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文旅> 正文
“石帝”进京 寿山石雕刻展亮相北大红楼
2017-04-11 13:08 千龙网

千龙网北京4月11日讯(记者 纪敬)一种出自的福建的名贵石头借着春风来到了京城。4月11日,由北京鲁迅博物馆(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与福建民俗博物馆共同举办的“石之天成——寿山石雕刻展”在北大红楼开幕。

12
寿山都城坑石章 千龙网记者 纪敬摄

作为福建的地方特产和名产,寿山石自古就是我国奇石珍品中的佼佼者,具有“细、结、润、腻、温、凝”六德,以“石中之王”、“国之瑰宝”而饮誉天下,被推作国石首选。又因其质地凝腻温润,易于游刃,而成为古今雕刻与篆刻的上乘材料。本次展览展出寿山石作品70件(套),品种涵盖田黄石、芙蓉石、旗降石等,题材包括人物、山水、奇花异卉、飞禽走兽及印章,其中不乏林寿煁、陈敬祺、林元康、周宝庭、王雷庭等大师级工艺美术师的精品之作,也有部分中青年优秀雕刻家的力作。这些展品体现了福建寿山石文化传承源脉,及精湛技艺和魅力风采。

13
寿山石章 千龙网记者 纪敬摄

寿山石雕刻始于南北朝,距今已有1500余年历史,历经隋唐、五代、宋、元、明而不衰,清朝康乾时期尤为鼎盛,且名家辈出。康熙年间的杨玉璇、周尚均艺冠当时,同治年间的潘玉茂、林谦培继承杨、周法乳,各自发展形成“西门”与“东门”两支艺术流派,影响深远。近现代名家林清卿、郭功森、林寿煁、冯久和、林亨云、陈敬祥以及现代的“学院派”代表人物都继承与发展了寿山石雕艺术,彰显了“工匠精神”,使寿山石雕艺术具有深厚人文关怀和当代形态。

14
寿山老岭石熊摆件 千龙网记者 纪敬摄

记者发现,寿山石雕刻有种技法被称为“薄意”,这个词听上去清新俊雅,又是从何而来?

薄意是从浮雕技法中逐渐演化而来的,比浅浮雕还要“浅”,因雕刻层薄而且富有画意而得名。薄意雕品素以“重典雅、工精致、近画理”而著称,融书法、篆刻、绘画于一体,是介于绘画和雕刻之间的独特艺术。基本分为构图、勒线、剔地雕饰,雕刻完毕还要对某些细节,如花蕾、叶脉、苔点、人物眉眼等进行修饰。“西门派”的雕法就以“薄意”为主,是个相当精细的技术活。

15
田黄冻石王雷庭(薄意作品),这是本次展览中价值最高的寿山石雕作品。千龙网记者 纪敬摄

16
4月11日至5月31日,由北京鲁迅博物馆(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与福建民俗博物馆举办的“石之天成——寿山石雕刻展”在北大红楼展出。千龙网记者 纪敬摄

据了解,近十多年来,随着寿山石藏量的减少、收藏者日增使寿山石交易呈上升趋势。展览将于5月31日结束。

责任编辑:张嘉玉(QC0006)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