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文旅> 正文

四大书楼今何在 珍籍善本入谁藏

2017-08-30 08:56 广州日报

来源标题:四大书楼今何在 珍籍善本入谁藏

广州最有名的“讲古佬”颜志图说,广州旧时四大藏书楼的主人,骨子底里透着被传统士人精神熏陶的痕迹,藏书之多亦令读书人羡慕,“不过不是人人学得来,因为首先得有这么多买书的钱”。

晚清广州四大藏书楼——孔广陶的岳雪楼(三十三万卷楼)、潘仕成的海山仙馆、伍崇曜的粤雅堂、康有为的万木草堂——除了康有为之外,其他人都是显赫一时的大商人。如此看来,藏书读书在广州,不仅仅是文人学子们的专利。

万木草堂可称最早的现代图书馆

四大藏书楼今天还能找到旧址的,当属位于北京路附近的万木草堂。万木草堂的图书来源,大约可分为康有为的个人收藏及其学生、社会捐赠。

研究者指出,康有为在广东南海的家族绵延,自其九世祖惟卿起,到康有为时整整十三代都是士人,家中藏书十分丰富。康有为在其《延香老屋率幼博弟曝书》一诗的序中称:“延香老屋,为先曾祖父通奉公云衢府君遗宅,自高祖荣禄公炳堂府君及先祖连州公、先考知县公少农府君,四世书藏于是。先师朱九江先生代购全史、杜诗皆佳本……”康有为的叔祖国器所建七桧园中的澹如楼和二万卷书楼共有藏书数万卷,叔祖国焞的七松轩也有藏书过万卷。

康有为年少时即是爱书好书者,学子梁启勋忆称:“记得幼博世叔(即戊戌六君子中的康广仁)同我们说:‘你们先生,从小就很用功读书,每天早上拿五六本书放在桌上,右手拿着一把很尖利的铁锥,用力向下一锥,锥穿两本书,今天就读两本书;锥穿三本书,今天就读三本书,每日必定要读一锥书’”。尽管对此事的真实性学界尚有质疑,但康有为之好书则无疑问。梁启超也曾说:1879年至1882年,康有为曾“及道香港上海,见西人殖民政治之完整,属地如此,本国之更进可知。因思其所以致此者,必有道德学问以为之本原。乃悉购江南制造局及西教会所译出各书尽读之”。

据估计,康有为一生所积图书不下数十万卷,仅宋元明善本古籍就有六千余册。万木草堂成立时,康有为的藏书除了留在故居延香老屋一部分外,多存于草堂间。为了扩充藏书,他大量购书。上海制造局译印的西学新书,三十年间售出量为一万二千本,而康有为一人就购了三千多本。

万木草堂的藏书实行学生自主管理,轮流值班。如卢湘父所道: “万木草堂藏书……例以一人每月轮值,借书者向当值人声请,借取某书,由当值人检出交付之,借书人则书名于书藏簿记上,还书时,则注销之。每月终,例将各借书一律缴还,检查书藏一次,如欲续借者则从新登记,而轮值者即于此时交代焉。”这已经很有现代公共图书馆的面貌了,是其他几大藏书楼所没有的。

戊戌之变后,草堂藏书部分被焚,部分流散,如广雅书院就接收了不少。但之后其中相当部分又陆续回到康有为手中。康有为之后也仍然锐意藏书,及其身没,遗书出售,流入各公私机构手中。

海山仙馆的藏书家兼有东西方眼光

海山仙馆素有岭南第一名园之盛誉。其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远高于普通私家园林。不少清政府官方的外事活动,如耆英接受首任美国大使递交国书等,均在此进行。它位于荔枝湾一带,乃行商潘仕成在南汉王朝的御花园——昌华苑的遗址上盖起来的。潘仕成是同文行潘家的后人,以经营盐业发家。他花巨大心力经营占地面积数百亩的海山仙馆。其所处的位置,西边是滚滚的珠江水,东为西关民居,北是起伏山岗和碧绿田野,南面则是水面浩瀚的白鹅潭景观馆,内有堆土而成的小山,有人工开凿的大湖。湖面广逾百亩,水通珠江,可以泛舟。沿湖边有宽敞的环湖路,以利车行。馆中不仅楼阁掩映,极擅台榭水石之胜,而且种满了各种草木。其中有“周敦商彝秦镜汉剑唐琴宋元明书画墨迹长物之楼”,可见其人文收藏之丰、之珍。园内有接待嘉宾的雪阁、有举办文酒会的贮韵楼、有储藏古籍书的文海楼等。

