间过重阳节是以放纸鹞为主要特征的。此习除惠州流传的民谣中有叙述以外,光绪《惠州府志》亦有记述。纸鹞即现在的风筝,五代之前,北方习惯称之为“纸鸢”,南方则多叫它“鹞子”,“纸鹞”则是综合了南北方的叫法。

蒸米果

在福建莆仙,人们沿袭旧俗,要蒸九层的重阳米果。我国古代就有重阳“食饵”之俗,“饵”即今之糕点、米果之类。近代以来,人们又把米果改制为一种很有特色的九重米果。此米果分九层重叠,可以揭开,切成菱角,四边层次分明,呈半透明体,食之甜软适口,又不粘牙,为重阳敬老的最佳选择。

此外,今天的重阳节被赋予了新的含义——“老人节”、“敬老节”,在全国各地,不少家庭的晚辈会在这一天搀扶着年老的长辈到郊外活动或为老人准备一些可口的饮食。

责任编辑:纪敬(QC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