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文旅> 正文

《朗读者》的启示

2017-03-01 11:08 中国文化报

来源标题:《朗读者》的启示

在满屏皆是明星真人秀、歌舞秀的当下,今年的电视综艺开始涌现出一股清流,先是黑龙江卫视《见字如面》的清风袭来,沁人心脾,紧接着央视的《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轮番登场,尽显文学风范。《朗读者》将朗读者的个人经历融入经典篇章中,传递真实的情感。节目播出后,豆瓣评分高达9.5,微博榜单持续上榜3小时,连续两小时总榜第一,张梓琳、许渊冲等嘉宾纷纷登上微博热搜,火热程度可见一斑。

文学类综艺节目若只是正襟危坐地谈古论今,抑或一本正经地解析评说,只会收获曲高和寡的距离感,很难引发共鸣。《朗读者》的成功在于将文字和人结合,以情感贯穿始终,使观众在重读经典中回味朗读者的非凡人生。“生命不是你活了多少日子,而是你记住了多少日子。要让你过的每一天都值得记忆。”如果仅仅是心灵鸡汤,这句话确实谈不上多么非凡脱俗,但是经由一位96岁高龄的翻译家说出来后,就更容易引人感怀。在国内外先后出版英文、法文翻译作品160余部的许渊冲并没有止步于以往的成就,已近百岁却依然笔耕不辍。面对疾病的侵扰,依然坚持“白天时间不够,就向夜晚偷时间”。正如主持人董卿所说,就连年轻人都很难做到的事情,他却坚持了下来。听障者杨乃斌的母亲心甘情愿作为儿子的耳朵陪伴其16年,终将儿子培养成大学生,儿子朗读起冰心的《不为什么》时,便更具情感的温度。当杨乃斌用流畅的语言当场朗诵“妈妈,你到底为什么爱我?母亲放下针线,用她的面额,抵住我的前额,温柔的,不迟疑地说:不为什么——只因你是我的女儿”,相信泪湿于心的并非杨乃斌的妈妈一人。当老舍笔下的《宗月大师》再次由濮存昕读出来后,人们体味到的不仅是由老戏骨抑扬顿挫的朗读展现出的老北京的生活画卷,更多的是作家与朗读者相似的人生经历。

在倡导全民阅读的当下,如何将人们的视线重新拉回书本中,是不少公共文化机构都在尝试推动的事。早在央视《朗读者》播出之前,一些公共图书馆和书店就先后闪现出不少“朗读者”的身影。如浙江温州图书馆“阅秀汇”的朗诵社、南京金陵图书馆“朗读者”项目、哈尔滨果戈里书店的“朗读者计划”,都曾引起广泛的关注。只不过央视《朗读者》的轰动,除了自身的独特创意外,最重要的是依托央视的平台,借助了媒体传播的有效途径。笔者以为,作为公共文化领域的从业者,《朗读者》给予我们更多的是一种启迪。在“互联网+”的时代,阅读推广需要我们进一步打开思路,博采众长,不仅从内容上调制出读者喜欢的佳肴,而且要依托各种媒体的传播优势,使其具有更大范围的影响力。

责任编辑:王硕(QZ0005)作者:土 木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