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武生”杨少春:京剧是草根艺术 剧场越热闹越好(2)

2017-04-21 08:43 千龙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复排《酒丐》“人保戏”

今年,中国人民大学成功申请了国家艺术基金项资助,立专项培养演员并复排挖掘叶派武丑剧目,培训预计恢复10出叶派代表性武丑剧目,并于4月5日至7日在北京长安大戏院举办三场汇报演出。阔别舞台近半个世纪的传统大戏《酒丐》与观众见面了。

尽管经费有限,北京京剧院院长李恩杰果断答应复排《酒丐》和《徐良出世》,请来了和叶盛章有关系的老师来指导。“我父亲杨盛春和叶盛章同为‘盛’字科。叶盛章出科挑班,他俩就在一起搭戏,我父亲演《三岔口》的任堂惠 ,《徐良出世》的艾虎,《藏珍楼》的白菊花……我从小出入梨园看得老戏也比较多。”理所当然,杨少春也成为复排《酒丐》的顾问。

由于《酒丐》没有任何视频资料,只有少量的老先生剧照与几部演出剧本,恢复起来难度很大,所有演员、乐队都是一张白纸。

AT1A6980

武生名家杨少春指导北京京剧院的演员排练。千龙网记者 于颖摄

《酒丐》的老剧本都很粗糙有不合理的地方,导演石宏图对剧本进行重新改编,艺术指导郎石昌忠于叶版,双方各有道理,杨少春“融合”新旧意见便有了4月面向市场的《酒丐》,“按照石宏图写的剧本立起结构,然后在细节上恢复老版,剧本、服装、武打动作,事无巨细的调整、修正。”

“挖掘传统很费力,工作量很多。”杨少春说,“主要在演员,要是艺术手段好,感染力强,再平的剧本一样出彩。”复排《酒丐》安排两位年轻演员饰演范大杯,“从年龄和技巧上,魏学雷、曹阳阳合演效果更好,融合武生、武丑的功夫。现在找不出叶盛章这样气场、形象和功夫的演员了。”叶盛章的表演戏路宽,尤以武丑戏著名。身手快,武打趣味惊险,念白快而且干净利落。功夫深处还得“人保戏”。

苦练武生不如争主演才能提级

武生的艺术生命要短一些,为什么要学武生?

“我从小就看叶盛章先生的戏,能不喜欢武戏么。京剧发展都是从武戏开始的,小孩一看猴戏欢喜的不行。”杨少春11岁入中国戏曲学校学艺,“老师是因材施教,不会一下定下来学哪个行当,半途还有调整,改行当的。”京剧这碗饭不是这么容易就端起来的,因为喜欢,也因为适合就杨少春开始学习武生了。

武生的艺术生命要短一些,为什么要学武生?杨少春从小就喜欢武戏。千龙网记者 于颖摄

以前马(连良)、谭(富英)、张(君秋)、裘(盛戎)、赵(燕侠),是北京京剧团的“五大头牌”。正本大套的文戏一演就是4个多小时,演出前都需要有演员垫戏,演武生的杨少春每天都有垫戏,天天有上场锻炼的机会,但现在一出戏不能超过两个半小时。“武戏俩个多小时的戏很少,折子戏比较短,建议京剧院每个月设有武戏专场,让武生有更多的演出机会。”

京剧是角儿的艺术,没有不想演一号的,但是一出戏分不同角色、不用行当,总有主配之分。“老一辈人讲究台上‘一颗菜’,无论角色大小,过去好的配演比主演挣得多,主演都请他来配戏。”现在不是,一出戏拼命练功夫的配角,跟龙套走场子的挣得差不多。

李恩杰院长也想了一个办法,北京京剧院26个领军人,13个人分一组,互相对抗赛,小活儿互相陪衬,演配角给加分,但这是临时解决办法。“主要问题在于考核制度,演员得有代表剧目,全都争主演。否则很难给提级,提级就直接跟待遇挂钩。”杨少春说,“在京剧院就是演王平不能提级,演诸葛亮就能给提级,这是政策问题。”

责任编辑:徐鑫鑫(QF0014)  作者:纪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