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文旅> 正文

多彩非遗,遇见最美好的时代

2018-06-10 11:05 光明网

来源标题:多彩非遗,遇见最美好的时代

中国非遗,东方之美。

6月9日,是一年一度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今年的活动主题为“多彩非遗,美好生活”,口号是“见人见物见生活”“活态传承、活力再现”“非遗让生活更美好”“新时代、新生活、新传承”。昨晚,央视综合频道播出特别节目《非遗公开课》,节目以专家授课、传承人讲解展示等多种形式,带领观众走进寓教于乐的“文化课堂”。

古琴、京剧、滚灯、口技、苏绣、云锦、侗族大歌、少林功夫……非遗大概就是灿如星辰的传统文化版图上赓续不绝的惊艳之谜、灵动之力。它从历史纵深处走来,又往未来辽阔处迈去;它是中华民族骨血里的山水,亦是亿万国人文化中的乡愁。在时光无垠的旷野上,它去粗取精又去伪存真,借助民俗或技艺的传承,构建起中国人自己的大宇宙观、大文化观、大生活观。

匠心之醇,器物之美。非遗不是博物馆里的记忆,而是见人见物见生活的活态传承。一则,非遗里有中国精神。正如学者所言,无论是孔子“克己复礼”、抑或是唐宋“古文运动”,乃至赵孟頫绘画的“古意”命题,虽形态各异,却万宗归一。非遗所承载的活的中华精神,以独特创造和大气审美为表征,展现着自古以来国人的思想、信仰和价值追求。二则,非遗传承中的智慧与美,在塑造民族性与展示文化自信上,讲述了一个又一个震撼人心的中国故事。朴素的中国结、写意的木板年画、诙谐的布老虎,每一个非遗项目的背后,都有着与“和为贵”“天人合一”“尽善尽美”“政通人和c”等主题相关的中国叙事与中国表达。

看得见的器物、看不见的文化,源远流长、生生不息。此前,习近平主席向特朗普介绍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传承时曾说:“文化没有断过流、始终传承下来的只有中国。我们这些人也延续着黑头发、黄皮肤,我们叫龙的传人。”非遗,是中国传统文化随着时代而“淬火鎏金”的典型。在活色生香的非遗里,在五彩斑斓的非遗间,这些中华智慧与中华才思的杰作,将人心凝聚在一起,将民情共振在一处,亘古流传,滋润大地。

多彩非遗,遇见最美好的时代。一方面,今天的我们越发重视非遗之功、非遗之美。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于2011年6月1日正式实施,文化部于2016年组织开展了《非遗法》贯彻落实情况检查。2017年,《各地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情况评估报告》出炉,非遗保护有了问题导向、有了路径和抓手。另一方面,在技术迭代的今天,非遗从“养在深闺”开始走向现代市场。土族阿妈的盘绣,绣上了年轻人的T恤;传统的扎染工艺,染出时尚又实用的围巾;精美的手工地毯,缩小成了精致的杯垫……一场场探索“互联网+非遗+扶贫”新模式的实践叫人脑洞大开,而“非遗扶贫”等创新也开始走进公共治理的视野。

美好生活,非遗常在。作为沟通历史和未来的“文化超链接”,读懂非遗之美,方能传承文化之根。让中国非遗活起来、传下去,“遗产”才能变成“财产”、“活态”才能迸发“活力”。

责任编辑:王焕(QX0015)作者:邓海建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