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京城】首博“大元三都”展重现元代社会生活画卷

2016-09-09 15:51 千龙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千龙网北京9月9日讯(记者 纪敬)“大元三都”展于9月9日至12月9日在首都博物馆一层B展厅展出,首都博物馆秋季特展也由此拉开帷幕。

“大元三都”展从全国14家文博单位借调了160余组件精美文物,同时也充分利用首博的馆藏资源。以都城的选址和建设开篇,以都城内皇室贵族、平民百姓的生活为主题,向观众展示一副全景式的、生机盎然的元代社会生活长卷。

59
“大元三都”展于9月9日至12月9日在首都博物馆一层B展厅展出,首都博物馆秋季特展也由此拉开帷幕。千龙网记者 纪敬摄

60
地狮角石 北京市海淀区新街口西菜窖城墙下出土 千龙网记者 纪敬摄

64
仪仗俑,河南省焦作市靳德茂出土,陶俑是我国出土的第一套完整的元代出行仪仗陶俑方阵。千龙网记者 纪敬摄 

都城遗址

“设邦建国 以为天下本——都选址与建设”主要以模型、图版、多媒体和文物相结合,全面展示三都在选址和建设中的特点,并介绍三都建设中的著名设计师、建筑家。元朝,忽必烈于1271年改国号为大元。“大元”取自于《易经·乾篇》的“大哉乾元,万物资始”。

元上都位于当今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的金莲川草原上。1256年,忽必烈命令刘秉忠在其驻地附近占卜吉祥,选择地点,兴建新城。竣工以后,新城被命名为开平府。中统四年(1263年),忽必烈正式定开平为上都,也就是世称的元上都。

元大都如今位于北京城区内。大都城始建于至元四年(1267年),至元十三年(1276年)“大都成”。大都的主要设计者还是刘秉忠,郭经纬、赵秉温、张柔、张弘略父子、段桢、郭守敬、杨琼,以及尼泊尔人阿尼哥也参与到了都城的设计中。

元中都位于河北省张北县城西,处在北京通往内蒙古的要道上。元武宗海山于1307年下令修建中都,直到驾崩,中都一直处于建设中。1311年,储君爱育黎拔力八达(即后来的元仁宗)下令罢城中都。虽然中都作为都城时间不长,但是在元人官修《经世大典》中将之于大都、上都并列。

62
天蓝釉连座瓶 河北省保定市满城岗头村张弘略墓出土 千龙网记者 纪敬摄

61
龙泉窑荷叶龟纹碗,河北省定兴县河内村张弘范家族1号墓出土,此碗口沿呈荷叶形纹、青釉、内底部有凸起龟形纹。千龙网记者 纪敬摄

65
金鱼饰  敖汉旗博物馆藏 千龙网记者 纪敬摄

66
     舞蹈俑,此俑头戴多瓦楞帽,身穿方领窄袖袍,足穿毡靴,外套无袖的辫线袄子,腰中系带,侧挂如意荷包。俑眉清目秀,头右倾,右上扬,左手握拳腰肢扭动,脚步仿佛随着音乐翩翩起舞。此舞姿常见于元代墓葬壁画中。千龙网记者 纪敬摄

贵族生活

元代人王恽记载:“国朝大事,曰征伐,曰搜狩,曰宴飨,三者而已。”事实上,为了统治整个帝国,元朝还有两都巡幸的这一重大政治活动。此外,皇室贵族也有生老病死、婚丧嫁娶。由于他们掌握巨大的权力和财富,他们的生活与普通百姓有天壤之别,即如诗人所感慨的“人间天上无多路,只隔红门别是春”。这一部分以朝会、宴会、两都巡幸和祭祀丧葬为线索,通过精美的文物组合,介绍元代皇室贵族的生活。

值得关注的是皇室举办宴会时,皇室成员和贵族们都会穿上同一颜色的“只孙”服。“只孙”服的材质根据出席者身份地位不同而不同。皇帝冬季服装分十一等,而官员冬服分9等,夏服分14等。命妇(受封的贵妇)服装首饰分三等。上图这款金鱼饰就是贵妇人佩戴的。

63
铁煤炉,北京市海淀区西直门后英房胡同出土。这是烧煤的火炉子,表明当时北京地区已经开始烧煤火了。千龙网记者 纪敬摄

67
铁盔,内蒙古博物院藏,首博讲解员介绍这是火锅最早的雏形,足够有想象力吧。千龙网记者 纪敬摄

寻常人家

手工业的发达、商业的拓展以及交通运输发展,使元代城市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都城之内,除了皇族和官僚以外,还居住着数量庞大的普通市民。他们忙着生计,遵循着婚丧嫁娶的旧有习俗,重要日子则到神前或寺里礼拜诵经,有闲时也到勾栏与瓦舍中看几台戏,逛逛市场。都市里的繁华景象给来自欧洲的旅行家们留下了深刻印象。这一部分以“吃穿住用行”以及“娱乐”、“信仰”为单元,分别用实物展示元代平民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

城市中人口集中,做饭取暖都需要耗费大量燃料。元代时期,就全国的城市而言,主要燃料是木炭和柴草。例如上都的居民主要烧松柴,樵夫们用车将柴草拉到上都。“燕都百万家,借尔作樵薪”,指的就是苇草。另外,大都已经开始使用煤为燃料,并在修文坊前面设置煤市。

再来两件萌物

68
陶猫头鹰 西安博物院藏 千龙网记者 纪敬摄

69
陶猫,陕西省西安市郊鑫元小区出土,猫作为家养动物常出现在宋元时期的绘画及壁画中,但其陶塑模型在目前发现的元墓中并不多见。千龙网记者 纪敬摄

责任编辑:王双(QJ0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