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文旅> 正文

用耳朵来“阅读”

2017-04-21 08:39 中国文化报

来源标题:用耳朵来“阅读”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甚至整个社会都意识到阅读的重要性和价值,包括公共图书馆、书店、社会组织甚至个人在内,都纷纷参与、回归并投身于阅读和阅读推广,逐渐形成了一种线上线下随时随地进行阅读的氛围。本周末将迎来第22个世界读书日,本报特别做了这次主题策划,期待从看、听、说三个方面让读者感受阅读氛围和阅读方式的变化,畅谈心得体会。愿前行的路上,我们与书为友!

要说近日最火爆于荧屏的电视剧,莫过于《人民的名义》。这部堪称2017年度电视剧品质与收视双标杆的反腐大剧一经播出,便反响热烈。但一天两集或一集的进度令许多急性子的观众着实备受煎熬,于是有的观众便直接去“刷”原著小说,先睹为快,而有的人则选择了另一种更有创意的阅读方式——听书。

近日,由中文在线数字出版集团独家授权发行的《人民的名义》同名小说有声书在喜马拉雅、蜻蜓FM、懒人听书等听书平台上线,目前点击量已近千万,并稳居各大听书平台排行榜前列。这一现象反映了大IP混战时代,图、文、声、影联动的必要性,以及读者对“纸听同步”(即纸书与有声电子书同步上市)的潜在需求;同时,听书也引导当代人尤其是青年人实现了阅读方式的拓展、延伸和创新,并成就了出版业新分支的崛起,还促发国民文化消费新增长点的涌现。

让碎片化的时间得以高效利用

相关数据显示,2015年有声阅读市场规模已达16.6亿元,同比增长29.0%,而2016年有声阅读市场规模将超过22亿元。在国内,目前有超过200家听书网站、近200款各类有声听书类APP,有声阅读用户规模已突破1.3亿。

“电视剧拍得精彩,但播得慢,不解渴;看书需要安静的环境,且费时、费力;而听书却能解放双眼与双手,随时随地、随心所欲地播放,自由享受故事的精彩。”在某国企工作的青年白领常斌告诉记者,用耳朵“阅读”已经融入他的日常生活,成为其娱乐消遣、学习充电的新方式。

“听书让我把大把碎片化的时间重新利用了起来。”常斌坦言,每晚下班开车、回到家做饭、跑步健身、临睡前,这些时间段恰好是不方便用眼睛看书的时候,听书恰到好处地填补了这些时间,并满足了自己的阅读需求。

在常斌的手机里有不止一款听书类应用软件客户端,从企鹅FM到喜马拉雅FM,他都是注册用户,而收藏单里从《盗墓笔记》《鬼吹灯》这些大IP到今年渐火的《将军在上》《匣心记》《大泼猴》等应有尽有。“这些平台上有充足的免费资源,而大多付费有声读物也价格合适,只要是自己喜欢的我也愿意付费购买。”常斌说。

营造“陪伴式”阅读氛围

现如今,一部手机外加一副耳机,无论你是在人潮拥挤的地铁里,还是在等待绿灯亮起的街头巷口,抑或是在深夜入眠前的温暖被窝里,听书让阅读变得轻松方便、省时省力。

业内专家普遍认为,听书是一种高效的阅读方式,而移动环境下的有声阅读,使碎片化时间的利用率和灵活性达到了较高的程度。同时,基于“让眼睛休息,用耳朵工作”的需求,听书让读者可以一心多用,并能实现全天候的“陪伴”左右。

根据易观智库发布的《中国有声阅读市场专题研究报告2016》,目前“听书”的主要人群有三类:乘坐交通工具、开私家车的上班族;对阅读需求较高的人群,如盲人、幼童、有阅读障碍的人群;对有声读物感兴趣的人群。随着互联网移动终端的普及以及智能手机的拉动,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用耳朵阅读”的行列。

