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文旅> 正文

中国类型电影创作的春天来了吗?

2017-04-20 16:10 千龙网

4月20日,第三届中国电影编剧研讨会在北京国际饭店举行。千龙网记者 王焕摄

千龙网北京4月20日讯(记者 王焕)近年来,中国电影市场迅猛增长,不断涌现出票房极高的类型电影,中国的类型电影创作取得了哪些成绩?前景如何?中国电影编剧在电影创作中处于怎样的地位?

4月20日,第三届中国电影编剧研讨会在北京国际饭店举行,多位资深编剧到场共同探讨中国类型电影创作。

制片人要有作者眼光

参与当天第一部分对话的编剧都拥有非常有代表性的类型片作品,他们分别是《港剧》编剧苏亮、《情圣》编剧李潇、《智取威虎山》编剧吴兵以及《绣春刀》编剧陈舒。

在谈到类型片创作的自主性时,许多编剧都承认,类型电影不是作者电影,很多时候都是委托创作,并不是一种发自内心的表达,更多的时候是一种完成,完成制作方的想法,但有些制片人并不具备专业眼光,最后成形的作品可能就没有那么优秀。编剧苏亮说,这就要求制片人要有作者眼光,他们的判断会影响一部作品的成败。

人物是创作核心

这就牵扯到编剧话语权的问题,与此同时,电影与电视剧的编剧地位也很不同。电影是导演的艺术,电视剧是编剧的艺术。曾写出《大女当嫁》《我爱男闺蜜》等电视剧的编剧李潇说,在电视剧的创作上编剧还是有一定的话语权的,最后拍摄出来的作品和当初的剧本不会相差太多,但是在去年写出自己的第一部电影《情圣》之后,她发现电影编剧和电视剧编剧是非常不同的,尤其是在类型电影的创作上,最后的成品对于剧本的完成度可能会比电视剧要低很多,甚至会与当初的剧本大相径庭。

但是尽管如此,从创作规律来看,电影和电视剧的创作是一致的,都要从人物出发,编剧陈舒在给新人编剧建议的环节也提到,新编剧入行的第一部作品都喜欢创作一些带有强情节的片段,往往忽略了人物的创作,但是电影创作的核心是人物,人物的选择推动剧情、情感的发展变化,希望新编剧能够把精力集中在人物创作上。

团队创作需要灵魂人物

近年来,许多的类型电影都是大体量制作,编剧也不是由个体来完成,而是一个团队,对于团队创作,编剧吴兵说,有一个客观事实,社会环境发展变化太快,每一个人很难以一己之力对所有的问题,都保持一个清醒的态度和正确的理解,尤其是那种体量比较大的电影,这就需要集思广益,比如一些类型化的经验、节奏的把握、主题指向性的理解等等,需要有一个成熟的灵魂人物来引导,这个人需要有绝对的话语权。

谈到对未来中国类型电影的展望,多位编剧都提出带有软科幻情节的电影可能是未来的一个趋势。

本次研讨会上,编剧宋方金发表主题演讲《为什么要有理想 为什么要去远方》,演讲中他对中国电影当下的弊端进行了批判,他说,无论什么类型,故事行业都是一个表现人的行业,有什么样的人就会有什么样的故事,有什么样的讲故事的人就会有什么样的价值观,有什么样的现实就会有什么样的类型,但这句话不能反过来讲,不能讲有什么样的类型就会有什么样的现实,中国影视界关于类型的一切问题的根源,都在于把关于类型和现实的关系给搞反了。

研讨会最后,主办方编剧帮的创始人杜红军宣布中国编剧档案库成立,并与多位编剧共同为中国编剧档案库揭幕,苏亮等编剧成为第一批被纳入编剧档案库的编剧。

责任编辑:张露汀(QC0001)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