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8月18日),第五届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在人民大会堂拉开序幕。在开幕演出中,14个节目呈现了五十六个民族的风采,表现出“民族一家亲、共筑中国梦”。
中央民族歌舞团团长丁伟连续四届担任开幕式总导演,他说:“此次开幕演出有时代性、民族性、观赏性,除了歌舞情景剧之外,还首次将少数民族体育项目搬上舞台,是历届演出中涵盖节目最为丰富的。”随着序幕拉开,43台剧目也从即日起至9月14日在北京保利剧院、中国剧院、天桥剧场、天桥艺术中心、民族剧院、梅兰芳大剧院、民族文化宫大剧院、国家话剧院剧场等剧院演出。本届少数民族文艺会演不仅主题鲜明、题材多样,少数民族的特色也极其鲜明,每一部作品都代表了本民族的精品。
特色剧目
■江苏省代表团舞剧《英雄·玛纳斯》
“私人定制”柯尔克孜族服饰
◎剧情介绍:长篇史诗《英雄·玛纳斯》以玛纳斯及其子孙共八代人为主线,叙述了柯尔克孜族人民抵御外侮、保家为民的英雄业绩和忠诚、勇敢、包容的伟大精神。该剧分为《血色巨子》《磨劫励志》《民族之光》和《子孙万代》四幕,主要表现了玛纳斯从出生到创立柯尔克孜族、从戎马征战到追求草原和平的一生,具有浓厚的柯尔克孜族气息。
◎看点:舞剧《英雄·玛纳斯》由江苏省无锡市演艺集团有限公司与新疆阿合奇县歌舞团联合创作演出,邀请国内一流专家精心打造,希望通过此剧更好地挖掘史诗的丰富内涵和艺术特色,更好地促进新疆与内地之间、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和情感交融。在演出中,赛马、牧羊这些充满民族特色的活动都以舞蹈的形式呈现,库姆兹和口弦琴等柯尔克孜族喜爱使用的乐器都纷纷搬上舞台。演员们穿的服饰也都是柯尔克孜族“定制”,舞剧中各种文化元素完全来自柯尔克孜族习俗。
◎演出时间:8月18日、19日
◎演出地点:民族剧院
■四川省代表团歌剧《彝红》
布拖高腔再现民族壮举“彝海结盟”
◎剧情介绍:1935年红军长征过凉山,刘伯承将军与彝族头人果基小叶丹在彝海边歃血为盟,建立了第一支少数民族地方红色武装,留下了一面见证“彝海结盟”的旗帜。彝家姑娘妮扎嫫在成人礼当天从家中出逃,遇见了红军战士天红。天红与彝族青年拉铁结下了兄弟般情意。红军顺利过凉山后,天红留在彝区继续开展革命工作。5年后,妮扎嫫在婚礼上为心中的爱情再次出逃。为了给果基小叶丹夫人传递消息,天红与拉铁牺牲在大凉山这片土地上。妮扎嫫为掩护果基夫人脱逃,也牺牲在枪口下。为了实现丈夫对将军的承诺,果基小叶丹夫人将这面旗帜缝在百褶裙里,直到1950年,亲手交给了中国人民解放军部队。
◎看点:歌剧《彝红》是浪漫与传奇有机的结合,其音乐原型素材均来自于凉山彝族典型的传统民歌。比如,有凉山布拖县著名的布拖高腔,有美姑县的《哭嫁挽留歌》《叙事歌》《敬酒歌》《贺年歌》等。在《彝红》中,传统彝族民歌的压抑、缠绵、悲泣的层面被消解、剔除了,而代之以优美、抒情、明朗、奔腾、激情、流畅而华丽的音乐审美情愫。这些,在《彝红》剧中的“吟唱者”唱段、不同的角色唱段和交响管弦乐的伴奏织体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与明显。剧中的合唱、独唱、二重唱、三重唱更强化了戏剧性的表现,加深了人物性格、心理描述和环境气氛的塑造与烘托。
◎演出时间:8月17日、18日
◎演出地点:天桥艺术中心
■安徽省代表团泗州戏《绿皮火车》
不拘泥于传统 泗州戏向现代审美靠拢
◎剧情介绍:畲族姑娘蓝小惠在城里花店打工,与城市阳光男孩孟歌一见钟情,陷入热恋之中,但传统世俗的观念试图拆散两人的爱情。过年时,小惠离开孟歌,踏上了回家的绿皮火车。
绿皮火车是农民工的专列,各族的农民工满怀喜悦地走在回家路上。他们乐观开朗,当发现蓝小惠这个忧伤的姑娘后,为她打开了心窗,小惠在绿皮火车上萌生新的希望。孟歌也冲破世俗的束缚,在除夕夜来到了小惠的家乡。
◎看点:泗州戏擅长演唱农村题材的生活小戏和现代戏,而《绿皮火车》把艺术的触角伸向了更广阔的天地,扩大了泗州戏的表现领域。本剧的演员大量运用了四台角、旋风式、燕子拨泥、凤凰双展翅等戏剧动作,生动地表现了他们的质朴,同时又极富地域特色,但《绿皮火车》没有局限于泗州戏传统技艺的展示,双人舞、现代舞舞蹈语汇在剧中大量出现,现代表演语汇、表演动作在丰富舞台表演的同时,向现代审美、年轻观众靠拢。
◎演出时间:9月5日、6日◎
演出地点:长安大戏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