“听书不止是一种新的阅读方式,更是一种文化韵味极浓的陪伴方式。”小学教师黄璐璐说。

黄璐璐坦言,自己喜欢朗读,诸如央视热播的《朗读者》即是她如今的心头大爱。“从默默地看到放声朗读,放大了阅读的快乐与收获感,这也是我爱上听书的缘由。”在黄璐璐看来,听书有着与看书迥然不同的独特魅力。“文字内容被优质、磁性的声音所‘裹挟’与传递,由耳入心,实为一种享受。”黄璐璐认为,对有声读物来说,“声”是它的命脉。“好的配音会赋予书中人物以灵魂,配音员或朗读者不同的说话风格、语音语调都会带来不同的收听体验。”黄璐璐说。

有声出版业:品质好,听得见

随着都市生活节奏的加快与大众阅读方式碎片化趋势的加剧,作为出版业新宠,有声出版近年来进入了黄金发展期,在收听方式与出版方式上,更新换代的速度也越来越高。

作为国内目前最大的有声数字内容制作出版发行方,酷听听书拥有专门的有声内容批量生产基地,且能够自主研发生产有声读物,其业务线合理遍布有声出版前后端产业链。不仅针对互联网电台,还针对其他对有声内容有需求的渠道进行内容分发,涵盖车载有声、社区有声数字图书馆、儿童有声早教等。

“渠道的多样化全速扩张也从另一个方面印证了整个有声行业的持续生命力。”酷听听书副总裁于琦表示,当前环境下,有声出版行业蓝海初现,目前,阅读用户渗透率仅占总人群的10%左右,远低于视频、音频行业60%至70%的受众渗透率。“据我们的后台数据显示,用户有声书阅读量每人每月可达2到3部,年收听量超20部,是纸质书年人均阅读量的4.8倍。”于琦说。

“纸听同步,是我们一贯的目标。”酷听听书相关负责人表示,酷听听书依靠“独家版权+金牌主播+有声精制+大平台出版”一条龙生产模式,旨在打造全新有声生态。“将阅读方式革新从媒介更迭提升至感官多维上,将以往只通过视觉符号传播的文本信息转变为有声音频,同时创新有声内容制作技术,通过背景音乐、声音美化等后期制作,达到身临其境的视听享受。”该负责人描述说。

如今,随着“知识付费”产品的火爆,有业内人士认为“有声出版”已经进入2.0时代,基于“将文字内容录制转化为音频”的有声读物将不再一家独大,更多基于原创内容的有声出版模式正在试水。

“有声出版物依附于传统出版物的模式,其短板已日益显现。”国内知名图书策划人、上海与闻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创始人张雪松表示,不能将有声出版仅局限于将纸质书上的内容读出来。“相反,跳开纸质书环节,将原创内容直接制作为音频节目,已经成为很多有声出版物制作方的共同选择,这也将成为当下及未来有声出版的趋向。”张雪松说。

金武刚(华东师范大学经管学部信息管理系教授):

农村居民,特别是贫困地区的留守妇女、儿童、老人,普遍缺乏阅读兴趣与阅读能力,是深入开展全民阅读活动需要关注的重点人群。一是以乡村为重点,推进县域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实现资源下沉、重心下移,让农村居民也能享受到与城市居民水平相当的基本服务。二是常年开展阅读活动,以生动有趣的形式引导农村居民感受阅读魅力,享受阅读乐趣,掌握阅读能力,养成阅读意愿。特别是依托总分馆制,策划开展“一城一书”等区域性阅读活动,以老百姓喜闻乐道的“读一读”“晒一晒”方式,吸引大家积极参与。三是主动融入移动互联服务,建立类似“微信运动”“全民K歌”等农村居民没有使用门槛的平台服务,提供“今日阅读”“阅读排行榜”等功能,让大家在阅读之余,相互之间点“赞”、献“花”,形成全民阅读“人人读”“天天读”的良好氛围。

杨子湘(新阅读研究所研究员、北京阅读季金牌阅读推广人):

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说过一句话:“童年的秘密远远没有被发现,童书的价值远远没有被认识。”我深以为然。对于儿童来说,有营养的食物可以强壮他们的筋骨,优质的童书可以建构他们的精神,两者不可或缺。优质的童书经由“有能力的成人阅读者”推荐给儿童,就是帮他们搭一座桥,桥的那一端,有无限的可能;优质的童书帮助儿童认识和接纳自己,也认识他人和他生活的这个世界;优质童书帮助儿童体验不同的生活,获取成长的智慧,积聚面对未来的力量,同时还可以帮助提升儿童观察力、理解力、想象力、思考力、表达力和创造力,当然这些都需要有成人善加引导。

