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文旅> 正文

世界语是怎么创立的

2017-07-26 08:26 北京日报

来源标题:世界语是怎么创立的

今天(26日)是世界语创立130周年纪念日。1887年7月26日,世界语创立者柴门霍夫在他岳父的资助下,以“希望者博士”的名义,自费出版《第一书》,正式公布了世界语方案。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国曾有一段学习世界语的热潮,而今却渐入沉寂,很多年轻人甚至从来没听说过世界语。然而世事难料,谁能断言,推广国际语言不会在未来的什么时候重新成为热点?

19世纪中叶后国际语方案成热潮

《圣经》“旧约”中有一个著名的传说:古时人类的语言本来是统一的。因为他们感觉自己有无比的力量,就开始在巴比伦这个地方建一座通天塔。天神们恐慌了,他们想出一个巧妙的手段来分化人类,把他们分成许多部落,使他们操着互不理解的语言。结果人类就在通天塔下面打斗起来,自相残杀。塔自然建不成了,这样才保全了天神们的统治地位。

据语言学家研究,公元前地球上曾有12000种语言存在,公元元年时降为10000种,到15世纪时减少到9000种,而如今也仍然有6000种。文字比语言的种类少一些,因为有些民族只有语言没有文字。相应地,人类目前使用的文字也有五千多种。

这确实是一个很庞大的数字。不过在古代,不同族群之间的联系交往比较少,语言不通还不是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

近代以来,随着大航海时代的来临,不同族群之间语言不通的问题就越来越成为一个大问题。

17世纪以来,西方一些思想家如培根、笛卡尔、莱布尼茨等,就曾探讨过建立一种统一的国际语问题。莱布尼茨提出过用逻辑和代数方法去构造国际语的设想,因而被称为“国际语之父”。

19世纪中叶以后,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国际市场的形成,各国贸易往来和人民交往的频繁,对国际语的要求也越来越迫切,各种国际语方案如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

当然,很遗憾,这些国际语都是在欧洲探索创立的,都是以印欧语系作为基础的。有人做过统计,从17世纪到20世纪,人造国际语方案大约有500多种。

比如,在柴门霍夫发表世界语方案的前8年,德国巴登地区天主教神父约翰·马丁·施莱耶就于1879年创造了沃拉匹克语,这曾经是一个颇为流行的国际语方案。当时在整个欧洲,人们对国际语的热情极为高涨。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最有影响力的国际语方案——世界语诞生了。

一个波兰小城少年的善良梦想

世界语是和它的方案创立者柴门霍夫密不可分的。

拉扎罗·路德维克·柴门霍夫,1859年12月15日生于波兰格罗德诺郡的比亚韦斯托克。当时这里是沙皇俄国的属地,居民是由四种不同的成分构成的:俄罗斯人、波兰人、日耳曼人和希伯来人。

柴门霍夫后来回忆童年的经历时这样写到:

“他们之中的每一种族,都说着各自的言语,而且毫不友谊地对待其他种族。善感的天性,在这样城市里,比任何地方都感到语言分歧的重大不幸,而且随时随地都使我相信:语言的分歧是唯一的,或者至少是重要的离散人类大家庭而把他们划分为敌对部分的原因。人们用理想主义来教育我:说所有的人都是弟兄,可是同时,在街头、在院中,一切一切都使我感到‘人’是不存在的,有的只是‘俄罗斯人’‘波兰人’‘日耳曼人’和‘希伯来人’。这使我幼年的心灵经常感到苦恼,虽然许多人可能笑话:一个小孩子这样‘关心天下大事’。我常常对自己说:等我大了的时候,一定要把这种罪恶去掉。”

当柴门霍夫真正长大以后,他开始明白,世界上的事情并不像小时候想象的那么简单。儿童的空想,他一个一个地抛弃了。然而,有一件事情,他一直没有放弃,那就是创立一种中立的、不属于现存任何民族的语言。

柴门霍夫是家中的长子,他的父亲是一位语文教师。柴门霍夫很早就显露了过人的语言天赋,他在童年时代就能流利地讲俄语、波兰语和德语,上了中学以后,他又学会了拉丁语、希腊语、英语、法语等八种语言,这为他日后创造世界语奠定了坚实的语言基础。

柴门霍夫后来回忆说,当他在中学学习英语的时候,感到它的文法比较简单,这使他意识到,文法形式的多样性,只是盲目的、历史的产物,但对于语言并不是必要的。事实上,这些文法还可以进一步简化,他开始在语言中寻找并抛弃那些不必要的形式,他发现:这个文法一天快似一天地在他手里“溶化”了。不久以后,他就得到了一个最小的文法,它不过占几页纸,而对于语言毫无损害。

