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文旅> 正文

儿童剧主人公可以是“坏人”吗?

2018-08-18 11:37 人民日报海外版

目前为止,《月亮草》是我参与创作的作品中,喜剧效果最强,舞台表现最为轻松幽默的一部。它是一部不折不扣的喜剧,却又传达出“做人要脚踏实地”这一看似简单却富哲理的主题。

和我之前创作的所有儿童剧都不同,《月亮草》的主人公唐哥,并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完美的舞台形象。他爱贪小便宜,做什么事情总想走捷径。这个人物出场伊始,就注定不可能按照传统儿童剧的方式,用精神力量感召别人。

很多儿童剧的创作,总喜欢塑造一个完美的孩子形象,用这个形象的完美去反衬反派的错误,最终教育了反面人物。这里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通过主角的教化,反面人物获得了改变,而主角人物大都没有什么成长。然而,戏剧最大的矛盾冲突恰恰在于通过舞台事件,让故事的主人公获得改变。唐哥这个人物并不完美,他得到月亮草之后一步走错、步步走错,让他在生死的教训中获得了真正的改变。

所以在我看来,从先抑后扬这样简单的创作理论出发,主角身上的毛病越多,后期获得改变的空间就越大,只要掌握好创作的尺度,主角虽有缺陷,但不失可爱,能真正用他的经历,给予观众非常切实的代入感。

《月亮草》是一部喜剧。一部作品的喜剧效果,大多由两部分构成,一是节奏,一是错位。从节奏而言,喜剧是讲求呼吸的,只有两个演员的“气口”搭上了,这口气才喘得舒服,也就是常说的节奏感强。这种节奏的拿捏、分寸的把握,是需要导演和演员在二度创作中完成的。

那么,错位是什么?这里以县令丁大牙为例。他是一个区别于传统县令的形象,不爱当官,一心拜神求仙,而自己又腿脚不便,无法攀登崂山,于是想尽各种办法攒钱修路,把一个好好的县衙拆的拆,当的当,搞成了乞丐窝。这样的人物设定,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喜剧效果。不过必须强调的是,错位的前提是要给予人物强大的心理动机,让观众觉得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否则就是一味搞怪而非创新了。

喜剧之外如何传达主题,也是《月亮草》创作中最为重视的部分。传统的儿童剧都是高台教化,告诉孩子你们要听话,你们要当好孩子——这样的方式放在几十年前也许可以,但是如今的孩子知识爆炸,性格独立,都有着极强的个性。面对他们,我们传达主题的方式也应该相应地发生改变,让他们看到一个犯错误应该承担的结果,感受到切实的无助与悔恨,才是最有效的传达方式。在《月亮草》中,唐哥大闹县衙,被开刀问斩,但是因为有梦境设定,有神话元素,最终他得救了,也找到了妹妹。如果不是在梦中,他的结果恐怕只能是身首异处了。这样的主题传达,让人在劫后余生中颇有些细思极恐的意味,或许才能将我们所传达的正确的价值观,扎根在儿童观众的心里。

(作者为改编版《月亮草》编剧、中国音乐剧协会会员)

责任编辑:姜雪峰(QU0017)作者:杨 硕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