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记录高考之变

2017-06-07 09:14 北京日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高考作文记录高考之变

1977

恢复高考制度后首次高考

作文:《我在这战斗的一年里》

考生:张秀梅

当时身份:北京手扶拖拉机厂翻砂工

高考前,我在大北窑附近的北京手扶拖拉机厂铸工车间当翻砂工,那是工厂里最脏最累的活儿,需要整日往模子中填砂打压。恢复高考的消息传来时,我兴奋极了,我从学校借来高中教材,利用每天上下班坐公交车的4个小时,狂补知识。晚上,吃罢饭之后先睡觉,半夜12点再起床看书。

看到作文题时,我有点拿不准,到底“这一年”是1977年呢,还是任何一年都行呢?犹豫再三之后,我选择写1977年,就写身边最熟悉的事,我的作文描述的是工厂里热火朝天的翻砂劳动场景。

当年,我考了285分,被录取到北京师范学院政教系。

如果没有改变命运的高考,我可能还在工厂当一枚不起眼的螺丝钉,也不可能成为我们家第一个大学生。

1994

高考科目实行“3+2”

作文:《尝试》,写一篇记叙文

考生:谢菁菁

当时身份: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学生

高考作文,我栽了个大跟头。

高考第一天,下雨了,坐在考场里,衣服湿溻溻地粘在身上,圆珠笔和钢笔还都漏水了,我只好向同学借了一根笔。

卷子发下来了,我瞟了眼作文题,《尝试》,记叙文。1993年,北京第一次申办奥运会失败。在宣布结果之前,我和同学骑着车从西单跑到卢沟桥,为申办奥运会征集签名。我在作文中,就写了这次“尝试”。申奥,是中国第一次尝试;为申奥出力,也是我和同学们的尝试,那也是我第一次尝试骑这么远的路。

北京第一次申奥的尝试失败了,我写的《尝试》可能也没有成功。因为,一贯语文成绩很好的我,高考语文竟然没及格。好在其他科目都正常发挥,当年考取了中国人民大学。

其实,我现在也弄不清楚为什么语文成绩会很低,但这已不重要了。

这就是人生。尝试,不断尝试,伴随着成长。

2002

北京高考语、数、外自主命题

作文:《规则》

考生:门佳

当时身份:北京工业大学附中学生

那年,北京高考语文由全国卷换成北京卷,出题人变了,考查的核心能力不变。作文题是《规则》,比较常规,但想要出彩并不容易,我按照平时作文备考的经验来写,答得还算顺利。

我写了一篇议论文。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我的观点是,现实生活中需要有规则,也应该讲规则。我还列举了历史上和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来论证这个观点。当年,我的语文考了127分,总分631分,考入清华大学热能工程专业。

大二那年,我又转到工业工程系,这是一门游走在管理和工程之间的综合学科,我们既要学习工业工程方面的原理和方法,又要掌握管理规则和技巧。

毕业后,我在一家企业从事项目管理工作,更加体会到规则的重要性。

责任编辑:徐鑫鑫(QF0014)  作者:任敏 刘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