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笔下的京味儿自然流露” 叶广芩文学创作研讨会举行

2016-10-24 16:52 千龙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wwzjy20161024002

2016年10月24日上午,“北京十月文学月·叶广芩京味文学创作研讨会”于北京出版集团举办。千龙网实习记者许珠珠摄

wwzjy20161024004

2016年10月24日上午,“北京十月文学月·叶广芩京味文学创作研讨会”于北京出版集团举办。图为叶广芩。千龙网实习记者许珠珠摄

千龙网北京10月24日讯(记者 张嘉玉)2016年10月24日上午,“北京十月文学月·叶广芩京味文学创作研讨会”于北京出版集团举办。研讨会上,不仅作家、编辑、评论家就叶广芩作品的文学价值进行研讨,来自戏剧圈的导演、演员、制片人也向叶广芩作品对戏剧的滋养做出肯定。来自书友群“豆汁记”的粉丝更为叶广芩送上了自制礼物——叶广芩作品年表。

当天,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阎晶明、《文艺报》总编辑梁鸿鹰、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院长任鸣、北京出版集团总经理、十月文学院院长曲仲出席会议并讲话。隋丽君、张陵、关纪新、解玺璋、胡殷红、高叶梅、施战军、赵晏彪、赵勇、刘大先、付秀莹、石一枫、杨庆祥、岳雯等文学专家以及电视连续剧《茶馆》和《全家福》的制片人李功达、责任编辑阮丹娣,以及著名演员冯远征和部分读者代表出席了会议,共同研究叶广芩的京味文学创作。此次研讨会由北京作家协会秘书长王升山主持。

wwzjy20161024005

2016年10月24日上午,“北京十月文学月·叶广芩京味文学创作研讨会”于北京出版集团举办。图为演员冯远征。千龙网实习记者许珠珠摄

文字改成戏散发浓浓京味儿

研讨会上,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院长任鸣、演员冯远征、电视连续剧《茶馆》《全家福》制片人李功达、电视连续剧《茶馆》《全家福》责任编辑阮丹娣等戏剧专业人士点赞叶广芩文学作品。

“叶广芩老师还有一个身份,是我们人艺的名誉编剧。作为一个导演感性地说,拍叶广芩老师的作品,我心里特别的踏实。因为有一些作家写京味的时候,感觉到他是刻意追求,叶广芩老师是自然流露的,不会认为有任何的穿帮,而且觉得很踏实、很地道。戏剧如果没有强有力的文学、文本进行支撑,就剩下玩儿形式了,就剩下耍了。”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院长任鸣说。

任鸣、冯远征与叶广芩结缘于《全家福》,这部文学作品被人艺搬上话剧舞台。冯远征塑造《全家福》中王满堂的人物形象,并因此获得梅花奖、文华表演奖等。

冯远征说:“她的语言不低俗、非常的干净,我觉得有贵族气。那些小人物的语言说出来也是让你听起来很悦耳,但是并没有离开那个人物。我演过《全家福》以后,我自己对叶广芩老师的作品特别喜欢。《全家福》能给我带来很多荣誉、奖项,其实也托福于叶广芩的剧本。一个好戏的诞生就是剧本。我有时候跟年轻演员讲你们演京味戏的时候,一定要多看。北京的语言是分地域的。皇城一定要看叶广芩老师的,你就能够感受到北京过去的贵族是怎么生活的。”

李功达说:“叶广芩老师是京味文学里的曹雪芹。她写老百姓,如果老百姓吃不上一顿饭,工农作家会写得满腔仇恨,可是叶老师写得却是充满了同情,又不失从容。描写恶势力的时候也不是不共戴天的仇恨,而是轻蔑一笑,甚至描写他们的嘴脸。我觉得这是贵族气,我觉得真正把大作品写出来需要贵族气。”

wwzjy20161024003

2016年10月24日上午,“北京十月文学月·叶广芩京味文学创作研讨会”于北京出版集团举办。图为中国作家协会创研部副研究员岳雯。千龙网实习记者许珠珠摄

在时空中讲述北京故事

同为京味儿作家的邓友梅通过电话表达了自己对叶广芩“京味文学”的看法:“北京话,北京故事,叶广芩真正是这方面的作家。写京味小说的作家不少,都是作秀。而叶广芩写出北京人的心灵感度、北京人的文化底蕴,真正写出北京人生活,她的作品很值得研究,很值得宣传。”

