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让你“再认识李小龙” 功夫皇帝李小龙的诗和远方

2016-07-25 08:00 北京青年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新书让你“再认识李小龙”

“风和雨愉快地嬉戏,窗外的一片微黄的叶子,绝望地依附在枝丫上。我摘下叶子,给了它一个家,把它放在了书里。”

“你以为他是一介武夫,其实你根本不了解他。”这是印在中信出版集团不久前推出的新书《再认识李小龙》封面上的一句话。恰如这句话总结的那样,本书借由对李小龙研究专家约翰·里特和著名导演徐浩峰的采访,并通过综合整理收集自香港文化博物馆、顺德李小龙纪念馆、李小龙基金会及美国旧金山市国立档案馆等的大量资料,详细介绍了李小龙从出生到闯荡影坛、扬名立万直至突然去世的人生轨迹,其中披露了不少这位功夫巨星鲜为人知的事情。尤其出人意料的是,他原来还是一位细腻而善感的诗人。

为何喜欢写诗?

“人的灵魂可以通过诗歌表达情感”

据悉,李小龙曾于1961年进入华盛顿大学学习戏剧、心理学及哲学,这段经历为他奠定了文学情怀和哲学思考的基础。与此相关的资料集中在本书第九章“李小龙的诗与信”中,书中写到李小龙不仅创作过大量诗歌,甚至还尝试把中国古诗词译成英文。李小龙也曾谈及“为什么喜欢写诗”的原因:“人的灵魂可以通过诗歌表达情感,诗歌能够让人的灵魂在生命的画布上表达自己。”李小龙还曾表示,练功夫的目的绝不只是为了显示一己之强大,他更关心的是怎样能用它去影响人们的思想和生活方式。因此每当练功之余,他还会埋头研究武术理论,逝世前留下了7大本学武笔记和《截拳道研究》、《功夫记录》等6本著作手稿。

最重要的诗作《我是谁?》

凝结了李小龙艰辛的成长之路

《我是谁?》被誉为李小龙生平最重要、最富启迪性的诗作之一,它出自李小龙致友人李俊九(有“美国跆拳道之父”之称的武术家)的一封信。这首诗凝结了李小龙艰辛的成长之路和一路上的感悟,他时常会引用其中诗句来自勉以及勉励友人。诗中写道:“我是人群中的巨人,俯视苍生的豪杰,还是封闭自感的庸碌之辈?我是功成名就、信心十足的绅士,一呼百应的天生领袖,还是在陌生人前小心翼翼、动辄心惊的弱者?在强装的笑颜后面,是一颗瑟瑟发抖的心,如同在漆黑森林里迷路的小小少年。”似乎指的即是李小龙幼年时的经历,那时的他体质孱弱,并有着500度近视、家族性鼻炎等先天缺陷,以致祖母和父亲为了这孩子能够养活,还按照中国传统民俗,为他取了“细凤”这样一个非常女性化的乳名。

有着多愁善感的一面

曾将管道升的《我侬词》译成英文

此外,李小龙也会用诗歌来抒发抱负,或是记录下生活中的细微点滴。比如他在上世纪60年代刚开始进入美国好莱坞闯荡时,华人还很受歧视,在银幕上也只能以卑劣、软弱的负面形象出现,这令李小龙倍感愤慨,他下决心要通过自身的努力去改变现状。正如他在剧本《无音箫》中所吟哦的那样:“现在我明白我将不会找到光明,除非,像一根蜡烛,我是自己的燃料,耗尽我自己。”壮志豪情之外,李小龙也有着细腻而多愁善感的一面,对大自然和家人、朋友充满热爱,这一点人们可以从《落叶飘零》这类随笔小诗中看出来:“风和雨愉快地嬉戏,窗外的一片微黄的叶子,绝望地依附在枝丫上。我摘下叶子,给了它一个家,把它放在了书里。”对中国古诗词所作的英文翻译更可见李小龙的才情,如他曾把元代才女管道升所作的《我侬词》译为英文,所拟的题目《Parting(意为“别离”)》既提炼出诗歌主题又很有意境,可以说是非常巧妙的。

另据了解,《再认识李小龙》是著名文化品牌“知中ZHICHINA”推出的mook(杂志书)系列的第二本,主编苏静在介绍《再认识李小龙》一书的出版契机时表示:“通常谈及李小龙,人们最先会想到什么?武术高手、功夫巨星——这或许是李小龙最为世人所熟知的标签,但是,许多人对他的了解仅止步于此。事实上,李小龙的人生精神、思想哲学与他的电影、武术事业一样,闪烁着耀眼的光芒。本书编辑团队全方位深入探索李小龙的人生经历,对李小龙的电影事业、武道理念、人生哲学、创新思想进行分析与解读,我们只有一个目的:再认识李小龙!”

责任编辑:纪敬(QC0003)  作者:崔巍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