海山仙馆藏书数量难以精确考证,但其刻书、刻石则轰动一时,流芳后世。他运用雄厚的财力搜购古今善本、孤本,选优编纂成《海山仙馆丛书》,精工雕版印行,以“公天下而传后世”。并从清道光九年(1829)起,耗费37年,将所藏历代名家手迹、古帖,择优摹刻勒石1000多方。这些刻石中最富价值的《尺素遗芬》中的一部分,现在收藏在越秀山上广州博物馆的碑廊里。

由于潘仕成兼涉东西的独特眼光,他在《丛书》里收入了许多当时传入中国的西方代表性著作,比如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测量法义》,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的《同文指算》《寰容教义》,英国医生合信所著的《全体新论》,德国传教士汤若望的《火攻挈要》等。学者统计,500卷《丛书》中,新学书籍占了四分之一,在全国都是绝无仅有的。

海山仙馆的结局是被朝廷抄没,藏书也就随之散迭。

“钦定殿本”和“乡邦文献” 

藏书者各有所好

岳雪楼的位置在如今的太平沙。主人孔广陶出生于盐商家庭,在朝中做过编修。相传他爱书如命,斥巨资搜罗典籍。为了收藏这些宝贝,他建起了岳雪楼。因为岳雪楼中收藏的书籍达三十三万卷之多,所以孔广陶又将它称作“三十三万卷楼”。

学者吴丹青指出,岳雪楼收藏有几大特点:一,宋、元珍本收藏丰富,明代前期的佳本也有不少。二,所藏清代殿本尤为突出。在孔广陶收藏的众多殿本中,最有名的是《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凡一万卷,是清初内府武英殿铜活字印刷本,由宫监秘运而出。三,收藏的抄本颇负盛名,如现存广东省中山图书馆的《唐拓云麾将军李元秀碑》,由李北海撰文和书写,上有董其昌、王文治等许多名家的题识,十分珍贵;又如孔氏影抄浙江文澜阁《四库全书》时,选抄了外间绝无传世的《四库未传本》《永乐大典本》和刊刻精良的内府本等。

孔广陶出身盐商之家。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后,盐法改制,易商为官办,孔家由此中落,藏书渐次散出。宣统元年(1909年),广东优级师范学校开办时,罗振玉偕日本人滕田封八到粤,“岳雪楼”精本首被其选择售往东瀛;其后陆续散出,广东按察使蒋式芬、提学使沈曾桐、按察使王秉恩均有搜采;继之,上海、北平书贾辇载去,菁华渐尽。之后,所剩书籍尽归康有为的“万木草堂”。

粤雅堂位于白鹅潭畔,主人是当时广州首富伍秉鉴的儿子伍崇曜。伍氏友人谭莹(1800~1871年)为清末举人,熟悉地方掌故,凡粤人著述,搜罗而尽读之。在谭莹劝说下,崇曜雇人广集粤人著述,选择书坊罕见版本,延聘谭莹担任编订刊刻,评别博考。先后刻有:《岭南遗书》收入岭南先贤著述4集,总59种,348卷,《粤十三家集》182卷、《楚庭耆旧遗诗》74卷、《粤雅堂丛书》180种,千余卷。此外,还翻刻元本王象之《舆地纪胜》200卷,总数共2400余卷。《粤雅堂丛书》卷帙浩繁,包罗了唐、宋、元、明、清几朝上百种的文献,堪称巨著,足见楼中藏书之丰,尤其在保存广东乡邦文献方面居功至伟。遗憾的是,粤雅堂最后毁于火焚。

实际上,这一时期前后,广州著名的藏书楼还有方功惠“碧琳琅馆”,李文田“泰华楼”等。学者指出,这些嗜书如命,为收藏图书耗费巨资而在所不惜的藏书家,在规模、数量、质量上达到了当时全国的一流水平,使他们跻身于全国赫赫有名的私人藏书家之列,并名留千古。

责任编辑:孙梦圆(QZ0004)作者:卜松竹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