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文旅> 正文

达·芬奇原作《美丽的公主》收藏家首次来华 披露神秘的背后故事

2018-06-14 08:06 环球网

来源标题:达·芬奇原作《美丽的公主》收藏家首次来华 披露神秘的背后故事

——在山水美术馆访彼得·瑟维曼Peter Silverman

眼前这所红色建筑慵懒地静卧在道路的一侧,外墙上一行醒目的字:达·芬奇与鲁班艺术科学国际大展。走进它,你将重新发现一个纵横交错的古典主义空间,仿佛穿越历史。大小不一的展厅相互串联而又彼此独立,围绕一个中央的开放大厅,寻找光和层次......馆内各个角落陈列了反映达·芬奇想象力、创造力的大量艺术、设计作品,以及展示科研成果的大量手稿,和还原模型。

在展馆深处,我见到了达·芬奇真迹画作《美丽的公主》,和其收藏者——旅居巴黎的传奇加拿大艺术品收藏家彼得·瑟维曼(PeterSilverman)!此前的很多年里,这个男人一直都在试图说服自己和整个艺术界:他持有一幅被遗落的达·芬奇真迹。

“我欣赏中国的文明和文化”,他热情地握住我伸出的手,“所以当我们收到山水美术馆和意大利罗马艺术基金会的邀请时,我立刻接受了!真的很荣幸能够和中国的朋友分享这幅旷世佳作。因为中国的朋友也很热爱文化艺术,和达·芬奇的作品。”他说。

眼前这幅年轻贵族女子的肖像题为《美丽的公主》(LaBellaPrincipessa),是他当年花了大约二万美元购得的,可如今已经成为价值连城的艺术珍品!于是,围绕着画作的各种争议,一则波澜壮阔的故事,亦由此展开——

发现被遗落的大师真迹

“看,这幅作品的独特之处在于:首先,她是达·芬奇作品中唯一的侧面人像。”彼得向我科普:“其次,创作过程中同时使用了彩色粉笔和蜡笔,在牛皮纸上进行创作。由于使用了全新的绘画材料,达·芬奇创立了一种全新的绘画技法,这种画法要求用到三至四种工具,在当时来说是一种大胆的尝试,而这种画法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深情地凝望着挂在红色背景墙上的“公主”——

根据彼得在个人回忆录《Leonardo's Lost Princess: One Man's Quest to Authenticate an Unknown Portrait by Leonardo Da Vinci 》中的记载:他与“公主”的结缘最早要追溯到1998年纽约佳士得(Christie’s,旧译“克里斯蒂拍卖行”)的一次拍卖会上。

可以想见,这幅当时还名为《少女侧面像》的画作开始竞拍时,并未引来纽约大藏家们太多的关注。对佳士得的常客来说,这只是画框里的一张美丽脸庞,就像司空见惯的任何一幅名不见经传的近代画家作品,他们对画的作者不得而知,亦不感兴趣。拍卖名单里,更莫名其妙地将其归类为“19世纪德国学院派作品。”

台下除了一位名为凯特·甘兹(KateGanz)的女士,其他人对这幅作品并不感冒。画作精妙的笔触,和画中的女子栩栩如生的神态让凯特眼前一亮,艺术商的经验和女性特有的直觉告诉她这是一幅相当不俗的佳作。最终,她以21850美元(含佣金)的低价,买下了这幅身着文艺复兴时期服饰的欧洲年轻贵族女子侧面半身像。

此后的9年,这颗本该镶嵌在世界艺术圣殿王座上的明珠,继续在历史的尘埃中沉睡,直至2007年的一天,彼得以朋友和客户的身份来到凯特处,后者第一次向他展示了这幅让他付出小半生精力的收藏。

凭借深厚的鉴赏知识和敏锐的直觉,彼得一眼认出这幅作品极有可能出自一位文艺复兴时期佛罗伦萨画派艺术家之手。当时,他脑中飞速闪过了“列奥那多·达·芬奇”这个名字——大学时期,他曾无数次临摹这个被自己视为神的男人的作品,随之而来一阵狂喜涌上心头。“甚至没有装裱过,当看见她就那样被放在抽屉里时,我的心脏开始以每分钟一百万次的速率狂跳。”在回忆录中,彼得这样形容自己当时的心情。

