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文旅> 正文

西洋歌剧本土化沪上有“腔调”

2017-01-04 08:00 北京晨报

来源标题:西洋歌剧本土化沪上有“腔调”

2016年12月28日,上海歌剧院由前任院长、著名指挥家张国勇执棒,在上海大剧院上演了一台海派“动物园版”小约翰·施特劳斯轻歌剧《蝙蝠》,满台的十二生肖形象,各种动物面具的假面舞会,德语的唱词,以上海话为主的中文“现挂”对白,尤其是滑稽戏演员的特邀加盟,让这台沪上本土化的维也纳轻歌剧从头笑到了尾。继去年推出沪上“游轮版”威尔第歌剧《茶花女》之后,这已经是上海歌剧院连续推出的第二部本土化西洋经典歌剧了。加上中国歌剧《一江春水》,这也是导演易立明为上海歌剧院连续导演的第三部沪上题材的歌剧了。由此,也看得出来,上海歌剧院近两三年来的追求,更在意“接地气”。

在欧洲,尤其是奥地利、德国,轻歌剧《蝙蝠》与芭蕾舞剧《胡桃夹子》一样,同为圣诞节-新年的“过年戏”,《胡桃夹子》是给孩子们看的童话故事,而《蝙蝠》则是给大人看的。故事无外乎是“花心大萝卜”的丈夫到处拈花惹草,家里的“鲜花”也总有黄雀在后,然后是一连串的各种误会、误打误撞,最后皆大欢喜各回各家。其中还夹杂着梦想着土鸡变凤凰的女佣的惊艳变身,醉眼迷离、颠三倒四的狱卒的插科打诨。易立明将这个故事设计在了上海,而“花心大萝卜”原本应该去监狱蹲班房的情节,被改成了因为虐待小动物而被判罚到动物园跟小动物住在一个笼子里,于是就有了这个“动物园”的版本。而这个“动物园”的版本又为了第二幕的化装舞会而设计了一个十二生肖雕塑展的美术馆场景,一切都围绕着动物-十二生肖-新年这个逻辑演进……舞会正中是巨大高耸的金鸡,象征着鸡年的即将到来。

当然,《蝙蝠》序曲、《雷电波尔卡》、《笑之歌》等名曲名段早已是家喻户晓,演得不精彩唱得没意思一定是说不过去的。不过,这种有话剧式道白的德语歌剧原文说唱是绝对无法接地气的,尤其是道白部分原本就是插科打诨为主,靠中文字幕是煽不起中国观众的情绪的,但这个弱项其实也正是“本土版”的强项,它给了导演和演员们足够的空间尽情发挥。几年前,国家大剧院版虽然是追求维也纳原汁原味的舞台视觉,但道白同样也是本土化——京腔京韵,狱卒,大剧院版邀请的是喜剧名家陈佩斯,那段醉酒真的是笑料百出,嗨翻全场。

上海歌剧院的歌唱家们都非常勇于表演,饰演男一号艾先生的于浩磊、饰演法柯的杨小勇、饰演阿尔弗雷德的张帆涛、饰演傅阑轲的张磊都有相当精彩的演唱,而来自中央歌剧院的花腔女高音李晶晶饰演的女仆阿黛更是活色生香,上海歌剧院的当家“大青衣”女高音徐晓英似乎声音“尺寸”过大,让她的女一号罗莎显得过于强悍。由女中音反串的男角奥罗夫斯基男爵由瘦高个子的女演员出演,要的是个帅劲儿和贵族气,但这次的李娜个子偏小,还要经常坐在电动轮椅上“耍”,没有了“贵族气”,更多了些二人转式的小品气质,熟悉这出歌剧的观众有些不太习惯。唯一的“郁闷”是我这个北京人看着狱卒用上海话插科打诨逗得满场爆笑,却是一句都听不懂,这一点上,本土化又太“激进”了点儿。

这个“动物园版”《蝙蝠》据说是上海歌剧院计划作为今后每年的新年戏在新年档期上演,海派过新年走的是“洋范儿”,而且只需要每年换一个大尺寸的生肖道具就可以重复使用了,设计相当聪明。但更多的细节还是需要逐年打磨、调整和修改,尤其是舞蹈部分虽然很热闹和好看,但过于简单化,缺少对音乐背后的维也纳舞蹈文化的对应的解读性编排。看来是要期待狗年的“精加工”了。

责任编辑:纪敬(QC0003)作者:李澄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