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云长城文化带”崛起京北(2)

2017-07-28 09:31 北京晨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密云长城文化带”崛起京北

古北口:正在崛起的“边关长城文化品牌”

提到密云,人们似乎立刻就会想到人气爆棚、丰富了市民周末休闲时光的古北水镇、司马台长城。其实,以古北口为代表的古镇文化底蕴深厚,历史源远流长、庙宇群聚、民族融合、百家齐唱,使古北口镇成为国家历史文化名镇。密云将古镇历史文化底蕴、边关长城特色不断融合和升华,一个“边关长城文化品牌”正在迅速崛起。

一步三眼井,两步三座庙

“七郎坟、令公庙,琉璃影碑靠大道,一步三眼井,两步三座庙”,这是密云流传甚广的一段民谣,说的正是长城脚下的古北口村。远远望去,村北的蟠龙山为古北口封口锁关的两大屏障之一,其上的长城以保持历史原貌而著称,将军楼和24眼楼是这段长城的精华所在。

步入村内,建于1680年的古御道,建于1025年的杨令公庙、财神庙、药王庙,建于1205年的三眼井等名胜,似乎让时光倒流千年。2008年,古北口村被市委农工委评为“北京最美的乡村”,2011年被农业部评为“中国最具魅力休闲乡村”,是北京市第一个获此殊荣的乡村,2014年被列入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拥有135个姓氏的古村落

河西村位于古北口镇潮河西岸,四面环山,距今已有2100年历史。别看这座古老的小村落只有600多户1900口人,但却有135个姓氏、7个民族。除了张、王、李、刘等这些常见的姓氏,那、桐、菅、敖等少数民族姓氏也能找到,河西村也因此成为名副其实的“百家姓村”。

据介绍,河西村原名柳林营,是历代驻守边关营盘的所在地,最繁华的年代是清代初期的100年间,村子当中一条马路两侧仅富商大院和商号就有近百家,加上当时清政府在此建有提督府、参将衙门、守备衙门、校军场、点将台等,因此成为各地人口聚集的地方。经过几百年的繁衍变迁,逐渐形成了如今的河西村。

现在的河西村,虽不复当年的交通要塞胜景,却成为鼎鼎有名的“百家姓村”,靠民俗旅游上闯出了一片名堂。游客来到这里,在游览千年古建的同时,还能体验多姓氏聚居的古村风貌。

艺术新村里的“星级别墅”群

从古北水镇出来没多远,一座依山傍水的小村落出现在眼前。一座座青砖灰瓦的二层别墅整齐划一,与不远处的古长城色调一致,遥相呼应,这就是司马台村村民的民居,也是接待游客的“星级酒店”。

依托古北水镇项目,司马台村全村进行了搬迁改造,500多户村民家家住上了二层小楼,并在设计之初就确定了“旅游定制”,自住的同时,也可以进行民俗接待。发展民俗旅游给村民们的生活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变化,每逢节假日甚至出现一房难求的场景。村民们以前打工种地,现在坐着飞机去旅游。村民的文化素质、文明程度及现代意识都走在了密云民俗接待的前列。

古老村落变身艺术新村,司马台村成为新农村建设与民俗完美结合的典范。为了加快民俗业的发展,司马台村还与相邻的紫海香堤香草艺术庄园联手,游客在庄园欣赏浪漫色彩,还可到司马台新村体验特色民宿。

责任编辑:徐鑫鑫(QF0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