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永元、刘震云共话“口述历史在中国”

2016-11-12 10:32 千龙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11月11日,第二届“口述历史在中国”学术研讨会于中国传媒大学崔永元口述历史研究中心开幕,崔永元发言。千龙网记者 张嘉玉摄

11月11日,第二届“口述历史在中国”学术研讨会于中国传媒大学崔永元口述历史研究中心开幕,崔永元在开幕式上发言。千龙网记者张嘉玉摄

千龙网北京11月12日讯(记者 张嘉玉)11月11日,第二届“口述历史在中国”学术研讨会于中国传媒大学崔永元口述历史研究中心开幕,口述历史研究中心创始人崔永元、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钱文忠、英国口述历史先驱Paul Thompson等学者现身。11日至13日,百余位研究者将共同探讨“口述历史的教育与普及”。

11月11日,第二届“口述历史在中国”学术研讨会于中国传媒大学崔永元口述历史研究中心开幕。图为刘震云。千龙网记者张嘉玉摄

开幕式上,刘震云也通过视频表达了对口述历史的见解:“历史会留在公众的记忆里,也会留在个人的记忆里。个人回忆的历史比公众的历史有时候会更真实、深入、人性、广阔和长远。”他认为,口述历史可以把人内心中不为人知和被人忽略的那些情感,以及历史中复杂纷繁的东西呈现出来。

学术研讨会集结专业学者,包括新加坡国家档案馆口述史中心高级研究员赖素春、中国电影资料馆研究员陈墨、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雷颐、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Thomas B Gold、崔永元口述历史研究中心首席记者张钧和郭晓明等。

学术研讨会分为“圆桌讨论”和“专场研讨”两大版块。在“圆桌讨论”环节,学者将就《口述历史写作――从记忆到文本》《青少年口述历史的多维实践》发言。在“专场研讨”环节,将由向口述历史研究中心提交论文的发言人就论文题目进行论述,再由专家评议。论文作者包括独立学者、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生等。“专场研讨”包括《口述历史理论与方法论》《口述历史领域个案研究》《口述历史教育与公共传播》3个主题。

崔永元不仅希望口述历史研究中心成为学术的乐土,还希望坐落在大学里的研究中心能够接接地气、攒攒人气。“我还希望它是孩子们的乐园。哪怕孩子们到这儿来谈恋爱呢,我们都欢迎。增加人气,慢慢地就会有更多的人知道口述历史是怎么回事,然后可能就开始热爱上。让全校的师生、附近院校的师生、让社会上所有人知道崔永元口述历史研究中心所有的场所都是免费的,欢迎大家到这里来做活动。”

钱文忠认为崔永元的影响力为口述历史研究增加了公信力,加上中国传媒大学口述历史研究中心的建立,使中国的口述历史研究取得极佳的发展。在此基础上,钱文忠希望可以快速构建起一个口述历史学专业的教育体系。

第二届“口述历史在中国”学术研讨会是“口述历史国际周”的系列活动之一,由中国传媒大学崔永元口述历史研究中心联合北京市永源公益基金会、中国传媒大学艺术学部艺术研究院及温州大学口述历史研究所主办。

11月11日,第二届“口述历史在中国”学术研讨会于中国传媒大学崔永元口述历史研究中心开幕。《述林1:战争阴云下的年轻人》主编张钧介绍新书。千龙网记者 张嘉玉摄

相关链接

近期,崔永元口述历史研究中心推出《述林1:战争阴云下的年轻人》及《口述历史在中国(第一辑):多元化视角与运用》。

《述林1:战争阴云下的年轻人》崔永元口述历史研究中心团队成员采访抗日战争的亲历者及其家属,记录21位老人对抗日战争的点滴回忆。迁徙漂泊、辗转求学、敌后杀敌、远征缅甸、文艺抗敌等属于世纪老人的青春记忆,勾画出一幅普通民众的抗日战争史。

《口述历史在中国(第一辑):多元化视角与运用》是第一届“口述历史在中国”国际研讨会征文集,论文作者来自中国、印度、美国等多个国家和地区,既有资深专业学者,也有普通从业者,国际口述历史协会时任主席Indira Chowdhury为本书作序。本书从多元化的视角呈现口述历史在中国的理论与实践现状,既有学科前沿的剖析,也有实际案例的解读;既有口述历史方法论指导,也有口述历史记录文本,是一部可读性较强的专业性学术读物。

《述林1:战争阴云下的年轻人》与《口述历史在中国(第一辑):多元化视角与运用》。千龙网记者张嘉玉制图

责任编辑:王双(QJ0015)  作者:张嘉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