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那些追洋快餐的日子

2017-03-20 09:13 北京日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那些追洋快餐的日子

“肯德基是我们的,麦当劳也是我们的”——继去年9月初肯德基母公司百胜中国引入春华资本及蚂蚁金服后,前不久,中信凯雷以近21亿美元入主麦当劳中国。对中资“拿下”两大洋快餐巨头中国区业务,有人笑谈,在肯德基吃炸酱面、在麦当劳喝豆汁指日可待。

从开“洋荤”高消费的场所,到中国人城市生活中寻常的商业配置,洋快餐早已不是什么文化和身份标签。人们带着兴奋在前门排成长龙等候品尝一块原味鸡的场景,距离今年正好30年。

1、“找到了全世界最好的地方”

1987年11月13日,本报头版刊发消息:“美国,也是西方在中国,也是北京第一家快餐联营店——肯德基家乡鸡北京快餐厅昨天正式开业。北京市副市长孙孚凌、市顾委副主任陆禹、美国驻华大使洛德和夫人、肯德基家乡鸡公司董事长邓迈亚等出席了开业典礼。”两个“也”字和来宾规格显示了这条短稿不一般的信息含量。中国餐饮业开始引进外资,同样成为当日外电报道的中国重要新闻。

这家毗邻天安门广场,位于前门西侧的炸鸡快餐店建筑面积1400多平方米、座位506个,为全球肯德基门店规模之首。当记者问为什么将最大分店设在北京时,肯德基国际公司副总裁王大东笑答:“因为我们在北京找到了全世界最好的地方。”在10月6日起试营业的37天里,该店每天营业额万元以上。

无论新闻,还是广告,关于洋快餐的一切都强调这是“西方生活方式的一部分”。在本报刊发的《美式风味飘京城 ——记肯德基家乡鸡落户北京》一稿中,记者写道:“厨房每小时制作2300块炸鸡,三层楼营业厅保证客人能在两分半钟吃到炸鸡。这既是对现代化生活节奏的适应,也是对我国传统饮食习惯的挑战。它向人们揭示:那种把大量时间花在厨房,以及慢吞吞的餐饮服务速度状况必须改变”。

炸鸡很快,但想吃到绝不仅仅需要“两分半钟”。很长一段时间里,前门店一到饭口都处于里三层外三层排长龙的状态,甚至成为到京旅游的一景。去肯德基尝鲜儿,然后跟门口的肯德基老爷子合影留念,是全国人民的时髦。

刚开业时,肯德基所售品种有限,除了2.5元一块的原味鸡,还有土豆泥、菜丝沙拉、面包和可乐,两年后,才有单价4.5元的汉堡上市。相较普通干部不过百元的月薪,吃肯德基算得上高消费,不少家庭要攒上一阵才舍得带孩子来享受。戏剧性的是,每个星期天,都会有人在肯德基三楼举行婚礼,如今看来或许不可思议,当时却是件挺有面子的事。

1992年4月23日,“迟到”老对手5年的麦当劳在王府井最繁华地段开出其在京第一家店,规模也是全球之首。本报记者发现,麦当劳其实早就来了,为制作招牌炸薯条,麦当劳1984年就来华寻觅良种土豆种植基地,并最终定在了承德围场,选择乳制品、面包、肉饼、番茄酱等的供应商也几费周折。从种土豆开始深谋远虑的市场占领,收获是惊人的。据报道,开业后,每天前往麦当劳就餐的人数在一万三千人以上,火爆情形超过了任何一家饭店餐馆。

责任编辑:徐鑫鑫(QF0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