谈到叶广芩作品中的空间处理时,文学评论家梁鸿鹰说:“她的文学创作有三块地理空间:陕西、北京、日本。这三个地方实际上是她人生最重要的三个地理存在,尤其是里面以陕西和北京题材为多。她的这些作品真诚地记录了自己在这三个地方的人生经历,倾诉了自己的人生理想和她的追求。她不是那种高高在上的所谓知识分子的写作,她要把你推得很远,而恰恰相反,她的所有创作都是跟你达到心心相通,我觉得这也是很了不起的东西,是一个很智慧的东西。”

中国作家协会创研部副研究员岳雯注意到作品中的时间维度,她说:“我觉得叶老师好像总是有一双能够穿越历史障碍的一双眼睛。我们今天看到东直门地铁的时候,她可能看到的是东直门的城楼。我们今天在金台夕照地铁站说是一个站点的时候,她看到的是一个小土台子太阳照的场景。就是在她的小说过去和现在始终是存在的,这样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不断变化和生长的北京。”

叶广芩说:“在传统的大家庭里边成长,家教是非常严格的,举手投足必须要有规矩,说话要学会掌握尺度,不管什么时候都不能荒腔走板。但是我长在了新社会,偏偏有我母亲、南营房的一个穷丫头,从而使我有了另一番性情和见识,让我体会了北京人生活的另一面。朝阳门外贫穷之地、呛了花椒油的疙瘩汤、还有送来一把青枣的邻居……无不给了我善良、温暖,给了我谦恭、平和。儿时的性格走南闯北,即便是白发丛生,也是无法改变的,这是生活的烙印。北京的文化应该是任何地域都无法替代的,北京的亲情更是让人难以割舍的,这都是我走到哪里都忘不了古都的原因。对北京的爱是难以说清的。同时,一种责任也重压在肩头,这是作家的责任,是赤子对于家乡的责任,这责任直到永远。”

wwzjy20161024006

2016年10月24日上午,“北京十月文学月·叶广芩京味文学创作研讨会”于北京出版集团举办。“豆汁记”粉丝代表王爱国送给叶广芩自制的作品年表。千龙网记者鄂晓颖摄

wwzjy20161024001

2016年10月24日上午,“北京十月文学月·叶广芩京味文学创作研讨会”于北京出版集团举办。“豆汁记”粉丝代表王爱国送给叶广芩自制的作品年表。千龙网实习记者许珠珠摄

“豆汁记”书友:我们永远支持她

叶广芩有自己的书友群,名叫“豆汁记”。书友群的粉丝也来到现场,并送上了他们的心意,即一份自制的叶广芩作品年表。

粉丝代表王爱国说:“我们整理了一份叶老师的作品年表,这里涵盖了叶老师从事文学创作以来到现在公开发表的作品和公开出版的著作。希望叶老师在今后的日子里能够笔耕不辍,能够让我们年表出第二集、第N集。最后我重复一下我们的群里的口号:我们永远支持她,因为我们爱她。”

叶广芩说:“为什么名字叫豆汁记啊?豆汁品味像文学作品一样,好作品就是说不清韵味,你个人去体会吧。在豆汁记里这些群友们的名字也都是吃食,像馒头、窝头、还有丸子、肘子等等。我进入他们豆汁记群之后,我觉得确实我的文化跟这些年轻人比是差远了。在这个群里面不乏博士、硕士。这么年轻的年轻人对北京文化的喜爱,我觉得对于我来说是一种鼓励,是一种支持,更是一种欣慰。这是时代的馈赠,这是网络的馈赠,现代科技进步的馈赠。”

据悉,本次活动由北京作家协会、十月文学院、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十月杂志社联合举办。

责任编辑:张露汀(QC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