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人图志】马玉琪:我一辈子只做一件事,那就是京剧

2016-12-06 08:32 千龙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朱红色的铁门两侧各蹲着一只半米高的石狮子,这是著名京剧演员马玉琪的家。

马玉琪老师专攻京剧小生,偶尔也反串旦角,12岁考入中国戏曲研究院北京市戏曲实验学校。学艺八年,他先后师从陈盛泰、肖连芳、赵桐珊等老艺人,并拜小生泰斗叶盛兰为师,成为叶先生入室弟子。至今,马老仍每日吊嗓子、踢腿、排戏,活跃在京剧的舞台上,他用一辈子的时间去做一件他喜爱的事,那就是京剧。

十一月上旬,马老结束他在正乙祠戏楼的又一轮演出后,接受了千龙网的采访。上午九点,记者踏入马老的家,刚进大门儿,差点被冲天的狗叫声吓出去。来之前就听说马老养了好多动物,有猫,有狗,还有孔雀,想着都热闹。等真见着了,发现何止是热闹,在高门小院内,黄透的落叶躺在地上,一个人和许多动物安静又嘈杂地生活在一起,像是世外桃源。

65159859729835438_副本

马玉琪老师怀抱着咪咪,跟记者聊起过去的故事。千龙网记者 陈健男 摄

成为梅兰芳、成为马连良、成为周信芳,就是他们的信仰

穿过热情又喧闹的动物们,三只狗追着记者上到二楼,家里的装修布置都是北京老房子的样子,一进屋一个大条案一张八仙桌两张椅子,落地罩、格栅、架子靠,一样不少。满屋子的老照片、字画和古董,满室古韵。

“你稍坐,我喂喂猫。”马老招呼着记者,一边叫着猫儿们的名字,唤它们吃食。等喂完了猫,马老怀抱咪咪坐了下来,聊开一段过去的时光。

耳濡目染,十二岁那年,马玉琪突破重重选拔,考入中国戏曲学院的前身,当时的中国戏曲研究院北京市戏曲实验学校学习。进了这个学校,学了戏曲,都想站在中间儿,谁也不想跑龙套。

“我们那时候的学习目的很明确,唱老生的要成为马连良、周信芳,唱旦角的要成为梅兰芳,唱小生的要成为姜妙香,成为叶盛兰,都有这样的目标。做到做不到是一回事儿,但我会往这个方向努力。”

那时候学校的学习氛围很好。当时的院长是梅兰芳,副院长是程砚秋,校长是王瑶卿,副校长是刘仲秋、史若虚,学校里的老师也都是全国著名的戏曲艺术家,水平很高,如谭小培、贯大元、鲍吉祥、肖长华,还有茹富兰、于连泉、黄永霓(雪艳琴)、池月亭、尚和玉、郝寿臣,等等,他们中有许多人长期活跃在当时的戏曲舞台上,甚至还有一些清末经常进入清宫给慈禧太后表演的演员。

马玉琪学艺八年师从五个老师,进行多方面的学习。那时六点半起床,活动活动喊喊嗓子,早饭后就是专业课——身段课、把子课、短剧课、基本功课,然后再上两节文化课。当时的授业完全是口传亲授:“老师会先给我们讲剧情故事、本剧艺术特色、人物内心形象以及出场心情。这之后,我们背唱词儿,背熟之后学习上韵,然后学唱,老师唱一句学一句,我们学唱时特别注意老师的口形和发音吐字、偷气换气方法,唱熟了后就可以下地学身段、表演,熟练后,各行合组排练。至此,一出戏完成。”那时学校已有教研室,学生们在学一出戏前,老师已经基本把全剧剧本改好,比如碎场子等不影响剧情的部分可去掉就去掉。完成一出戏需要一个学期,大概半年。所以那个时候教得精,学得也精。

当时的师生之间关系也非常好,马玉琪跟叶盛兰先生学唱戏,没给叶先生一分钱,叶先生还得管饭,而且对马玉琪各方面都很关心,希望弟子在艺术上有所突破和成长。另一位老师陈盛泰还会自掏腰包带着包括马玉琪在内的几个学生到饭馆吃饭,吃完饭还会留影,对学生们真是非常好。

273311184994571025_副本

说起当年学戏的时光,马玉琪老师整个人都精神奕奕,分外健谈。千龙网记者 陈健男 摄

161876071446395399_副本

一个人,一些动物,生活简单而温暖。千龙网记者 陈健男 摄

IMG_20161117_111817_副本

陈盛泰老师请学生们吃完饭合影(后排左数第三个为马玉琪老师)。 千龙网记者 王双 摄

中国戏曲学院教师_副本

据马玉琪回忆,他们学校的老师都是全国著名的戏曲演员,有不少人长期活跃在当时的戏曲舞台上。千龙网记者 王双 制图

责任编辑:张露汀(QC0001)  作者:王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