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文旅> 正文

影评风波后 你看电影还在乎影评吗?

2017-01-03 07:53 北京青年报

来源标题:影评风波后 你看电影还在乎影评吗?

新年伊始,电影市场还笼罩在去年年底那场影评的风波中,事件仍在持续发酵。一方面,大量网友支持影片拍的烂就要勇于打差评的论调,另一方面,又不断爆出水军在电影网站肆虐,肆意篡改影片评价的新闻。两方观点不断碰撞,让观众着实苦恼。新的一年里,传统的观看电影前的查询评价的习惯能够持续,观众所能查到的评价又是否客观?当本应真实反映电影质量的影评开始涉及到利益纷争和营销水军的时候,电影的评价还可信么?

影评人能否左右电影工业

刚刚进入2017年不久,贺岁档快马加鞭奔袭而来,作为目前国内最完善、竞争最为激烈、票房产出能力最高、消费能力最强的电影档期,影片的扎堆上映让观众眼花缭乱,无从选择。大多数人会选择静观其变,在电影网站上查询一下相关评价再进行取舍。2016年年底的影评风波却让很多人倒吸了一口凉气。一直以来赖以信任的电影评分却充斥了资本竞争和利益缠斗,让应该中立客观的电影评价掺杂了太多的水分。有很多质量并不过关的电影,其制作单位雇佣大量的水军为了利益恶意刷5星好评,将电影的评分抬高,甚至抹黑同档期的竞争对手,恶意刷1星,让电影市场的评价体系出现了混乱的场面。

回望纷扰的电影市场,年初600亿的电影票房目标犹在耳畔,然而现实却远比梦想要残酷。相比较于2015年440亿的票房成绩而言2016年的450亿难以说是出色,甚至出现了十年来的最低涨幅。这一年电影市场出现了很多进步,也凸显了很多乱象。从年初《叶问3》受到调查暴露出电影票房大量注水造假的事实,随后暑期档和国庆档的沉沦给电影票房市场蒙上了一层阴影。2016年年底,大量的大制作、大IP、巨星云集的电影扎堆上映,然而口碑却集体遭到滑铁卢。近期媒体报道点名批评国内电影网站的打分系统让观众失去了对国产电影的期待,造成了信任危机引起了一场关于影评的电影风波。

给影片打分过低确实对观众的判断产生影响,让很多人望而却步,进而影响到电影的整体票房。但是如报道中所说,能够影响整个电影工业,甚至撕裂国产电影和中国观众之间的信任却有点夸大其词。真正影响整个中国电影工业和扰乱电影市场的其实另有人在。

首先要看一看影评人都是什么样的一群人物,以及他们到底能不能凭借自己的一己之力影响整个电影工业。影评人的职业定位比较模糊,似乎在普通人的眼中,对电影能说上几句而且听着在理的都能够称为影评人,其实并不仅仅如此。影评人应该了解整个电影工业,了解电影市场,了解电影技术和电影中所使用的一些技巧,当然这种定义依然十分片面。在中国而言,由于中国观众对于电影的技术领域并不敏感,因此对于把很多电影“观后感”定义为影评,将某些电影写手定义为影评人,并不准确。目前来看,国内比较知名的影评人或者说是社交平台上的影评人很多是从事电影工业的业内人员,还有一大部分是影视专业高校老师,另外就是多年从事电影领域的资深记者。国内的影评人数量并不多,而且风格、能力也大相径庭,那么他们的一篇影评就真的能够左右电影市场么?

这个问题的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当然不排除有部分影评人涉及到利益因素会选择为某些电影撰写一些“偏见”性文章,或者称之为洗白文、抹黑文。随着电影市场内炒作之风的盛行,这种文章越来越容易被观众所辨识出来,而且对于电影艺术而言,所谓“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各取所言,所以自然允许出现不同的观点。由于每个人的价值观、个人经历等都有所不同,有人认为一部电影好看,有的人认为这部电影不好看,有的人看重技术和画面,有的人偏重剧情,都是理所应当的。所以对于一部电影的看法,并非一个影评人的一篇影评所能判断的,从各类电影网站的评价以及社交网站的交流中也能够印证这种观点。虽然正在热映的影片有可能出现水军的“五毛评分”,但是回看老电影不难发现,影片的好坏绝大多数来自于观众自发的评价,对于经典的电影评价还是比较一致的, 对于“烂片”而言,不仅影评人会进行批评,观众也不会刻意打较高的分数。因此,影评人影响中国电影工业,甚至说让观众和国产电影产生了信任危机的说法站不住脚。

