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文旅> 正文
【走京城】“敦煌少女”常沙娜解密敦煌艺术
2017-03-13 10:59 千龙网

飞天、九色鹿……这是人们对敦煌艺术最通俗的认识,如果你不出北京,不入黄沙就想更深入的了解敦煌的艺术世界,那就来欣赏这个展览。3月8日至19日,由中国美术馆、清华大学主办的“花开敦煌——常沙娜艺术研究与应用展”在中国美术馆举行。

8
3月8日至19日,由中国美术馆、清华大学主办的“花开敦煌——常沙娜艺术研究与应用展”在中国美术馆举行。千龙网记者 纪敬摄

9
文殊变(中唐窟)纸本 (局部)岩彩 2007年  千龙网记者 纪敬摄

10
1941年,常书鸿全家合影。千龙网记者 纪敬摄 

常沙娜向中国美术馆捐赠了24件艺术作品,包括5幅以《观无量寿经变》为代表的早年敦煌临摹代表作,18件花卉写生作品,以及1件特意为此次展览重新绘制的《文殊变》。为了达到“真实的临摹”境界,也为了“铭记历史,不忘初心”,86岁高龄的常沙娜在丙申岁末、丁酉年初不顾身体辛劳,铺纸备墨,再提画笔,历时两个月工笔细作,并在作品完成后,将一早一晚两幅《文殊变》一并捐赠国家。

11
燃灯菩萨(初唐窟)纸本 岩彩 1947年  千龙网记者 纪敬摄 

12
思维菩萨(初唐71窟)纸本 画稿 1946-1947年

思维菩萨皆梳高髻,戴宝冠,青发分披双肩,斜披天衣,下着罗裙,交脚跌坐于覆瓣莲花座上。神情平和,头略低,一手支颐,双眸凝视,仿佛已沉浸在澄净的思维中。千龙网记者 纪敬摄

13
伎乐飞天(隋303窟)纸本 岩彩 1945-1948年

图中姿态婀娜的伎乐天具作菩萨装,裸上身,着长裙,披巾,头戴三珠宝冠,手持钹、海螺、箜篌、横笛、腰鼓、阮等各种乐器,在劵形西域式龛内起舞奏乐。千龙网记者 纪敬摄 

守望

沙漠中生长的花

常沙娜生于法国里昂,父亲常书鸿与母亲皆是留法艺术家。12岁时常沙娜与父亲从四川重庆转居到敦煌,1945至1948年,常沙娜随父亲临摹敦煌历代壁画。除了父亲常书鸿,邵芳、董希文、张琳英、周绍森都是她在敦煌日子的老师。所有临摹作品是她在14至17岁时完成的,她以整理性临摹为主要手法,将北魏、西魏、隋、唐、五代、宋、元各代表窟的重点壁画全面临摹一遍。作品展现出过人的艺术天分,也为人们体会敦煌艺术的精神打开一扇窗。

敦煌就像常沙娜的另一个家,她的精神就像沙漠中生长的花一样,坚强、韧性,她对敦煌的爱已经渗透到骨子里,她常说自己一辈子就干了四件事:敦煌艺术、花卉写生、装饰艺术设计和艺术设计教育。

14
翼鹿(西魏249窟)纸本 画稿 2012-2013年 千龙网记者 纪敬摄 

15
佩饰图案(于阗国王李圣天皇后供养者)(左)(五代98窟壁画)纸本画稿 2000-2004年 千龙网记者 纪敬摄
佩饰图案(曹氏家族女供养者)(右)(五代108窟壁画)纸本画稿 2000-2004年 千龙网记者 纪敬摄 

16
涅槃经变菩萨头饰图案(中唐158窟)2012-2013年 千龙网记者 纪敬摄 

17
华盖图案(晚唐14窟)纸本 画稿 2000-2004年 千龙网记者 纪敬摄 

凝萃

解密敦煌图案 

1951至1952年,常沙娜随梁思成、林徽因夫妇学习,任清华大学营建系工艺美术教研组助教。并随林徽因改进北京景泰蓝的设计工作,将敦煌传统图案运用进行继承和创新发展的探索。

1956年,常沙娜调任新成立的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将其熟悉的敦煌艺术与艺术设计知识相结合,并赴诸实践。让艺术走进生活,常沙娜坚持从本国的文化历史中寻找设计灵感,把握敦煌艺术的特质,将古典元素融入实际设计当中,创作出具有本土文化气质与时代性的艺术设计作品,让古典艺术与自然之美薪火相传。

1959年,常沙娜曾与前中央工艺美院同事到敦煌进行临摹考察,将莫高窟历代壁画与彩塑人物的服饰图案按年代分类收集整理,其成果于1986年编辑出版《中国敦煌历代服饰图案》,是为中国现代第一部系统研究敦煌服饰艺术的著作。

“敦煌图案研究”展示了常沙娜对敦煌图案的研究与整理。多年来,常沙娜潜心于敦煌壁画中的艺术元素,将各类图案,如人物的服饰、头饰、佩饰图案;建筑的华盖、花砖图案;还有隐藏在繁密壁画间的花草树木、飞禽走兽等,进行系统的整理,由此积累下来一大批图案作品。

这位“敦煌图案解密人”,以其多年对敦煌图案的分析与整理工作,将斑驳壁画上隐藏的精美图案萃取出来,诠释出古典艺术的精丽与繁华、优雅与时尚。

18
固安小红果  纸本 水粉 1998年 千龙网记者 纪敬摄

19
仙人掌 纸本 水粉 2000年后 千龙网记者 纪敬摄 

20
舞女兰与热带兰 2011年 千龙网记者 纪敬摄 

传承

花影重重 情思悠悠

佛说: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常沙娜的艺术来源于敦煌,更来源于大自然。敦煌壁画的花卉元素是她创作的渊源,自然形态更是她设计的灵感。

自上世纪60年代起,常沙娜陆续创作了大量花卉题材的水彩、水粉类作品。作品之上,画影重重,情思悠悠,她以女性特有的细腻与敏感描绘的花卉作品,婉约清丽,宁静的画面氛围暗合艺术家的潜意识中美的印痕,作品以无暇的艺术魅力动人心扉,显露对个体生命的爱与关切。

俗称的车轴草或苜蓿草长有三个心形叶片,偶有四片叶的,被人称为“幸运草”。常沙娜说自己时常在漫步时发现“幸运草”,“这种植物变化的几率是十万分之一,可我遇到的几率却比这高得多。”她由此确信自己是人生的幸运儿。

在敦煌大漠的时光,生活虽然困苦,却因此使常沙娜学会欣赏事物美好的一面,她走进大自然,捕捉形态各异的花的风姿和色彩,感受那些花花草草争艳的生命力,更意外的发现了很多不起眼、不知名的小花兀自绽放。(记者:纪敬)

责任编辑:张嘉玉(QC0006)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