攥着外汇券逛“友谊”(3)

2017-05-04 09:23 北京日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攥着外汇券逛“友谊”

拆栅栏卖狮子风光不再

时间来到1990年代,经济发展结束了物资短缺,市面上的东西多了,曾经高高在上的友谊商店风光不再。

京城的商业网点日新月异,“友谊”周遭的风景迅速变化。东侧,秀水街的服装摊儿已名扬海内外,成为外国旅游团必到之处,与秀水街一公园之隔的雅宝路此时也红火起来。对面,赛特购物中心1992年年底亮相,号称“最豪华”“进口商品比例最大”。再远一点,贵友大厦、蓝岛大厦相继开业,而1992年6月开门迎客的燕莎商城,营业面积有3个“友谊”那么大,汇聚全球近二十个国家和地区的七万种商品。当然,上述所有场所“人人都可以购物,莫分中外”。时任市商委主任臧洪阁对记者说:过去,老百姓提意见要进友谊商店,可外宾见人多了不买东西,为解决这些矛盾他们没少落埋怨,现在大家终于有了更多的理想购物场所,但是还不够。

1990年代中期,失去垄断优势的“友谊”销售额大幅缩水。1992年9月15日,友谊商店宣布向国内顾客开放。不过,这个消息并未给商场带来明显回暖。门禁森严,望而却步,已是不少国人心目中友谊商店的固有形象。这一年的最后一天,友谊商店把一块“800000.00”的标价牌系在了“镇店之宝”——门口那对巨大威猛的狮子前腿上。这对8吨重的青铜狮子是1990年专门订做来为店里“看门”的,样式全仿颐和园那对守门狮。同时,“友谊”还将冷冰冰的门卫先生换成了笑容可掬的迎宾小姐,店门外的大铁栅栏也被拆除。“友谊”的悄然改变,被外媒称之为“传统计划经济的最后一道防线开始突破”。

1995年元旦,曾是购买高档优质商品“特许证”的外汇券退出历史舞台。此前一天,记者在友谊商店记录下这样的画面:“友谊”一楼硕果仅存的“外汇专柜”——香烟柜台前,正有顾客从兜里掏出成把的毛票,盘算着该买盒什么烟正好把剩余零钞花完。而几年前,外汇券曾是这里唯一的流通货币。

它的式微是历史进步

进入新世纪,北京的商场一天比一天多,一个比一个大,大家比着赛着打折,而一片兴旺之中,友谊商店日渐萧条,几度传出重建改造的消息,但一波三折,最后均无疾而终。

2010年,为摆脱颓势,友谊商店从中粮广场“接过”达芬奇家居,一到三层西侧全部经营品牌家具。2014年,又将二层和一层东北角分别出租给一家民营丝绸企业和一家进口食品超市。2016年7月,北京市规划委网站发布友谊大厦项目设计方案审查意见。“友谊”似乎终于迎来重生的曙光。

就改建为友谊大厦的方案,多家媒体纷纷探访友谊商店。记者发现,曾经尊贵红火的“友谊”如今似乎成为静悄悄的历史遗迹,与建外大街的繁华喧闹格格不入。店里半天难觅一个顾客,唯一有人气之处就是一楼超市。有售货员表示“自己一直在等着退休,都扛了这么多年了”,而其所在的珠宝翡翠柜台已经五年没有进新货了,商品价签已经泛黄。

“友谊”式微,是它的无奈,却也是历史的进步。当然,人们也希望,这家在北京人记忆深处占据特殊位置的商场,有朝一日能迎来转机,重焕生机。

责任编辑:徐鑫鑫(QF0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