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文旅> 正文

清帝乾隆与清秘阁

2017-08-18 08:50 北京商报

来源标题:清帝乾隆与清秘阁

今天,和平门外琉璃厂西街中段路南52号,是一家大飞檐的著名老字号书画店,曰:清秘阁。这曾是元末明初著名书画家倪瓒藏书楼的名字(清閟阁,閟,古通秘)。“清秘阁”之名流传至今,从倪瓒那里始,已有650余年的历史。旧联,清人黄易撰写的“倪迂清秘云林阁,米老英光宝晋斋”;民国沈卫撰写的“高躅旧推清秘阁,风怀新咏曝书亭”,都直接或间接地使人联想到这座有着悠久历史文化传承的老南纸店。

关于清秘阁店名的由来,有一个极普遍的说法,与清帝乾隆有着不解之缘。据说,“乾隆皇帝的乳母周嬷嬷在一次拜见乾隆的时候,提出了一个小小的请求。周嬷嬷请求乾隆帝赐给她的儿子一份差事,但他的儿子不能文也不能武,大臣纪晓岚就提出了从商的建议。因为当时进京赶考的举子们一般都居住在琉璃厂周边,经常要买一些笔墨纸砚,而当时的琉璃厂还很少有专门卖笔墨纸砚的店铺。因此,纪晓岚建议周嬷嬷的儿子在琉璃厂开一家‘南纸店’。北京过去的纸店,除去专卖道林纸、描图纸、铅画纸等纸张的特别叫‘洋纸行’外,其他都叫‘南纸店’,这主要是因为纸张笔墨都是从南方运来的缘故。乾隆皇帝当即表示赞同开设‘南纸店’的建议。于是,周嬷嬷又请乾隆为店铺赐名,元人倪瓒的藏书阁之名原为清秘阁,乾隆有感于倪瓒与清秘阁的旧事,便赐名此店为‘清秘阁’。自此,清秘阁便在清朝有了第二个‘身份’”。

清秘阁名字的本意,也有一个普遍的解释,即这里的“清”,纯也,“秘”,稀也,其意为纯正稀少的书画宝物满于此阁。

清秘阁这个字号,乾隆年间即由蒙古旗人书法家、康熙进士、乾隆大学士阿克敦提笔书写,该匾成为琉璃厂八大名匾之首,惜乎现已失存。今日这方匾额乃民国店主人请时任西泠印社社长的吴昌硕题之。

在清朝,敢用“清”字的也只有皇上,如此说来,清秘阁南纸店源自乾隆应为事实。又据资料说,沾了“皇气”的清秘阁一时间备受宠爱,店门前车水马龙,文官下轿,武官下马,朝中官员下朝后来琉璃厂,都先到清秘阁。当时作为京城著名的南纸店,清朝皇宫、六部官府所用的宣纸、信笺、印泥等文房四宝之属也都由清秘阁提供。

据资料,琉璃厂式古斋创始人是孙桂澄,此店于光绪29年(1903)开办,经营西周礼器、昌化十二石。孙桂澄是茹古斋孙虞臣的侄子,学徒于清秘阁。清秘阁当时是京师最大的南纸店,可以想见,经营的门类应是齐全,至于西周礼器以及石料也不在话下。收学徒用人也属正常。

乾隆时的清秘阁,朝里朝外便都来此店置办文房物品,一时周家富起,此后据说粮店油盐店也开起来,复建起了不小的花园。

清秘阁从乾隆初年开业,几经兴衰。到了清末民初之时,周家仍是京城有名的富户。有“三山六子一跟庄”之说。即有三个人的名字带“山”字,六个带“子”字,一个带“庄”字,这“一跟庄”就是清秘阁的传人周晓庄。这十位在当时的北京是最有钱的人家,号称北京“十大家”。

若从乾隆登基的1736年算起,清秘阁南纸店也已阅历史云烟280年了。

曾见网拍清代清秘阁藏版的《诗韵》袖珍本,《诗韵》是旧时学子的工具书,而琉璃厂一带当年赶考举子多聚于此,这也是备人所需,可见当年清秘阁不仅仅经营书画文房四宝,还刊印或参与刊印书籍。清秘阁制笺也传统悠久,曾有网拍民国水印盒装“北京清秘阁摹宋版书诗笺”,计75张20个品种。

鼎盛数百年的清秘阁,作为琉璃厂几大画店之一,且复经营着古玩青铜器甚或收购文字之甲骨等等。

(韩修龙)

责任编辑:张嘉玉(QC0006)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