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我们认真拆毁的北京城墙,曾有过哪些“历史遗留”问题?(4)

2017-02-07 08:46 千龙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天塌西北 地陷东南

众所周知,我们从明清北京城的地图上可以发现,内城的西北角缺了一角,也许在现在是不足为奇,但在古代却非同寻常。

首先,中国的传统文化非常注重建筑的“至中至正”,凡事讲究规矩方正,建筑也亦如此,上至皇宫庙宇,下至平民四合院。其次,明朝重修北京城是在特殊背景下进行的,也容不得半点差池。

但是细心的人还发现了内城的东南角也不平整。这两个对称的现象不禁让人想到了中国古老的说法,“天塌西北,地陷东南”。

《山海经》描绘了这一说法的由来:“共工触不周山,使柱折,地维缺,天倾西北,地陷东南。天不满西北,故日月星辰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这就是著名的神话“共工怒触不周山”。

因此有人认为明朝在修建北京城时,故意在西北角留了缺口,称为“天缺口”,能给皇帝带来无尽的财富和运气。

西北缺角的由来除了上述这一说法,还有其余几种说法。

一是流传最广的刘伯温和姚广孝按照八臂哪吒描绘北京城图样,姚广孝正画着,快要完工时,一阵风刮来,把哪吒的衣襟吹起了一块,他就随手把这画了下来。

刘伯温和姚广孝二人的设计图上呈后,朱棣觉得都很好,很难取舍。最终决议东城按刘伯温的描绘兴修,西城按姚广孝的描绘兴修。姚广孝所画的被风吹起的衣襟,正是那个西北缺角。

二是北京城在明朝前面是元朝的国都,其时叫大都。大都的西北角和其他各角相同,都是直角。明朝重修的北京城往南移了五六千米,这样一来,北城墙两半段就穿过积水潭最窄处,然后折叫西南,把枳水潭的西部栏在了郊外,城墙因此也变成了斜角。

在明朝,积水潭比如今大,水也比如今深,为了使城墙巩固和便于兴违,城墙按照地形建成了抹角。

三是人们通过卫星相片提出。在城墙西北角的外侧,有一条车公庄逐个德胜门断裂带。开始北京城墙的西北角也呈直角,但由于地基不牢,城墙不敷巩固,建成后屡次坍毁。所以不得不把城墙建成如今这种姿态。

责任编辑:徐鑫鑫(QF0014)  作者:麒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