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文旅> 正文

秦雯:移植了亦舒的种子,长出了自己的一棵树

2017-07-13 08:51 北京青年报

来源标题:秦雯:移植了亦舒的种子,长出了自己的一棵树

正在北京卫视热播的电视剧《我的前半生》,凭借犀利洞彻的剧情、鲜活度颇高的人物,除了收视一举夺冠,也成为近年来现实主义情感剧少有的引起广泛热议的话题之作。然而,巨大的争论跟高关注度也相伴而生,特别是该剧改编自著名作家亦舒的同名小说,但除了部分主角的名字,影视化的《我的前半生》可谓“面目全非”。

原著党对此激烈地口诛笔伐。同时,对“作”到极致的全职太太罗子君、“比正室还正室”的第三者凌玲、被抢了男朋友的好闺蜜唐晶等,该剧没有像大多数伦理剧那样作非黑即白的两极化处理——每个人都有其自圆其说的世界,每个人的观念从各自角度都站得住脚。这种设置在即便没有受原著影响的普通观众当中也引发不少争议。

北青报记者昨天采访了编剧秦雯,探寻关于“前半生”戏里戏外是是非非的“源头”。

“失去了亦舒的原著精神”?一开始就确立本土化、再演绎的改编原则

北青报:这部剧在原著小说的基础上,做了很多加减法,请问整个电视剧改编的原则是什么?

秦雯:在我之前,这部剧的出品人曹华益已经找过一些编剧,但他们不太想改。我以前看过这部小说,接了任务后就决定本土化,用自己的方式再演绎一遍。改编过程中,并没有遇到太大的问题。但从最初的大纲开始,本土化、用自己的方式演绎这个原则,我就很坚定,我们的团队也很坚定。

北青报:很多看过原著的读者对于电视剧的改动争议非常大,认为“失去了亦舒的原著精神”,您怎么看?

秦雯:小说和戏剧的表现方式不太一样:小说可以通过文字的愉悦感让你得到满足,小说也可以多描写比较隐忍的内心戏,读者可以一直看下去。但戏剧没有办法做太多的内心描述,你只能通过一些外部的戏剧化的展示来编织戏剧的进度,所以首先要进行一些比较大的改动。至于引发大家的吐槽,我没想过。因为我觉得任何东西肯定都是有人说好、有人说坏的,我们不能要求所有的人都是同意我们。如今发生这样的讨论,我才想到原来还有这个问题,但是我觉得不同模式、不同呈现方式之间的探讨也是很好的。

北青报:不少观众认为,既然除了人名一致其他都不一样了,为何还要挂“亦舒原著”四个字?

秦雯:我们这个故事依旧还叫《我的前半生》,里面的名字还沿用原来小说中的名字,是因为我们真的是买了亦舒的小说,必须对出处有所尊重。我们确实移植了亦舒的种子,由35年前香港的背景种到了今天上海的土壤,然后长出了自己的一棵树。但是我们依旧承认我们的来处是亦舒的那本《我的前半生》。我们大家都很爱护这棵树,也非常认真地对待了这棵树;我们也尊重原著作者,尊重故事的出处。剧中每一个人都要有自己独立的生活能力,要有自己独立的情感,以及对于情感的追寻,其实跟原著是一脉相承的。

责任编辑:王漓鹂(QF0015)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