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增田:与印有约 篆刻内外皆是气象万千(3)

2017-02-03 08:36 千龙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离开涂料开发,走进金石人家

迄今为止,篆刻在我国已有三千七百多年的历史了。早在殷商时代,人们就用刀在龟甲上刻“字”,现代将其称为甲骨文。到了春秋战国至秦以前,篆刻印章称为“玺”,在玉上刻制。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开始有了明确的规定,帝王用称“玺”或“宝”,官用称“印”,将军用称“章”,私人用则称为“印信”。

雄劲中不失精妙,古朴里透着新雅,这是篆刻给人方寸天地中的审美愉悦。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热衷这门艺术的观赏和把玩,有的自篆自用,有的馈赠文友,钤记落款,从中获得无尽的享受。

近代以来,在底蕴如此深厚的篆刻这行,有一个名家招牌,那就是印痕楼。创始人是著名金石雕刻家梁茂亭先生,1941年出生的梁增田正是梁茂亭先生的长孙。虽然出生在业内名家,伯父和父亲也都是篆刻名家,但梁老师直到退休前,从没篆刻过一方印章。

2000年,梁老师从红狮集团退休,一年内,他总结出30多年涂料研究的经验和科研成果,并写出了32万字的《塑料用涂料与涂装》。该书出版后,深受欢迎,于当年再版。

不再研究涂料开发后,梁老师参加了多项文体活动。其中使他最有成就感的便是篆刻。刚退休时,他找出了老一辈流下来的印存,一时兴起,从开始拿起刻刀,走进篆刻。

由于从小受长辈篆刻的耳濡目染,梁老师上手比较快,也克服了许多困难。说起学习篆刻之路,他老师小心翼翼地拿出一个本子,上面是所有印章的记录,每一方都清楚地记着制印的日期和内容。梁老师说:“什么事情都不是一高兴就开始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这跟我搞科研一样,要提前了解大量的资料。”

梁老师在职时是北京市红狮涂料公司研究室主任,北京市家具协会理事,是位涂料专家高级工程师。他从20世纪70年代起致力于涂料的研究和开发,曾获化工部、林业部和北京市的科技成果三等奖。也许正是带着科研的匠人精神,在书法篆刻上,他也总是精益求精。

起初,梁老师参加过天坛附近的社区和崇文区老干部局组织的书法协会,前几年任方庄办事处组织的书法协会理事,在协会曾组织过篆刻小组,有一定的成绩。对于梁增田老师来说,虽然篆刻是以退休后的业余爱好入门的,但是他钻研范围之广,学习内容之深,毫不逊色于专业行家。

884A1008.jpg-1200

梁增田记录所有印章的本子。 千龙网记者 许珠珠摄

884A1052.jpg-1200

梁增田在展示自己所作的最大一块篆刻作品。 千龙网记者 许珠珠摄

责任编辑:徐鑫鑫(QF0014)  作者:华欣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