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爱我吗?你到底爱我什么?

2016-11-07 13:48 千龙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你到底爱我什么?他的回答竟感动了几代人……

恋爱中,沉醉在幸福中的女人往往会不厌其烦地问一个问题:

“你爱我吗?你到底爱我什么?”

文艺女青年张兆和也不例外,当她把这个问题抛给了丈夫,文学大师沈从文时,他竟然这样回答:

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

看过许多次数的云,

喝过许多种类的酒,

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

没有华丽的辞藻,却隐藏了太多的浓情蜜意。沈从文和张兆和的爱情故事,从上海到青岛至北京,从“顽固地不爱”到“顽固地爱”,在旁人看来是一路的刻骨铭心。然而,时间流逝,空间移转,他们又经历过怎样的百转千回?

凡事都有偶然的凑巧,结果却又宿命的必然。

时光倒退到1928年。

经徐志摩介绍,沈从文走进了上海中国公学大学部,主讲一年级现代文学。而在听课的学生中,有一位面目秀丽,身材窈窕,性格平和文静,被学生公认为校花的学生,她就是张兆和。

那年,二十六岁的教师沈从文对十八岁的学生张兆和就这样一见倾心。

张兆和的美貌和沉静,深深地吸引着沈从文。然而用情至深的他,竟然一时不知如何外在表达。索性,借用纸笔写起情书来,而且一发不可收拾了。

“一个女子在诗人的诗中,永远不会老去,但诗人他自己却老去了。我想到这些,我十分犹豫了。生命是太脆薄的一种东西,并不比一株花更经得住年月风雨,用对自然倾心的眼,反观人生。使我不能不觉得热情的可珍,而看重人与人凑巧的藤葛。在同一人事上,第二次的凑巧是不会有的。”

可是,面对沈从文一封又一封炽烈浪漫的表述,张兆和却紧张得不知所措,最后竟无动于衷、置之不理了,而这更使沈从文愈发的不安焦躁。不久,此事在校园传开,张兆和的几位女友劝她说:“你赶紧给校长讲清楚,不然沈从文自杀了,要你负责。”于是张兆和带着一摞情书,急忙找到校长胡适,怯怯地说:“你看沈先生,一个老师,他给我写信……我现在正念书,不是谈这事的时候。”没想到胡适却微笑着说:“这也好嘛!他的文章写得蛮好,可以通通信嘛。”

可张兆和仍是“顽固地不爱他。”

胡适对沈从文无奈地叹道:“这个女子不能了解你,更不能了解你的爱,你错用情了。”然而沈从文就是不放下他那乡下人特有的韧劲,锲而不舍地追求他的爱。

终于,他顽固地用了长达三年零九个月的时间,融化了同样顽固的心。

1933年的夏天,沈从文辞去青岛大学教职,与张兆和来到北京。9月9日,他们在北京中央公园水榭宣布结婚,有情人终成眷属。

正是在爱情和京城环境的侵染下,这年深秋,沈从文开始写他的代表作《边城》,并于1934年初春完成,自此逐渐走向了文学创作的高峰。

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沈从文曾化装南逃,张兆和带着两个孩子留在了北京。后来几经周转变革,1953年,回京的沈从文携家搬到东堂子胡同,这一住就是近三十年。

沈从文为文学奉献的一生,也是与张兆和分分离离的坎坷一生。

(当年他们居住的是里院靠东头的北房三间)

然而,曾几何时,他们的爱情甜酒竟也变了味。开在信纸上的爱情之花,在柴米油盐中似乎不能依然绽放了。也许,在面对张兆和时,沈从文是自卑的,婚后,这种情况依然没有得到改变。即使沈从文依旧疯狂地爱着张兆和,但兆和的反应有时却颇为冷淡。抗战爆发后,沈从文和几个知识分子辗转南逃到了昆明,去西南联大教书。但兆和却不愿离开北平,虽然后来带着两个儿子龙虎兄弟去了昆明,却不与沈从文住在一处。

感情在不知不觉中出现了裂缝,红颜知己高青子的出现也曾让这段婚姻出现了短暂的危机,但高青子随后选择了她在《紫》里写给璇若的结局:就像一颗流星匆匆划过天空!”他们的生活复归平静。

后来的故事,依旧曲折,他们搬回到了北平,一起经历了新时代的到来,日子有苦也有甜。1988年5月10日,沈从文去世。把无限的眷恋留给了白发苍苍的兆和—他一辈子的女神。 张兆和也开始整理沈的信件和一些文字,编成《从文家书》,在这一过程中,她才真正懂得和理解了陪伴她六十多年风雨丈夫的内心世界。

沈从文对张兆和的爱,深深体现在他优美的文章里。“在青山绿水之间,我想牵着你的手,走过这座桥,桥上是绿叶红花,桥下是流水人家,桥的那头是青丝,桥的这头是白发。”

“一个女子在诗人的诗中永远不会老去,但诗人,他自己却老去了……”当这首诗中的女子在现实里老去时,别人指着“他”的肖像问病床上的她,“认识吗?”但她已说不出“他”的名字。

2003年的春天,她93岁。一个月以后,她阖然长逝。在她闭眼的那一瞬间,不知她是否记起那个为她写下那么多美文、并携手共度55年的男人。

我明白你会来,所以我等。

——《雨后》

倘若你的眼睛真是这样冷,在你鉴照下,有个人的心会结成冰。

——《月下》

我原以为我是个受得了寂寞的人。现在方明白我们自从在一起后,我就变成一个不能同你离开的人了。

——《致张兆和的情书》

也许,历经沧桑后的理解和懂得,是他们彼此陪伴漫长岁月的人生感悟,也是爱情中最为难珍贵的吧。

责任编辑:姚飞(QX0017)  作者:华欣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