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文旅> 正文

《金牌制作人》背后的血泪史

2017-12-12 08:11 北京青年报

来源标题:《金牌制作人》背后的血泪史

◎梅生

“Keep it light,keep it bright, keep it gay”,百老汇音乐剧《金牌制作人》用一首《Keep it gay》,奠定全剧一语双关的基调。观众自始至终被“欢乐”包裹,几乎由男同形象一手包办的戏中戏《希勒特的春天》,开涮人类历史上最为臭名昭著的恶魔,对应的是德国纳粹曾对约10万男同性恋者的逮捕与审判,并将他们中的约1万5千人送到集中营,导致其中超过60%的生命被折磨致死的历史。元首当年把他们踩在脚下,他们今天把“元首”玩弄于股掌。

有关二战期间纳粹迫害犹太人的影视戏剧作品,全球范围比比皆是,或直面历史惨相,或以幽默手法辛辣嘲讽其间荒谬。其中开讽刺喜剧类先河者,当属好莱坞黄金时代的两位大师卓别林和刘别谦,他们分别于1940年和1942年拍摄电影《大独裁者》与《你逃我也逃》。两部影片上映时,正值希特勒的统治进入疯狂阶段,大银幕对其形象的丑化,彰显艺术家的大无畏,也是其时观众苦日子总会熬到头的寄托。

纳粹铁蹄下悲惨过活的除了犹太人,还有绝望程度与他们不相上下的男同性恋者。1871年德国颁布第175条刑事法,规定同性恋属于犯罪行为。但在魏玛共和国时期,以柏林为中心的德国不少城市,出现大量同性恋酒吧、报刊和团体,175条法规有被废除的趋势。纳粹政党上台后,认为数量众多的男同性恋者违背“生命之源”的计划,无法孕育出理想的雅利安人,是对人类社会伦理秩序的严重破坏,加上他们的结党行为可能威胁纳粹利益,1935年纳粹政府对175条法规作出修改,针对男同性恋的严酷清洗运动展开。

鲜少有电影或舞台剧关注这段历史的原因,一方面因德国上世纪80年代初才开始从故纸堆里翻找同性恋者被纳粹摧残的资料,另外虽然同性恋维权史上标志性的事件,1969年的美国石墙运动发生已近半个世纪,同性恋者自深柜一步步探出脑袋伸出四肢的过程,却总是麻烦不断。做给主流人群观看的娱乐产品不愿冒风险,实属有情可原。

不过总有越位的艺术家,爱做偏离时代语境的创作。美国现代舞之父哈罗德·普林斯1966年导演的百老汇音乐剧《歌厅》,聚焦1931年情爱自由的柏林,保守的美国大男孩,正是在这座城市解放了天性,但山雨欲来风满楼,党卫军已悄悄吹起号角。英国导演西恩·马提亚斯1997年执导的电影《生命中不能承受之情》,被盖世太保追得无处可躲的男同性恋者,为了掩盖身份把恋人打死,被收监后不敢与同性有任何肢体接触,甚至柏拉图式的表示也要偷偷摸摸进行。巨石搬运工地繁重的体力劳动、随时随地会被纳粹士兵实施暴行、靠向纳粹高官出卖身体换取感冒药(法规对当权者自然形同虚设)等等情节,正是记载于文献档案里的史实。他们佩戴的粉红色倒三角标识,是最为肮脏和下等的身份象征。

二战结束后,联邦德国对同性恋者的审讯仍在继续,并依据纳粹时期的证据对他们重新量刑,直到1969年175法规不再针对21岁以上的同性恋者。而该法规的彻底失效,是在两德统一后的1994年。

作为犹太裔艺术家,美国喜剧大师梅尔·布鲁克斯有过亲身抵抗纳粹的经历,恨希特勒入骨。他对纳粹驱逐犹太人的行为耿耿于怀,也对当时同性恋者的际遇深怀同情。1983年由布鲁克斯制作并主演,翻拍自刘别谦同名电影的《你逃我也逃》,延承前辈对纳粹政权的嘲弄之外,特意把原片中女主角身边的女化妆师换成了男同性恋者。相比真实历史中的同类,这位男化妆师要幸运得多——虽然也被党卫军四处缉拿,但终和犹太人一道逃出生天。

