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胡同传奇:蔡锷与小凤仙(2)

2017-06-08 10:12 北京日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棉花胡同传奇:蔡锷与小凤仙

这条胡同当年因蔡锷居于此,冠盖车马不绝。因蔡锷是名将,又有军事教育家的盛誉。他所编著的《曾胡用兵语录》,不仅为当时带兵将领所青睐,连蒋介石也大力倡导为黄埔军校生之必读书。因而识与不识,军政要人常来慕名拜访。阎锡山、蒋百里、袁克定及袁世凯手下的将军们,均来过这个小院。来过次数最多的是“筹安六君子”之一的杨度,他是奉袁之命来游说,以蔡的威望列名“筹安会”发起人,但每次均被蔡以“军人不应过问政治”而拒绝。

蔡锷最终摆脱监视潜出北京赴云南发动起义,而蔡锷出走则传说是得力于小凤仙的掩护,因而时人有不少诗文笔记大加渲染。其实蔡锷在京后期,已向袁请病假,因梁启超是蔡锷老师,居天津,蔡每去津门,袁并不阻拦。关于蔡锷秘密出走的情节有不少版本,但人们多宁愿相信传奇色彩的美人救英雄的传说。电影《知音》等众多影视剧及小说多采用这个情节。毫无疑问,蔡锷在北京那一时期,心情最为苦闷,小凤仙的慰藉当然会使他愁怀释减。这个一见钟情的因缘可惜没有结局。蔡锷因为积劳成疾,不到40岁就因患喉癌英年早逝!我们今天无从知道小凤仙的心绪,与她年龄、地位、志向大相径庭的、所心仪的人一赴黄泉,她是不是心中的幻梦被无情地碾碎了呢?

据当时报载:在北京举行的蔡锷公祭典礼上,小凤仙亲临祭奠并自撰挽联。其一云:“万里南天鹏翼,直上扶摇,剧怜忧患伤人,萍水因缘成一梦;几年北地燕支,自悲沦落,赢得英雄知己,桃花颜色亦千秋”,其二云:“不幸周郎竟短命,早知李靖是英雄”。前者现已证明是清末民初名士易宗夔代笔(见《新世说·伤逝》),后者辞不甚工整,大约应是小凤仙所写。不过虽为代笔,“英雄知己”、“萍水因缘”的心情应该还是真实的。

以后小凤仙的结局有很多传说,诸如自杀、嫁人、被蔡母迎回湖南老家,长作蔡门未亡人,等等。但真实的结局因上世纪五十年代小凤仙曾拜访去过沈阳演出的梅兰芳,才知其状况:先嫁与一位军阀,后嫁与一位工人(见许姬传《七十年来闻见录》等)。不过,据当年给小凤仙之子当过家庭教师的一位老人回忆:小凤仙时时怀念蔡锷,每一谈及便泣不成声!可见因缘知己并不因岁月的流逝而销蚀。古往以降,范蠡与西施、项羽与虞姬、李靖与红拂、司马相如与卓氏文君、李岩与红娘子……演绎了多少英雄知己的一见钟情的缠绵传奇,蔡锷与小凤仙只不过为一见钟情的传奇又增添了更哀婉的浓重一笔罢了。

这所小院上世纪五十年代后为国家气象局宿舍至今。写此文时,曾抽暇到66号一观。当年大门两侧的两棵老槐树尚在,门右边那棵两人合抱的老槐已被挂上“古木”的铭牌。院间的老槐树也依然在目。小院原来的格局是门向西开。有砖影壁,后为通道,绕行前院,有北、南房各三间,倒坐房五间,后院则有北、东、南各三间,屋、院之间,皆有雕花回廊连接。但和北京很多名人故居一样,面目全非,部分游廊、影壁等已被简易房所围住,原来的马号、通道均已建有房屋。

我建议应该恢复蔡锷旧居,陈列事迹。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拍摄《知音》时,曾于北海松坡图书馆发现大批蔡锷相关文物,包括望远镜、军刀、题名册等。故物何在?也令人神往。

责任编辑:徐鑫鑫(QF0014)  作者:朱小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