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写手 | 大运河上八里桥

2017-09-18 14:39 千龙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9月7日,我们发布了时光写手第一期命题作文《大运河》。没想到,这么有深度的话题却没有难倒你们,相反还认识了很多有才华的新写手。今天我们刊发第一篇《大运河上八里桥》,听作者讲述她与大运河的情与事。

“如今的大运河,

在慢慢恢复昔日的繁华模样,

它蜿蜒流淌,

似乎懂得今天的北京对于它满满的希望。

而运河上的八里桥,

就像一扇窗,推开了,

一扇是曾经的过往,

一扇是明天的想象。”

大运河上八里桥

松乔

记忆中的大运河是从南方流过来的,小时候也常来北京玩儿,但是作为外地的小朋友,只会关心书里的名胜古迹(故宫、北海、颐和园),哪儿还会去想到运河从哪进京?进了京城最终流到了哪儿?

后来,毕业决定定居北京发展。再不是游客的身份,也没有了时间去关心那些名胜古迹。每天在挤公交、挤地铁的忙碌中一点点地融入这个城市。直到有一天,我因害怕等待公交车而迟到,就试着走向离家不太远的地铁八里桥站。穿过公园,一条高速公路横在眼前。不远处,就能看到“悬在半空中”的开往八里桥的地铁。心里琢磨着,八里桥大概也像朝阳门,宣武门一样如今只剩下一个名字,全然索不到它的踪迹了吧。横穿高速路是要过一个天桥的,走上天桥,不远处一条河出现在眼前。与其说是河,不如说是一条河道。对于从小生长在松花江边的我来说,河应该也是可以宽阔到让人忘记忧愁的。离河道越来越近的时候,似乎可以看见一些石狮子。是一座桥!没错,石狮子的出现让我开始兴奋,这是一种外地来的新北京人遇到京城古迹的兴奋。当我离它越来越近,我断定那座就是八里桥。那年是2010年,我刚刚硕士毕业。 

再后来我常常去这座桥上转转,去看桥上有很多形态各异的石狮子,他们像这座古桥一样老,老得让人着迷,古桥、石狮这里仿佛是被冻结的时间,在斑驳的痕迹中,随时可以嗅到曾经和遥远。我喜欢这座桥,也是因为喜爱桥上33对石狮子。京城自有卢沟桥上石狮子著名于世,卢沟晓月也是那狮子点化了苍凉的美。八里桥的石狮子可能因为知道的人不多,所以完整保存来的很少。也有不少实在因风化太严重而用仿古做旧的方法新筑而成。可能就是这个原因,桥下的大运河水加上桥上的“新旧各异”的66尊石狮子构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它们好像彼此心有感应,用自己在岁月里磨出的样子,在默默地述说着“新旧各异”的北京。

去的次数多了,听到的故事也就多了。后来才知道,这座桥底下被我视作荒凉的河道和河水,其实就是大运河的一部分。此段河水也叫通惠河,是和京城里后海相连的。说它荒凉,是和它的名气相较的结果。另一个看起来荒凉的原因,就是这座极具古代战略要塞设计风格的八里桥还有这桥下的河水搭配在一起,骨子里透着苍凉与忧伤。这条河道虽然不宽,但是堤坝坚固到几百年后的今天仍然看得见设计者对它固若金汤的期待。河水看起来总是浅浅的,看得见茂密的水草,以及水草顺着河流摆动的方向。这样的场景总是很难让我“大运河”联系在一起,我找不见运河通往京城,或京城通向远方的辉煌。后来,我还专门去通州漕运一段找寻古老的痕迹,通州那段运河确实宽阔,还完好地保留着当年漕运亨通的原貌。然而和大运河相比,我似乎更迷恋家门口不远的这座八里桥。

说道曾经设计者期待它固若金汤守住运河入京这道关,显然这座桥没有实现如此愿望,在历史上,这里发生过一次鏖战。咸丰十年七日(一八六零年八月),英法侵略军自天津北犯京师,在此受到三万清军阻击。经过一场石破天惊的血战,三万将士全部殉国。这座距北京约十公里,又是京津咽喉之地的古桥,也成为了那段历史的一个最好的见证者。英法联军统帅蒙托邦这样回忆八里桥战役:“八里桥成了这一天最动人的一幕。早晨还斗志昂扬的那些清军骑兵,现在都已消失得无踪影了。这座桥是一种古老文明造就的伟大古迹。那些衣着华丽的骑兵,在桥道上挥动旗帜,毫无掩护地以一种对我们的大炮和火炮无能为力的炮火,作出了反击。”可见,即使在白热化的战争中,这座古桥的遒劲与沧桑也丝毫不减,这也是华夏民族骨子里的一种力量,不怒自威的力量。

如今的八里桥,就像一位老者,静静地矗立在朝阳和通州两区的交界处。曾经的伤与痛都凝固在厚重的石缝里,看不见踪影,却又传达出固执的守护感。如果早晨来到运河上的八里桥,你会看到来来往往的行人、车流。就如同当时它本有皇家赐有“永通”之名,却因离通州县城之隔八里之遥,被民间百姓称为“八里桥”。桥的这边是冉冉升起的新通州,顺着河道向东望去,你会见到通州的日新月异。桥的另一边,就是北京城的朝阳区,那里是今天的北京人白天如潮水般涌去奋斗的地方。当太阳从东边缓缓跃出地平线,古桥,石狮,河水,新旧两座北京城都被染成了玫瑰的颜色。当月亮从西边明亮,这里的一切又回到了平静,平静的像一张老照片,但每天,都有新希望。

如今的大运河,在慢慢恢复昔日的繁华模样,它蜿蜒流淌,似乎懂得今天的北京对于它满满的希望。而运河上的八里桥,就像一扇窗,推开了,一扇是曾经的过往,一扇是明天的想象。

松乔,文学硕士,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大学中文系,师从罗振亚先生研究中国当代诗歌。曾在十月文学院“名家讲经典”栏目中发表过多篇文章。

责任编辑:徐鑫鑫(QF0014)  作者:孙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