布鲁克斯的别有用心,在他1968年编剧、导演的歌舞片《制作人》中已有体现。曾经风光无限的百老汇音乐剧制作人麦克斯与梦想成为制作人的会计师里奥,计划联手利用美国戏剧制作制度的漏洞,将希特勒的拥趸为偶像平反的剧本《希特勒的春天》搬上百老汇舞台,并找来同样一团糟糕的导演、演员,准备好了大加冒犯观众,诈到一笔后半生吃喝无忧的银子后溜之大吉,阴差阳错,“超级烂剧”没被勒令停演,反转成为“百老汇最卖座、最好笑、最讽刺的音乐剧”。

次年获得奥斯卡最佳剧本奖的《制作人》塑造的批量生产烂剧的制作人、空有梦想的职场新手、耐不住寂寞的金主老太太、神经错乱的编剧等等人物,涉及音乐剧制作层面的多个工种,足见对百老汇制作流程的讥讽。但讲述独裁者如何沉溺于自身丑陋搞笑形象的戏中戏,才是重头。布鲁克斯认为,把熟谙蛊惑民众技巧的希特勒从讲坛上拉下来的唯一方式,是尽情嘲笑他及信众的疯狂愚行,观众的笑声是战胜他们的有力武器。麦克斯对构思与犹太大作家卡夫卡的《变形记》如出一辙的剧本大加赞赏,表明影片对犹太人的立场,与美国电影协会分级制度同年诞生的该片还打了性取向的擦边球,戏中戏《希特勒的春天》的导演和他的贴身男秘书,用他们造作浮夸的言行举止,“说明”他们是如假包换的一对儿。这种肤浅的形象评定,是布鲁克斯的有意为之,代表纳粹政权甚至包括普通观众在内对同性恋者下意识的印象,不过这位戏中戏的导演不仅台上碾压希特勒,同时征服了台下观众,改变了他们对同性恋肤浅的印象。

2001年,年逾古稀的布鲁克斯将《制作人》影片搬上百老汇的舞台,音乐剧《金牌制作人》带着与时俱进的视听效果,俘虏新一批观众。影片的主体故事以及《Keep it gay》《Springtime for Hitler》等布鲁克斯创作的音乐保留之外,该剧增加了同性恋角色的比重,《希特勒的春天》的舞美、编舞、服装、灯光等主创人员,和导演一样,皆是男同性恋。此种设置,在2005年的同名电影中得以延续。

迄今已在百老汇演出超过2500场的音乐剧《金牌制作人》对美国观众的意义,已经超越用闹剧讽刺纳粹的范畴。该剧2001年纽约巡演时,“9·11”恐怖袭击爆发,台上的欢歌笑语一度成为美国人走出阴影的支撑。2001年托尼奖将最佳音乐剧、最佳编剧、最佳导演等12项大奖颁给它,部分原因正是它陪美国民众度过了一段异常艰难的时期。

此次来华巡演的《金牌制作人》,并非百老汇制造,而是伦敦西区制作团队购买版权后的全新制作。不过由于版权方规定不许修改台词、音乐,该版《金牌制作人》虽然不是原汁,但声效颇具原味。而注重戏剧表演和专业态度的英国人对歌舞场面的全新改造,更令这版多出不同以往任何版本的风情。踢踏、桑巴、康康舞、华尔兹等舞蹈和着金曲的轮番轰炸,让观众仿佛置身眼花缭乱的百老汇的台前幕后。加上24名演员是从2000多位专业音乐剧演员里挑选而出,该版的唱、跳、演皆对得起《金牌制作人》的金字招牌。

《希特勒的春天》里暗含的强权与弱势的“风水轮流转”,中国观众也许不能全都明白,但至少能够开心地看到用讽刺完成的对希特勒的一次“高级黑”。而该版《金牌制作人》场景转换时别出心裁的互动方式,比如身着奇装异服的同性恋角色横穿观众席等,除了令观众时时刻刻笑个不停,也让人感叹多种文化并存不悖的美好。

责任编辑:陈莉(QC0002)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