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脉中轴伴水行

2017-07-21 11:02 北京晨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一脉中轴伴水行

北京城壮美的中轴线贯穿南北,气势庄严而巍峨。而700岁的玉河与史溯于明代的前门三里河,则像两条轻盈的“飘带”,围绕中轴线一路蜿蜒,为中轴线增添了几分娟秀。消失了大半个世纪的玉河北段水道在五年前重见天日,并成功在今年“过街”继续南延,沟通起什刹海、皇城根遗址公园和菖蒲河公园。前门三里河也经过水系治理、生态修复、民居修缮、种植绿树,今年4月重新与世人见面,让“天子脚下”的京城竟呈现出江南水乡的韵味。“穿越”回来的两条水道秀美了中轴线,涓涓河水虽已不再承担过去的漕运功能,但却灵动了北京城。古水道从消失到重现,勾连起的是城市的历史和现代,过去和未来。

记者探访

地点1:前门三里河河道

明朝三里河 今朝“流”回前门

早在2002年,前门地区鲜鱼口-草场三条至十条地区被市政府列为旧城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之一。今年4月,明朝历史记载中的三里河水系再次重现。这条古老河道,成为整个前门东区修缮改造呈现出的亮点之一(见图),包括西打磨厂街在内,已经重新让老北京的“静”回归。以后再提起前门,将是一种充满京味儿的“老胡同、新生活”。

家住草厂二条的蔺鑫元是个爱好摄影的“老北京”。2006年前门地区启动了修缮改造,老蔺就决定用影像来记录老前门的这次“新生”。

今年4月,正是草长莺飞、万物萌生的时节,老蔺再次来到他熟悉的前门三里河时,竟然发现这里他已经不再熟悉:低矮拥挤的老旧平房不见了,三里河居然见着水了!“三里河,有了水这才是名副其实啊!”老蔺笑得合不拢嘴。

从三里河北端,踏着古朴的石板路一直向南,垂柳、碧桃相映成趣,刚刚学会走路的孩子调皮地往河里扔一把碎饼干,十几尾大大小小的锦鲤就簇拥过来。孩子高兴得大叫,鲤鱼又吓得散开;依水而建的凉亭里,几位老街坊或是闲聊,或是下棋,或是看报,调侃着原来的破平房,怎么就变成了这么漂亮的江南景;一队刚刚跳完广场舞的阿姨摇着绸扇,摆着最漂亮的姿势,以水中盛开的荷花为背景来一张大合影……这一切,都是老蔺镜头中捕捉的瞬间。最令老蔺高兴的是,他的镜头中,经常出现的是曾经的老街坊。“搬到了楼房里,生活比以前改善了太多了,但大家都惦记着再回来看看。”

虽然过去很多破旧的房子都消失不见,但38棵在这里“土生土长”的国槐、香椿、榆树、旱柳都得以保留,5棵参天的国槐也在项目基本完成后进行了回植。看到这些树,老蔺感叹不已,曾经,这些大树都被平房包围,有的甚至就是现实版的“张大民”家。“现在这些老树都留下来了,保护得这么好,我们也都放心了,老地方虽然变了样,但是‘魂’没丢。”

在历史上,前门地区会馆云集,所以在此次三里河绿化景观项目建设时,还完成了河道沿线两侧的房屋里面修缮。目前,河道两侧的江西新建会馆、江西丰城会馆、安徽泾县会馆、福建汀州会馆南馆这4个普查级文物正在进行修缮。“会馆原来是什么样子,估计至少得是爷爷辈儿的才知道。”老蔺告诉记者,从他记事起,就只知道一个个居住着几十户居民的大杂院,谁家以前是什么会馆,会馆有什么历史,都是大家口耳相传。老蔺说,他的下一个愿望,就是等这些会馆修缮完了,再回来专门拍一组照片。

责任编辑:徐鑫鑫(QF0014)  作者:王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