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坛简易楼的“极简”生活(2)

2017-06-30 11:19 北京日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天坛简易楼的“极简”生活

1968年北京修建地铁,大量铁路建设者从全国各地云集到北京,为了安置地铁建设者的家属,原地铁工程局在天坛南、护城河北侧,原来堆放挖掘地铁土方的地方,利用短短的半年时间,盖起简易楼,附近居民叫地铁宿舍楼。1976年7月28日,唐山发生大地震,地震后考虑到简易楼抗震差,铁道兵15师紧急对楼房进行了加固。所谓加固,就是使用钢筋,将楼房贯通后将两端固定。

1976年唐山大地震发生后,居民们纷纷在楼前空地搭建起了地震棚,后来,地震警报解除,居民逐步将地震棚建成了住房。特别是一楼的住户,私自把窗户拆改成门口,将违章房与住房连接为一体……简易楼群里鳞次栉比私搭的房子,让走进去的人犹如走进迷宫,有的向阳的正房还好些,一些位置比较偏的房子,楼道里需要常年开灯才能够看清楚人,临近路边的房间则天天听着车水马龙也需要保持泰山压顶处变不惊的状态。

简易楼的电线拉得犹如蜘蛛网,而下水道等也是胡乱挖的,每家随着人口的增长,也在不断搭建着房子……楼道十分狭窄,再加上都堆放杂物,开始比较宽的楼道,越来越窄。走廊两侧,电线的高度高于房门,胡乱地裹在一起,虽然没有着过火,但是怎么看这些电线感觉危险。现在电表换成了每户一个,有的电线是住户自己拉过去的,电线、网线等盘结在一起。

一晃就是几十年过去,这片老楼,风雨飘摇。很长一段时间,一家几代人都挤在20多平方米,甚至更小的一间小房子里生活,也是很常见的事情。一般是里屋一个大床,床底下能拉出一张床垫,外面有沙发,也有棉垫子,但有了儿媳、孙子、孙女,住就是大问题。在楼下闲置的地方,悄悄搭建小屋就是常见的事情。

住得挤是一方面,洗衣、做饭、上厕所、洗澡……这些生活上的琐事不知给人添了多少麻烦。由于厕所是几家共用,厨房这两平方米多一点的面积要满足做饭、洗澡两大功能。年长的一代人介绍,厨房墙面一侧的小架子上摆着洗浴用的沐浴露、香皂,下面就是切菜的案板。要洗澡先得把案板挪开,有时候刚做完饭,洗个澡出来,全身都是油烟味儿。

简易楼里住着五湖四海来的人家,除了房子之外,还搭建了各种临时房子和窝棚、厨房、煤池子等,杂乱不堪,但简易楼的一草一木、风俗人情都装载在孩子童年无知、天真的故事里……风一吹就悠悠地飘荡起来,每个单元的门口都种着五颜六色不知名的小花。

简易楼公用的自来水龙头,通常都是垒一个水泥池子,水龙头从头到脚被裹起来,是怕使用损坏和冬天里冻坏了。冬天的时候水龙头经常在大早晨被冻上,拧不开水,需要用开水烫下,然后才能够淌出水。

夏天的夜晚,简易楼里的人都会出来乘凉,在楼下的大树下挤来挤去,大的抱着小的,少的靠着老的。当初小孩子都很烦,认为这乘凉越乘越热,还乘个什么凉?老奶奶看出孩子的心思,便用大蒲扇帮孩子们扇着,教孩子看星星……

简易楼的记忆好似炊烟,短短暂暂出现,又匆匆忙忙飘散。若干年后,大家都搬家离开了这里,真所谓“人去楼空”。在外面偶然遇到,会有一种说不出的亲近感,你家搬到哪里了,你爸爸妈妈身体都好吧……

责任编辑:徐鑫鑫(QF0014)  作者:祁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