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文旅> 正文

人艺学员班传承独特人艺味儿(3)

2017-06-13 08:38 北京日报

来源标题:人艺学员班传承独特人艺味儿

名家指点,站侧幕条都是学习

杨立新谈起剧院比较用心的年轻人时会说,“没有戏时他就站在侧幕条看老演员怎么演戏。”与专业院校的教学不同,对北京人艺学员班的演员来说,处处都是课堂,侧幕条也是一个重要的自学课堂。

人艺老一辈艺术家们都特别有学问,童超是学建筑的,于是之学的是法语,黄宗洛学心理学,英语系毕业的英若诚外号“英大学问”,年轻人坐在一边听他们聊天比上学都长知识。

他们对戏剧的态度不像是在工作,而像是一种宗教信仰般虔诚。李光复最早在《茶馆》里跑龙套,开幕时演一个坐在茶馆里的老头,无名也无词。他却为这个角色到处体验生活,还看晚清历史,最后写了4000字的人物小传,设计了老头的身份、年龄、身体状况,以及应该带着什么心情、为什么来茶馆喝茶等细节。他并不觉得这有什么,因为人艺的前辈写得更多更好。

杨立新在《茶馆》中饰演秦二爷,在《雷雨》中饰演周朴园,如今谈起自己塑造的角色侃侃而谈,但他刚到人艺学员班时不知道怎么表演。在人艺耳濡目染,他有了一个秘诀,“碰到一个角色,不知道具体形象,就想想要是于是之会怎么演,朱旭又怎么演,脑子里都是他们的艺术形象。”

梁冠华和宋丹丹所在的81班是“文革”后招收的第一个学员班,他们得到了更多名家手把手的指导。他们的戏剧片段表演都是拿人艺的保留剧目来训练,不仅戏的质量有保证,而且只要当年演这个戏的老师还在,就会被请来给学员们说戏。排演《骆驼祥子》时,演祥子的李翔老师和演虎妞的李婉芬老师专门给他们讲如何塑造角色;《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上演时,则是主演苏民老师讲。这些大家把他们自己在舞台上摸爬滚打几十年总结出来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员们,就像戏曲界师父带徒弟的口传心授。

《茶馆》里的“王利发”,电视剧里沉着冷静的“狄仁杰”,梁冠华的演技让他拥有不少粉丝。

他回忆自己演技提高最快的一段时间是学员班刚毕业时,他和同班同学一起随《蔡文姬》剧组去巡演。他在剧中只饰演一个没有台词的“胡兵”,但巡演的两个月里,他们晚上看前辈们演出,白天学员班自己分配角色再演一遍,哪个地方演得不好,晚上再看演出对比。这么反复地看演出、排练,一下就有了很大进步。

岳秀清、冯远征、吴刚所在的85班是北京人艺自办学员班的最后一届。后来,北京人艺采取与中央戏剧学院合作办学的方式,在1987年和2004年招收了两届人艺班,由人艺和中戏合作授课,其中87班培养出了徐帆、江珊、陈小艺、何冰、胡军、龚丽君、王斑等知名演员。

梁冠华说,人艺学员班从训练阶段就得到老师们的真传,让那股“人艺味儿”得以延续。但在不能复制学员班的情况下,今后如何再能培养出这么多优秀的、能合人艺“槽”的演员,将是写进人艺未来发展计划表上的一项任务。

责任编辑:徐鑫鑫(QF0014)作者:牛春梅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