孙慧阳(绘本翻译家、北京阅读季金牌阅读推广人):

常有人问:成人与孩子共读,会产生什么影响?这是一个好问题。当更多的成人开始成为阅读者、开始读一读当下孩子们可以阅读到的高品质的童书,成人与儿童之间的有效沟通就会更顺畅,共同成长之路也会走得更轻松。在我看来,阅读让所有的灵魂抛开社会各种角色的标签,在阅读的过程中所有的灵魂是平等的。我希望让孩子和家长们知道,成长中不仅只有考试和分数,还有更重要的事情。用生命影响生命,就会发现每一个孩子都会在真正阅读的过程中成为他自己。

胡海荣(浙江温州市图书馆馆长):

数字媒介的普及及其便捷性使越来越多的人更倾向于数字阅读,但数字媒介阅读具有较强的浏览性、随意性,可能造成民众思考水平的降低和思维能力的弱化。当习惯了浏览便利的网页链接,常常可能会破坏了深入的思考;当过多地依赖搜索引擎,可能会纵容了思想层面的惰性。我认为,大力倡导纸质阅读迫在眉睫。

程 欣(皮卡书屋总馆长):

如今移动阅读、电子阅读等对人们有很大影响,甚至改变了人们的阅读方式。但对于儿童,至少是学龄前甚至小学低龄段儿童,电子阅读的影响不是特别大。不管是绘本还是一些桥梁书,我还是倾向于以纸质为主。无论从孩子对纸张的触摸和翻书的感觉,或是考虑到视力因素,我们都提倡把纸质阅读和传统的阅读方式作为重点推广,但阅读形式可以多种多样。现在我们提倡零岁就可以阅读。图书馆中有很多好的触摸书、发音书、立体书,对孩子触觉、听觉、视觉的发展很有帮助。学龄前我们更提倡亲子阅读,学龄后逐渐转变为独立阅读,都有这样一个过程。皮卡书屋2006年创办之初,正是绘本刚刚兴起之时。经过十年的发展,引进式、翻译版的绘本已经达到一个发达的状态。但回过头想一想,中华传统的文化如何传递给孩子们呢?我觉得这是现在乃至未来阅读出版、阅读推广的一个大方向。最近有一套《这就是二十四节气》推荐给家长,虽然在图书馆可以借到,但我认为它值得购买并适合作为家庭图书。书中将非常好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元素和内容传递给孩子,让他们对传统文化有了一些认识和了解。我个人认为,未来乃至很长一段时间,具有中国传统元素的图书和原创绘本的出版、推广,将给孩子们带来更好的内容传递和文字传递。

袁永苹(中信出版社图书编辑):

我们有必要区分一个概念,即“什么是真正的阅读”。有些人可能认为平时用眼睛去看文字就是阅读。现在阅读的内容、渠道十分多元,比如用手机浏览信息等,但实际上这不能算是真正的阅读。我认为,真正的阅读是要读经典、读真正有品质的东西,这当中又要区分“有用之书”和“无用之书”。比如有的人阅读一些书是为了参加国考或是炒股等,我把这类称为阅读“有‘用’之书”,是具有工具性和很强目的性的,我自认为它不包括在真正的阅读里。真正的阅读应该是发自内心渴求和追求的一种人文类阅读,比如读历史积淀下来的精华、一些人文社科类作品等,我姑且把这些书称为“无用之书”,但这些“无用之书”恰恰是最“有用之书”。从长远来看,这些“无用之书”关系到一个民族在世界上的发展、人口素质等,对个人而言,则会影响人们的价值观、精神世界以及看待事物的方式等。事实上很多大脑的感知和意识都是阅读带给我们的,比如人们看到月亮会想起家乡、伤春悲秋等等,都是一些古典文学带给我们的情绪。

对于这类“无用之书”的阅读有一种是出于兴趣阅读,比如对于具有一定知识基础的人或一些精英人士来说,他们会选择阅读与自己的趣味相投或与行业体系相关的书,但对于大众而言,阅读此类书还需要阅读或图书机构、媒体进行引导和推广。

责任编辑:陈莉(QC0002)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