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文旅> 正文

500年后,《复苏人》把世界闹成什么样

2017-07-04 08:31 中国青年报

来源标题:斯坦福理工男“跑偏”写小说

永城是一个标准的理工科学霸:本科就读于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大学三年级转学至美国密歇根大学工程学院,毕业时获得1997年全美工程类最佳毕业生的荣誉;研究生被斯坦福大学全奖录取,主修自动控制和人工智能专业;硕士毕业后,就职于硅谷一家高科技自动化公司。

“标配”版的理工男进阶之路,却在永城身上出现了一点“跑偏”。他从小喜欢看小说,学工科只是因为“所有人都告诉我男生应该学工科”。在工作后,才提笔写起了小说,原因是“美国很无聊,下班后没事干”。没想到,第一部小说居然出版了,从此,他就上了写作这条船。

永城笑着对记者说,工作的功能就是为自己写小说积累素材。的确,他有一张“素材”十分丰富的工作履历表:在硅谷做机器人工程师和市场经理期间,以硅谷科技竞争为背景的小说《丢失的谎言》出版;2003年,写完了硅谷的素材,永城回到北京,先从事翻译行业,2006年进入一家跨国商业调查咨询公司;7年间,他参与了上千起调查项目,同时出版了三部以此行业为背景的长篇小说《秘密调查师》。

2014年,商业调查的素材也写完了,永城辞职,成为全职小说家。近日,新书《复苏人》出版,这是他的第一部科幻小说。

《复苏人》的背景设定为距今500年后的世界,那个时代,人类没有私产、禁绝私情,没有亲朋,也没有仇敌。然而,几个来自不同时代的冬眠人在2525年同时复苏,卷入了一场动荡与阴谋……

“冬眠”并不是一个新鲜的科幻题材,甚至已经出现在了新闻里。永城创作这部小说的契机,就是看到一则新闻:重庆女作家杜虹在2015年病逝,生前选择冷冻遗体,等待50年后起死回生。杜虹的另一个鲜为人知的身份,是“雨果奖”获奖小说《三体》的编审之一。而《三体》中有一个人物云天明,正是通过冰冻技术实现了复活。

近年来,从刘慈欣的《三体》到郝景芳的《北京折叠》,科幻这个略显冷门的文学分类逐渐得到读者青睐。在美国生活多年,永城告诉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科幻小说在美国的境遇比在中国好很多,因为很多票房大卖的好莱坞大片是科幻主题,读者从小看这类电影,自然会容易接受同类题材的小说。而中国的绝大部分科幻作品并没有实现影视化,《三体》宣称要拍成电影,上映日期却至今未明。

永城很感谢多年来理工科训练对自己的帮助:“小说是给人讲故事,逻辑就很重要,理工科学生在这方面接受的训练比较多,在控制作品结构和叙事节奏上会好一些。而科幻小说讲新技术和对未来的幻想,写作就需要建立在对当前科技的理解上——现在科技到什么程度,发展方向是什么,未来会怎样。学理工的对科技更感兴趣,写得更有把握,有依据的故事肯定比胡编乱造的好看。”

在永城看来,《复苏人》更像是一部“社会小说”。他没有浓墨重彩地渲染500年后人类的科技水平,而更想讲述500年后人类的价值观与社会。小说中的几个复苏人,是在不同的年代被冰冻,每个人的命运拼凑在一起,就是一部几百年的人类发展史。

很多科幻小说都写高度智能的机器人变成人,而《复苏人》写的是,高度整齐划一的人变成了机器人。

“我特别想讨论的是,我们现在认为特别正确的东西,到底会不会给人类带来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永城说,“比如,基因技术可以让人类变得更加完美,未来每个家庭的孩子都跟套餐一样,才貌双全。大家都一样,那么由差异性带来的创造力就消失了。而想象力和创造力,才是人类改变世界最重要的武器。”

在斯坦福大学念书时,永城在当时全世界最先进的人工智能实验室做研究,实验室教授非常坚定地告诉学生,机器永远战胜不了人类。

“人工智能是电脑程序,20年前如此,现在也还是如此。电脑程序又是什么?是数学,二进制的数学。数学只是方法,没有目的。”永城说,“同样的,科技只是人类的辅助品,本身并不会统治或者毁灭人类。人类的本性几千年都没有变化,统治或者毁灭人类的,只可能是人性本身。”

责任编辑:纪敬(QC0003)作者:蒋肖斌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