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文旅> 正文

戏迷用新媒体为角儿“圈粉”

2017-04-14 09:42 北京娱乐信报

来源标题:戏迷用新媒体为角儿“圈粉”

“杜兜儿”在行动

戏园子的新鲜事儿还真不少,除了角儿们的直播、跨界为京剧吆喝,戏迷粉丝们也从来没有停下来过,他们爱着京剧爱着自己的角儿,默默地为他们忙活着乐此不疲。事实上,和演艺圈其他行当一样,京剧的角儿们也都有自己的粉丝团。老辈子,梅兰芳有“梅党”,白牡丹(荀慧生)有“白党”,而北京京剧院著名的小生演员杜镇杰身后有一群可爱的“肚兜儿”,他们为杜镇杰组织团购、推广微信、设立京剧普及“小课堂”,杜老师则亲切地将这个名字改成了谐音的“杜兜儿”。

园子里来追星

“张火丁,我爱你!”

“好——”,老戏园子里,扯着嗓子叫着好前来捧角儿的老观众大有人在。当然,也有在《大宅门》里,白家大小姐拿着首饰盒,一边哭着叫好,一边往台上扔金银珠宝。如今的戏园子里如何呢?

过去的老戏迷依然泡在剧场里,依然扯着嗓子叫着好。不过,这里也出现了新新人类,在流行歌星演唱会上出现的条幅和LED灯牌也都开始跟着角儿走了,上面也写着角儿的名字。演出结束后,后台出口照样有粉丝围追堵截。

当然,目前最火的京剧名家恐怕是张火丁了,她的谢幕现场经常是火爆得下不了台。“张火丁,我爱你!”“张火丁,来一个!”这样的声音此起彼伏,甚至有年轻观众从后排涌到台前,边拍打着舞台,边喊着“张火丁!”“张火丁!”就连老人家都举着手机,站在台前忙不停地拍照。这样的场面,恐怕在流行演唱会上也不多见了。

除了表演现场,如今的角儿们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微博微信,动辄几万十几万的粉丝并不鲜见。粉丝团也是这个时代的产物,北京京剧院80后武生演员詹磊就有超过300人的粉丝团,他们也都是詹磊的同龄人。几乎每到有詹磊的演出,他们都会通过各种形式转发演出信息,最重要的是在年轻人群体中发展京剧观众。

当然,北京京剧院另一位大咖级的演员杜镇杰的粉丝团“杜兜儿”们就更是以一种更加系统的更加艺术的方式在追星。

壮大微信群便于团购

北京京剧院杜镇杰和张慧芳两位京剧艺术家从2014年起推出了《寻梦·承泽》系列演出,每年十几出经典大戏都由两位艺术家领衔主演,而“杜兜儿”们的行动也是从那一年开始的。

《寻梦·承泽》系列完全是走市场不赠票,不过他们推出了相对优惠的团购票,100张以上打7折。接受信报记者采访的一位“杜兜儿”说:“一开始,京剧戏迷很难凑齐100人团购,于是,我们组了一个微信群,借助自媒体的力量进行推广。很快,这个群就聚集了一群喜欢杜老师的粉丝,到2016年底这个群聚集了300多人,现在已经将近500人了。”

《寻梦·承泽》的演出一年十几场,几乎是一次性开票。于是,“杜兜儿”们在群里以接龙的方式买票。“我们有个规矩,可以选择价位,不能选定座位。第一次演出开始前,组织者把票拿出来,再发给大家。这样对所有人都有好处,尽管我们工作量大点,但是我们总要为京剧做点事情。”这位热心的“杜兜儿”表示。

推送内容都要垂直化

除了团购的粉丝微信群,“杜兜儿们”还有一个“杜镇杰粉丝团”微信平台。不过,初衷很好,想法很简单,做起来太难了。这位“杜兜儿”接受信报记者采访时无奈地说:“京剧戏迷的圈子太小了,绕世界就那么几个熟人和票友,要想扩大这个圈子的影响力非常困难。所以,我们在推送内容上主要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针对没有看过京剧的非戏迷,我们希望他们看了以后感兴趣会喜欢上京剧。比如京剧艺术的普及,《苏武牧羊》是谁都知道的一个故事,但是它在京剧舞台上是什么样子?它跟历史有什么区别?能吸引一部分人希望能通过这种方式爱上京剧。此外,我们还会请一些年轻资深的票友写一些相对比较深刻的文章,这些是写给戏迷的,可能这些内容难免有些错误,但是相对比较专业。在这里,不同阅读口味人群各取所需。”

不过,这位“杜兜儿”表示,这种做法是京剧市场的一种精细化的划分,“我们毕竟专业有限,又都是业余时间,单靠我们粉丝团十几个人的力量还有些力不从心,我觉得应该有专业团队甚至政府介入进行推广。”

有时候,《寻梦·承泽》系列大戏的某一场演出开演之前,在长安大戏院的咖啡厅里会有一个热闹的京剧普及现场。这是“杜兜儿”们的一个创举,他们将京剧艺术普及触角伸向了孩子们。

“我们以亲子的方式设立了京剧小课堂,家长带着孩子们参加,我们会找一些适合孩子们欣赏的剧目,利用开演前的一小时二十分钟进行讲解。为孩子们讲课的老师都是资深票友,其中既有中学历史老师,也有在校大学生。”这位“杜兜儿”介绍,这个小课堂并不只讲京剧,以故事为主还要穿插历史。

“毕竟京剧是一个综合艺术,比如《赵氏孤儿》,就会讲一些春秋时期的概况,剧中每个人物的关系,同时也会讲到这出戏的由来和故事梗概以及程婴为什么会舍弃自己的亲生孩子等等。当然,也会进行服装、动作和唱腔设计的赏析。听了这些内容之后,孩子们在看戏的时候就会非常感兴趣。也可能有的孩子听过课之后走了,并不看戏,但我们坚信这件事情对他们来说一定会有印象和影响。”

这位“杜兜儿”表示,这件事情不是一个立见成效的工作,可能对票房也不一定会有直接帮助,但是一定会有意义。就像“杜兜儿”们在微信中的口号,这件事情会“播下京剧的种子”。

自创“京剧小课堂”

全是义务不计利益的

令人感动的是,这群“杜兜儿”做这些事情完全是义务,不涉及任何经济利益。几年下来,“杜兜儿”们为京剧推广花费了自己大把的业余时间,虽然累但累并快乐着。

这位“杜兜儿”介绍,这个团队里主力有十五六个人,有时候忙起来也会有义工来帮忙,他们生活中从事的行业也是五花八门,有学习计算机的、有学艺术设计的,也有法律工作者。“我们利用所学专业分配工作,学法律的去做有关逻辑较强的工作,计算机专业的去做团购和制表,而艺术设计专业的则去设计纪念册和极具创意的节目单。”

她说:“这个团队都是一些有理想有情怀的年轻人,当然也都是杜老师的粉丝和京剧的粉丝,我们不希望看到京剧现状越来越糟糕,特别是怕这么好的东西没有人来看,而场子空着是我们心里最大的痛。”

这位“杜兜儿”认为,尽管他们做的事情有些微不足道,但一定是有意义的,“这几年也有人骂我们,但这都是小浪花,不会影响主旋律。”

责任编辑:陈莉(QC0002)作者:张学军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