谁撕裂了电影和观众的信任

既然影评人无法成为左右电影工业的主要原因,那么近些年来电影市场出现的扭曲乱象又是源自何人?有些问题要从产业本身寻找原因。2015年,中国电影市场迎来了井喷式爆发增长,全年票房突破了440亿元。一个又一个爆款现象级电影不断冲击着票房纪录,让业内人士欢欣鼓舞,同时社会各界也对中国电影充满期待,中国电影崛起的英姿成为了让国人骄傲的资本。

然而好景不长,2016年初,《叶问3》被爆出票房造假引起了政府的重视,随后重拳出击,全面整治票房造假、“幽灵场”等电影乱象。随后的戛纳电影节上,中国电影销声匿迹,暑期档再无爆款,国庆档票房缩水都引起了电影市场的惊恐,仿佛一时之间电影产业从万众期待的国民产业掉入了发展泥沼无法自拔。对于电影产业2016年的低迷,总结认为影评人的评价体系让观众和电影之间产生了间隙显然是不负责任的。还要从电影市场本身的原因来看。

首先,2015年的电影市场大爆发让很多资本开始关注这块领域,热钱的流入加速了产业内的浮躁,一部影片更多的关注于能挣多少钱,而不是有多少艺术性,当商业属性大于艺术属性时,质量的粗糙遭到影迷的过低评价本就无可厚非。其次,对于很多电影制作方而言,为了保证能够为投资方交出满意的答卷,操纵电影评价,恶意刷高或者刷低电影评分,让评价水军横行在电影评价体系中,很多评价很高的电影观众被吸引进电影院结果反响平平,甚至恶评如潮,造成了观众不再信任电影的评价,所说的观众和国产电影之间的不信任也缘于此。最后就是电影人本身的技术问题,中国电影已经拥有111年的历史,但是和世界电影发达的国家相比,中国的电影技术和剧本技巧等方面还并不成熟,在全球文化大融合的时代背景下,优秀的外国影片大量输入,影响国内观众,在对比之下,中国电影质量不过硬的缺点显现出来,对于国产电影的信心也在不断地冲击下慢慢流失。

中国电影未来路在何方

2017年已经到来,在经历过冰火两重天之后,中国电影市场将会回归理性。2016年的票房增长放缓势必将淘汰一大部分圈热钱的资本。热钱资本当中,很多投资者并没有电影方面的经验,专业度不够,只是单纯地看到了电影市场的蛋糕很大,便匆匆进场想要分得一杯羹,从另一方面拉低了电影的质量。在经历过2016年的冷却之后,“门外汉”将会在2017年逐渐被淘汰,更专业化的资本方和从业人员势必将成为整个电影产业的中流砥柱。

对于电影从业者而言,随着中外合拍片,尤其是中美合拍片的大量涌现,越来越成熟的工业化运作模式将会流入业内。不管是技术领域还是技巧方面,中国电影人都将会在和好莱坞制作单位的合作中学习到世界先进的电影技术,进一步推动中国电影产业的进步。同时这也对于电影从业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众多合拍片的发布会或者演员采访中,从导演、编剧到演员、制片都对好莱坞的工业化流水作业给出了高度的评价,由此可见,虽然目前来看合拍片尚未出现国民级爆款电影,但是对于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贡献是巨大的。值得一提的是,随着“一带一路”的深入推进,中国电影走向世界并学习世界的机会将会更多,技术的提升也将会更加迅速。

2017年观众看电影之前会不会先看影评?答案显而易见,虽然目前电影评价体系还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因素,比如单说情感不分析技术、资本操作的片面评价等,但是国内的影评体系绝大部分还是相对客观地反映出观众对电影的看法。而且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电影评价体系以及看电影前先看评价已经成为了人们必不可少的消费习惯。因此对于电影评价体系而言,虽然其无法左右整个电影产业,但是对于一部或者几部电影而言还是至关重要的。影评人要以身作则,排除资本的因素,作为独立的影片评价者对影片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向观众提供客观参考,对于电影制作单位,雇佣水军抬高或降低某部影片的评价行为可以制止了,观众已经具有独立的判断能力,对于好片还是烂片自有评断。而对于观众而言,对于国产电影不必大呼失望,电影进入中国的一百多年中,中国电影诞生过众多世界级影响力的优秀作品,即便是现在,国产电影虽然确实处于一种浮躁期,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产业的发展,中国电影依然会散发出属于自己的光芒。

2016年年底,中国大银幕的保有量已经成功超越美国,成为世界最多的电影银幕国家,而中国成为世界最大的电影市场也指日可待,如此广阔的市场前景为优秀的电影人和电影提供了优渥的土壤环境,相信国产片也将随着中国电影市场而快速崛起。

责任编辑:陈莉(QC0002)作者:马思遥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