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宫西洋风(3)

2017-06-29 10:16 北京晚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清宫西洋风

郎世宁无处不在的影子

说到皇宫里的西洋风格建筑和装饰,那就不能不提郎世宁。这位出生于“艺术之都”米兰的意大利传教士,于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来到中国,并很快因为其突出的画技而被选入清廷的如意馆。这位郎大人不仅是绘画技术了得,当年他的“朋友圈”也是极为显赫。位极人臣的怡亲王允祥以及果亲王允礼,当年都是郎世宁的好朋友,并且都请郎世宁作过画。其中允礼还有一幅肖像画流传至今。再如大将军年羹尧的哥哥年希尧,不但和郎世宁私人关系很好,甚至还将他们探讨绘画技巧的内容进行了编辑和整合,写出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本系统介绍西方透视法的著作:《视学》,可谓是中西方文化交流史上的一个成功案例。

郎世宁在中国最为耳熟能详,其作品不少,乾隆皇帝的肖像画如《乾隆大阅图》以及一些著名的画作如《百骏图》等被人们所熟知。这种“老熟人”一般的感觉,似乎让我们产生了一种错觉:清廷中所有和西洋风格有关的建筑或画作,皆出于郎大人之手。

但实际上其余一些传教士如蒋友仁、王致诚、艾启蒙等人,都是供职在如意馆的著名西洋画师。他们为清代的宫廷生活注入了几分在当时来看非常“新奇”的西洋元素。如雍正皇帝有一个爱好便是头戴西洋假发,然后命画师画出其肖像,至今仍有这种风格的画像传世。再如我们所熟悉的颐和园长廊,在乾隆时期上面所有的彩绘都要乾隆皇帝亲自审批才能正式绘制。根据史料记载,当年这些彩画中就有相当一部分由西洋画师所绘制。因此当年如果徜徉在这长廊中,就如同在置身于一座兼收中西方绘画作品的美术馆。只可惜当年的长廊亦毁于英法联军的熊熊大火中。

不过这些皇家园林中的一些石刻作品还是侥幸逃过了大火而保留了下来,如在颐和园后山东部的花承阁遗址中,有一块精美的太湖石,据说这块石头来自于宋朝的皇宫陈设。在这块石头下面的基座上,则雕刻着明显具有西洋风格的神兽,想必当年这些西洋画师们一定是参与了其设计过程,有兴趣的朋友不妨前往探寻。

责任编辑:徐鑫鑫(QF0014)  作者:杨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