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字号馄饨侯,究竟是个什么味儿?(2)

2017-03-07 08:55 千龙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名字从哪儿来?

馄饨作为古老的传统风味小吃,在我国已有超过1500年的历史。清乾隆、嘉庆年间,曾有书记载:京师前门有隙地,方丈许,俗称‘耳朵洞’者,雍正间,忽来一美丈夫,服皂衣,不知何许人也,于隙地筑楼,市馄饨,味鲜美。”

这段有关北京馄饨铺的掌故,把说得神乎其神,既生动又神秘。看来是雍正朝之后,才确定“耳朵洞”叫做馄饨,而且味道颇为鲜美。

从此以后,馄饨挑子那“馄饨开锅哟……”的吆喝声就传开了,京城里的大街小巷,时不时就能听见这浑厚的声音,几进的四合院都听的见。吆喝的多了,爱吃的人也多了起来,尤其是闹市区,卖馄饨的生意极为兴隆。

那时候的馄饨挑子,前边是小煤球炉子,上面有一块晾盘,盘的四周边沿可放碗、酱油壶等。中心圆洞处坐锅,后边高方柜上层放肉馅大盘,可随时包馄饨;中间几个小抽屉,放馄饨皮子、汤匙碗、京冬菜末、虾皮等;下层放一只水桶,随时加汤,边包、边煮、边卖。

到了20世纪50年代,王府井老东安市场附近,有七八家像样的馄饨摊。他们各做各的买卖,相互间也没什么关联。1956年,全国商业的大趋势开始倾向公私合营。于是,菜厂、梯子、大纱帽和柏树这4条胡同口儿的7个馄饨摊凑在一块儿,成立了一个合作组。

QQ截图20170220164820

馄饨侯鼓楼大街店 千龙网记者 华欣欣摄

这个合作组的成员,就是7家馄饨摊的老板:北京人侯庭杰、闻光新,山东人梁寿山,京东三河人王俊孝、张子元,北京人陈清安和河北人张世兰。因为合作组组长是候庭杰,因此大伙儿便把店铺的字号称作“馄饨侯”。

7个合伙人选中了东安门大街11号,那里原本是德胜祥烧饼铺的铺面房。1959年,在东城区商管会的协助之下,他们随便找了一块牌,涂上白漆,写上“北京风味馄饨候”。

从此,走街串巷的馄饨摊车终于安定下来,有了第一间正式的店面商铺, “馄饨侯”就此诞生了。

1

馄饨侯鼓楼大街店 千龙网记者 华欣欣摄

责任编辑:徐鑫鑫(QF0014)  作者:华欣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