这一天,因为收购了这幅“无名氏”的作品,这个可怜的男人回家后被妻子凯瑟琳狠狠数落了一通。

尽管没有任何证据,“这就是达·芬奇真迹”的想法始终难以释怀。因为彼得对达·芬奇的事迹如数家珍,他深知1494年达·芬奇曾向法国宫廷画家皮里尔请教过在牛皮纸上绘画的方法,但几百年过去,世间却从没出现他本人画在牛皮纸上的作品......凭直觉,彼得总感觉这幅肖像画深藏玄机......

为证实自己的想法,彼得将画作照片寄给时任大英博物馆、盖蒂博物馆绘画馆馆长的朋友,尼古拉斯·特纳(Dr. NicholasTurner)请求鉴定。很快,对方回信,表示对画中少女面部的明暗技巧感到惊叹,相信这只有极善用左手的画家才有可能画得出。而纵观历史,除了达·芬奇之外,鲜有几位画家有这等高超的左手技法——这更让彼得坚定了自己的信念。

从这一天开始,彼得把几乎全部的精力拿来为《美丽的公主》正名。

「超市艾莉森」混战

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到《美丽的公主》。一个曾令所有博物馆、美术馆、艺术鉴赏家、收藏家厌恶的名字——传奇艺术品伪造者绍恩·格林哈尔什(ShaunGreenhalgh)也卷入到围绕画作身份的论战中。毕竟从古罗马雕塑,到中世纪花瓶,从埃及墓葬文物,到印象派绘画......他所仿造的艺术品横跨整个人类艺术史。而如今,他要把《美丽的公主》也加入到这个名单。

在BBC推出的系列纪录片《Fake or Fortune》中,格林哈尔什给出的说法有鼻子有眼。按照他的描述:天才的他在创作《美丽的公主》时才20岁左右(20世纪70年代末期),画中模特是他当时的同事——曼彻斯特市郊某超市的一名名为艾莉森(Alison)的女店员。他说,为了给她画像,他还特地弄来了一张古代牛皮纸。《星期日泰晤士报》也针对此事有过相关报道。

在学术界对于《美丽的公主》身份本来就存在各种不同声音的当时,格林哈尔什的这一说法,无异于在一滩浑水中又搅动起层层波澜。

“这太荒唐了,我愿意付给他(格林哈尔什)一万英镑,看他能不能当着任何一位专家的面,在牛皮纸上重新画出《美丽的公主》,要是画不出来,就让他滚回监狱呆着去吧!”当时,在接受某媒体的电话采访,彼得曾激动地表示。

显然,对于彼得的挑战,对方根本不会给与回应。其实这件事本可被轻易证伪——佳士得把作品出售给凯特·甘兹之前,该画像的主人是艺术品修复家詹尼诺·马奇格(GianninoMarchig)的遗孀珍娜·马奇格(JeanneMarchig),她曾向法院提起诉讼,控告纽约佳士得违反信托与担保责任。她主张,佳士得本有义务鉴定出那是达·芬奇的真迹,使她免于蒙受损失。

而诉讼中,这位贵妇人证明并指出,这幅画早在1955年便归她丈夫所有,这一时间远远早于格林哈尔什此前声称的创作时间——至此,闹剧可以落幕了,仅凭这一点,谎言便不攻自破。在彼得看来,格林哈尔什这种套路无非是为了销售自己的新回忆录而制造的噱头。

真水无香 身份众多权威专家认定

我们边走边聊,不觉间来到鲁班展区。“我想就算列奥纳多(达·芬奇)本人在世,也会很想来看看这个展......这次收获良多,中国历史文明优先于西方,以鲁班为例,欧洲还需要加深对中国文化的学习和了解,比如中国的伟大发明和历史,很多西方世界习以为常的事物都源起中国,比如水稻种植、印刷机、纸币.....”说到货币,彼得又陷入沉思——