当他上中学七年级的时候,偶然注意到,单词的后缀可以提供一种可能,从一个词造成另外一个词,而这个词,人就无须单独学习了。而那浩如烟海的词汇海洋,完全可以用这个方法进行极大的简化!柴门霍夫被这个想法迷住了,他开始比较那些单词,从它们中间找出不变的固定关系来。每天他都从词典中剔出一大批新词,而以表示某种关系的后缀去替代它们,就这样,厚厚的词典迅速变薄了。在那以后不久,他就有了一份写好的全部文法和一个小词典。

1878年,柴门霍夫上中学八年级的时候,这个语言已经差不多算是完成了。柴门霍夫把它告诉了他的同学们。他们里边的很多人,都为这个语言显著的易学性所打动了,而且开始要来学会它。1878年12月5日,他们一起庄严地庆祝这个语言的诞生。在这个庆祝会中,他们用新创的语言热情地赞美说:

民族间的仇恨,

倒了吧,倒了吧,

时候已经到了!

全人类,

应该结合为一个家庭了!

准岳父帮助出版了世界语小册子

然而,那时候他们毕竟还是太小了。

这个庆祝会的半年以后,他们的中学学业就结束而各自分散了。当他的那些“使徒”们,企图向别人提到这个“新语言”时,总会遇到成年人的嘲笑,很快就气馁了。于是柴门霍夫陷入了孤独之中。

柴门霍夫还遭到了父亲的反对。父亲的一些朋友警告说:如果让那个孩子继续坚持那些顽固的空想,他不久就会发疯的。父亲最关心的就是儿子的前途,如果大家都把他的儿子看成是一个不务正业的人,是一个空想家,那他一辈子还会有什么出息?父亲下了决心要让儿子将来当医生,因为在当时沙皇俄国统治下的波兰,医生是犹太人可以从事的少数几种职业之一。

柴门霍夫的父亲拿出了家长的权威,开始向儿子“摊牌”。他让儿子交出所有的笔记本,那里面有新语言的词典、文法、诗歌和一些翻译文章,当着儿子的面将它们用一根粗绳子捆起来,扔进自己的书橱里。他严正地要求儿子停止语言研究,学习医学。柴门霍夫虽然感到难以接受,但他毕竟是一个非常懂事的孩子,他完全理解父亲的心思,只好忍痛割爱,暂时停止自己的语言研究。

柴门霍夫遵照父亲的意思前往莫斯科大学学习医学。预见到只有嘲笑和非难,他决定把他的事业在任何人面前都隐藏起来。在大学中五年半的时光,他从来不曾和任何人提过他的语言事业。

1885年,柴门霍夫大学毕业后,取得了行医证书,开始从事眼科医生的工作。但是他并没有忘记他的语言事业,他要重拾旧梦。但是这个时候他才知道,在他上大学读书期间,父亲已经把那些笔记本拿出来统统烧掉了。父亲希望用这种举动,断绝他再研究那种空想语言的念头,一心一意当个好医生。 

实际上,失去手稿并不是特别重要。因为那里边的全部内容,柴门霍夫都已经记在心里了。他很快重新写下,并进一步精炼完善了他所研制的语言方案,编成了这种国际语的第一本小册子。

然而,并没有哪一家出版社愿意冒经济损失的风险出版这样一本人造语的书,柴门霍夫只好筹集资金准备自费出版。恰好此时,柴门霍夫博士认识了考纳斯城一位商人的女儿克拉拉·西尔伯尼克。克拉拉的父亲是考纳斯一家制皂厂的老板,这位未来的岳父对柴门霍夫博士十分满意,认为他是一位天才。在他们举行婚礼之前,准岳父出资帮助他出版了世界语的小册子。

1887年7月26日,《第一书》的俄文版本在华沙凯勒印刷厂问世,作者署名为“Esperanto(希望者)博士”。不久以后,人们就开始称这种语言为Esperanto。

《第一书》俄文版发行一周之后,该书的波兰文版也出版了。不久,法文版、德文版、英文版也都相继问世。所有的版本都有一篇相同的序言,还有全部文法的16条规则,以及有900个词根的两种语言的小词典。另外还附有报名单,称到有一千万人作出许诺之时,就立刻开始学习这种语言。当一千万个答复收到的时候,每一个姓名和通讯处必须公布,而世界语就算收到了一千万个信徒。

这本小书上还印着:“国际语和任何民族语一样,是大家公有的”“作者永远放弃对它的任何个人权利”“人人有使用其他一切语言翻译本书的权利”。

当然,以上这些还只是世界语创立的故事。至于世界语如何在世界上传播,并最终成为最主流的国际语,那是一个更加复杂的故事了。

万物有则

世界语有何强大生命力

柴门霍夫博士创造世界语,给自己提出的三个目标是:

