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文旅> 正文

纪念张君秋先生逝世20周年座谈会举办

2017-06-13 08:59 中国文化报

来源标题:坚守京剧创新发展传统 回应时代审美变化需求 “纪念张君秋先生逝世20周年——学习京剧大师创新发展艺术精神”座谈会举办

周  游

1997年5月27日,京剧艺术表演大师、张派艺术创始人张君秋先生逝世。在张君秋先生逝世后的20年里,张派艺术薪火相传,勃发生机。张君秋先生的卓越成就和创新精神给京剧人留下了宝贵的艺术财富。张君秋先生是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的创会名誉会长。日前,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举办“纪念张君秋先生逝世20周年——学习京剧大师创新发展艺术精神”座谈会。京剧界专家贯涌、苏移、张永和、安志强,中国记协原书记翟惠生,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理事长兼秘书长王玉珍,创会理事、原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林瑞康,理事蔡英莲、王蓉蓉、徐幸捷等参加座谈会。座谈会由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理事兼副秘书长洪业主持。

座谈会上,与会专家和基金会理事怀着对张君秋先生深切的缅怀之情、对张君秋先生的艺术精神由衷的敬仰之意,从各个维度对张君秋先生的艺术成就和创新精神进行总结。

贯涌在系统总结张君秋先生艺术成就时认为,张君秋先生的艺术实践是对京剧文化传统“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经典范例。张先生对京剧艺术的创新发展,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坚守传统,二是顺应时代。张先生的“守”,不是固化、不是封闭。他坚守了京剧多个传统。首先,坚守着京剧发展的传统。京剧200年来,随着时代变革而发展,没有发展就没有京剧的生命力。坚守着京剧容纳百川的传统,从昆曲、地方戏到北京曲艺,都吸收扩容到自己的本体上来,从本体上进行消化融通,更加根深叶茂。坚守着倾听的传统,大艺术家都是善于倾听不同观点,为我所用的。张先生在台下倾听最普通观众的反映、专家的意见,然后和合作者一块商量改进。坚守着精益求精的传统,他的每一场演出都没有任何懈怠,始终坚持真正给观众技巧,真正让观众看到他的精、气、神。张君秋先生和同时代的很多大家一样,之所以能够成就斐然,创立自己的流派,重要的一点就是顺应时代。京剧声腔和时代有直接关系。张君秋先生上世纪50年代从香港回到内地,正赶上坤角崛起,形势不利于男旦,观众的审美随之发生了变化。张先生积极回应了时代。他以积极的创造和转化,形成了华丽、爽朗、悠扬、刚健、明快的张派唱腔风格。在顺应时代变革中,张派的剧目和张派的风格及其文化内涵有了很大提升,表达了新的价值观,传递出健康的主流的传统文化。在他的代表剧目中,人物的音乐形象凸显,每一出戏有一个人物的音乐形象,张派的流行唱段恰恰是人物的音乐形象。张君秋先生对京剧现代戏也积极尝试,把自己的得失抛在一边,在困境中为京剧发展做出了贡献。从以上几个方面而言,张君秋先生完成了对前人的超越,完成自身的超越,也完成了行当的超越。

安志强曾长期跟随张君秋先生,研究张派艺术的形成和风格。他说,张君秋逝世之后更加感到他艺术精神的珍贵。自京剧形成以来,旦角的声腔艺术发展到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一直到张君秋。张君秋把京剧旦角的唱腔艺术发展到最高峰,而张君秋的唱腔恰恰是在梅尚程荀唱腔基础上形成的,是梅尚程荀成就了张君秋。他的唱腔、板式在继承前人基础上传化创造,在时代发展的趋势中脱颖而出,是张君秋先生极高的艺术天赋和创新精神的硕果。

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理事、中国戏曲学院教授蔡英莲满怀深情地回顾了在张君秋先生身边学艺教学19年的历程,感慨万千。谈到张君秋先生对待传统和创新的关系,她回忆张先生说过的名言:“不是不让你改,不是改了就好,要往好里改,要让专家认可、观众认可。”她谈道,《望江亭》《状元媒》是张君秋先生上世纪50年代创演的流派代表作,1978年张先生复出之后,已年近六十,在表演上更注重人物,更强调人物的个性,声腔上更注意以情带技,不炫技。张先生从13岁开始唱《女起解》,唱到60岁。但随着时代发展,他从人物、剧情出发,还在不断修改。比如大家都唱“苏三离了洪洞县”,张先生在1980年改为“低头离了洪洞县”,一字之别,更准确地表现出人物的命运和情境。张先生强调艺术风格要正气,表现人物要个性化,一个扮相就是一个人物,一个声腔就是一个人物。在声腔上,张先生经常跟学生说,要活学活用。这些都反映出张君秋先生传化创新、开放包容的艺术观,作为张派艺术的教学传承人,尤其是要传承张君秋先生的艺术精神。

表演艺术流派纷呈是京剧繁荣发展的重要标志。传承流派艺术、创新流派是当下推动京剧发展不可回避的话题。张永和认为,创新流派是时代的要求,是京剧发展的必然趋势。张君秋先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流派创新的大家,今天我们学习张派艺术,不仅要继承张派剧目和艺术,更要学习他勇于创新流派的精神。苏移清楚地记得张先生说过的两句话:“我年轻时候老学不够。”“在艺术上,观众怎么爱听怎么爱看,我怎么来。”这两句话生动诠释了张君秋创造流派的精髓,他不愧为流派继承的典范、创新的先锋。

张君秋先生亲传弟子、北京京剧院一团团长、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理事王蓉蓉,自1978年入张门,怀着对张派艺术的崇敬,坚守张派艺术近40年,演出了几乎所有张派戏,成为当代具有影响力的张派艺术领军人。她体会到,传承流派,首先要认认真真、扎扎实实地学习。同时,要立足高水平继承,每一场演出都要给观众最精彩的艺术呈现,才能使流派艺术不褪色,保持生命力。重要的是,作为张派传承人,要向张君秋先生学习,积极顺应时代要求,勇于超越,并且有所超越,这是对流派最好的传承。王蓉蓉主演的大型现代京剧《党的女儿》在第八届中国京剧艺术节上受到观众和专家好评,尤其是对王蓉蓉的演唱予以高度评价。有专家评论王蓉蓉的演唱已经不完全是张派唱腔,有新颖独特的个人风格特色,有很强的时代感。王蓉蓉表示,《党的女儿》的唱腔是在多年积累基础上创新的成果,而这个创新是有根的,正是继承了张老师的创新精神,寻找到正确的创新途径,才有了《党的女儿》崭新的成果。

翟惠生曾多次采访张君秋先生,给他印象最深的是张先生的坚定文化自信。翟惠生说,张先生对他认可的艺术,融入他的人生观,他是真正拥抱生活,把生活感悟融合在艺术中,这是艺术家的情怀,这就是自信。

责任编辑:王双(QJ0015)作者:周 游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