根据《纽约时报》早前披露的内幕:早在2012年,就有人曾经出价6000万美元要购买这幅画作,但被彼得拒绝了。我想,首先因为他坚信她的价值远不止于货币;其次达·芬奇是他从小到大的精神偶像,他不可能将其作品作为商品出售。当然,最重要的是他坚持要给这幅画作一个本应属于她的名分,并将这个看作自己的使命。

彼得曾在公开场合多次表示:列奥纳多生前是个相信科学的人,现如今,要找到他渴求的真相,也只能依赖科学的力量——如果跟彼得对话,你就会发现,他经常站在达·芬奇的立场考虑问题,这是个有趣的现象。

同样来自《纽约时报》中的记载:为继续为“公主”正名,与达·芬奇一样相信科学的彼得曾与巴黎一家数码扫描分析专业机构——卢米埃科技公司(LumireTechnology)的专家们见了面。他们利用扫描技术鉴定画作之后明确声明:这确实是一幅达·芬奇作品。

该机构研究主任,法国科学家帕斯卡尔·科特(Pascal Cotte)曾表示:他们发现《美丽的公主》与达·芬奇的另一幅名作《抱银鼠的女子》有一个令人吃惊的相似之处,这在当时是极其罕见的笔触──画家为人物画了眼上眼下的睫毛。

得到了科学界的肯定,彼得开始频繁与科学家们进行接触,先后为画作做了碳14检测、红外线分析等一系列鉴定,结果发现这的确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创作年代在1440年到1650年之间。

然而,更令人惊喜的是,当加拿大艺术鉴定专家彼得·保罗·比罗(Peter Paul Biro)用一种最先进的多谱段相机对这幅画进行拍摄检查时,在画的左上角发现了一个和达·芬奇食指或中指指纹十分吻合的淡淡指纹!

最终,在彼得的不懈努力下,时任苏格兰国家艺术馆馆长,和伦敦艺术品交易商迪金森(Dickinson)顾问的蒂莫西·克利福德(TimothyClifford),正式在《伦敦泰晤士报》上发表文章,主张这幅画是达·芬奇的真迹。因这一事件,这幅作品身份基本被确定。而这个结论还得到了起码半打达·芬奇专家的背书——

马丁·肯普(MartinKemp)是牛津大学的艺术史荣退教授,《美丽的公主》的命名人,也是最先提出“真迹说”的人之一,在他的回忆录《美丽公主:达·芬奇“新作”鉴定记》披露的研究成果中显示:画面中的人物名为比安卡·乔万娜·斯福尔扎(BiancaGiovannaSforza),是于1494年至1499年任米兰公爵的卢多维克·斯福尔扎(LudovicoSforza)的私生女。而这幅画正是有人从斯福尔扎家族的画册中拿去的,该画册于1496年制作,是为了庆祝比安卡与米兰军事指挥官加里亚佐·桑瑟夫内洛(GaleazzoSanseverino)的联姻,目前收藏于华沙国家图书馆。

此外,佛罗伦萨画派权威专家米纳·格里高利(Mina Gregori)等,也都认为这幅画出自达·芬奇之手......至此,《美丽的公主》身份之争基本尘埃落定。

“最后很荣幸受邀参加此次盛会,谢谢。”访问时间到了,彼得和妻子凯瑟琳与我们一一握手道别。相信今后彼得仍不会卖出《美丽的公主》,能让这传奇画作在全世界展出,让人们自己来判断她的真实,来感受她的魅力,是最使他感到快乐的事。本次展出结束后,这个有点固执,又充满活力的老男孩,又会把《美丽的公主》安放回日内瓦自由港,然后带上妻子游历于世界各个博物馆、美术馆吧。不知下次什么时候再见,临别时总会有点伤感。好在8月5日之前,《美丽的公主》还会一直守在这里......

责任编辑:王漓鹂(QF0015)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