一、使自己创造的语言简单到所有的人都能够像做游戏一样轻而易举地学会。

二、使自己的语言结构简单、符合逻辑,人们一学了它就立刻可以使用。

三、找到鼓励广大公众学习它,并且能够大量地、群众性地实际应用它的办法。

世界语不是民族语言,而是中立的国际辅助语,它不企图取代各民族语,它只是在进行国际交往时为各民族提供一种语言辅助工具。因此,任何一个民族使用它,都不会伤害本民族的民族感情,所以易于被人们接受。

世界语读音和拼写一致,一个字母代表一个音,没有不规则的变音或不发音的字母,单词重音固定在倒数第二个音节上,所以学会了字母发音自然就会念出世界语所有的单词,这就为人们的记忆减轻了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由于世界语中相当一部分词汇是采用国际通用的词根,通过极少数词缀的应用,就能使人在学习了1000多个词根后,掌握五六千个新的词汇。这使人很快就能在口头上和书面上使用世界语,记世界语单词要比记其他民族语言的单词省力得多。

此外,世界语的文法规则已经精减到了最低限度,总共只有16条,而且富有科学性、逻辑性和合理性,没有不规则的变化,比较容易学习和掌握。

世界语正是由于具有许多人们公认的优越性,才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从而成为一种完善的国际辅助语。世界语之所以能够战胜同时代的各种人造语,也全是因为其构造完善的缘故。

小贴士

全球一半人属印欧语系

语言学家们研究过地球上的许多语言以后,发现了在若干语言间存在一种亲属关系,按照这种亲属关系,人们把它们分类为几个大的语系。这种语言的亲属关系,往往也反映了族群起源的亲属关系。这些语系包括汉藏语系、印欧语系、乌拉尔语系、高加索语系、阿尔泰语系、达罗毗茶语系、南亚语系等十几种。

印欧语系得名于该语系分布的两极(印度和欧洲)的名称。印欧语系是当代世界上分布区域最广的一个语系,包括几乎整个欧洲、美洲、澳大利亚、新西兰以及非洲和亚洲的许多地区。目前,使用印欧语系诸语言的人,比说其他任何语系语言的人都多,占大约全世界人口的一半。

印欧语系所包括的各种语言,都是由一种被多数学者认定为公元前3000年即已存在于欧洲的原始母语派生的。欧洲各民族,大部是起源于一个原始种族,据有些人推测,这个种族史前时代是生活在喜马拉雅山以北的高原上,或者照另外一些人的说法,在靠近波罗的海的地方。这些雅利安种族,大概是曾经说着同一语言的,可是当他们开始向各方游徙,彼此生活隔离更远的时候,他们原始语言的一些方言,就一天一天地更加分歧了,直至每一种族,说着对其他种族已经完全不能了解的特有语言。

世界语和其它那些创立出来的国际语一样,它的词汇和文法,都是在印欧语系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因此对于印欧语系的人们,学习它是很容易的。而对其他语系的人们来说,学习世界语也远比学英语、法语等外语简单。因为这个人造语言的简洁性,正是创造它时追求的目标。

史海钩沉

世界语怎样传入中国

Esperanto在20世纪初传入中国时,有人曾把它音译成“爱斯不难读”语,也有称“爱世语”“万国新语”的。以后人们借用日本当时的意译名称,叫它为“世界语”。

现在日本已改用音译名称,但中国一直沿用至今。实际上称Esperanto为“世界语”是不准确的,容易造成它就是“世界通用语”的误解。不过,中国世界语者仍坚持用“世界语”这一名称,大概是因为他们坚信,Esperanto就是理想的国际语。

据史料记载,世界语是通过三个渠道传入中国的。

一个渠道是俄国。在沙皇俄国占领下的海参崴市,于1891年建立了“太平洋世界语俱乐部”,该俱乐部出版一本12种文字的注释世界语课本。一些懂得世界语的俄国商人便把课本带到哈尔滨,并在那里传播。

另一个渠道是日本。20世纪初,一批留日学生,如刘师培、张继等人,向日本无政府主义者大杉荣先生学习世界语,并在东京出版《衡报》和《天义报》,一方面宣传无政府主义,一方面刊登介绍世界语的文章。1908年,刘师培等人回国,在上海创办了世界语传习所。

第三个渠道是法国和英国。1907年,一批留法学生,如吴稚晖、李石曾、褚民谊和当时中国驻法使馆商务随员张静江,在巴黎创办无政府主义刊物《新世纪》中文周刊,大力宣传世界语。

(本文写作参考E.普里瓦著《世界语史》,刘正坤、宋韵声编著《世界语发展史》,侯志平主编《世界语在中国一百年》等,特此致谢)

责任编辑:张静(QC0008)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