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建宏:用媒体的力量改变体育的面貌

2016-07-15 09:04 北京青年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刘建宏 我没有荒废时间,去到战场的中心

采访手记:

在朝阳公园附近,一片并不显眼的居民区间,乐视体育的办公场所非常不容易被找到。

附近的ZOOCOOFEE,刘建宏低着头、拿着电脑步履匆匆走入,身上还带着办公室的忙碌气息。

“忙啊,我们还处在创业的时代。”说这话的时候,刘建宏眼中闪烁着奋斗的光芒,同时也难掩忙碌后的疲惫。

从央视闪光的主持人,到乐视体育的首席内容官,刘建宏是传统媒体人进入新媒体大潮中最有代表性的一位。很难想象离开伴随他成长了18年的《足球之夜》,转身之后的刘建宏会怎样重新演绎他的体育豪情。

“不是我刻意选择改变,而是大势所趋。”刘建宏说,“就像20年前我放弃石家庄的一切来到北京,我是一个关键时刻敢于all in的人。”

1 您刚刚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书《上半场》,这算是你的传记么? 这本书前半部分算是传记吧,我把自己童年经历的人和事,用不同的逻辑和线索梳理表达出来,到了中后部就变成我和中国足球和足球之夜的故事,是个混合体。

当时因为刚从央视出来到乐视体育,很多人问我,真的走了么,我说走了。我忘了和哪个记者聊天的时候,我说我的上半场结束了,要准备下半场,“上半场”这个概念就是在这次谈话中形成。我这个年龄也合适,四十七八,差不多人生过半,基本在这个节点上,后来我的朋友也说,“上半场”这个名字好像也是给我们这一代人的。

(问:所以这个名字是你自己起的?)

是我自己起的。当时人民出版社找我说,你现在离开,是不是该给自己总结一下。我原来一直在犹豫出不出书,总觉得出书是一件很神圣的事,不能随随便便写点东西,骗点稿费,但在这个节点上,又觉得确实过去积累了很多东西,十几年不到二十年,我写了大量的足球评论、体育文字,光这些文字加起来也有几十万字,把这堆东西放在一起也够一本书的体量,但我又不想把这一堆东西就这么简单放在一起给大家看,所以最终决定尽可能真实地写,把我现在能说的都写出来。

2 这是一种自由的抒怀么,想写什么就写什么?

也不是想写什么就写什么,而是把最想表达的东西写出来,比如童年啊,故乡啊,亲人啊,老师啊,我觉得需要把这一段写下来。

后半部分是满足球迷,把以前写的一些评论加了进去,我觉得今天读到它们,依然能够切中中国足球现在的时弊,对中国足球我认为依然还是有建设性的。它表明至少我经历了,思考了,也尝试在做一些事情,这是我身在这个位置的责任。如果我站在这个位置二十年,一直说一些不疼不痒的话,那真是愧对这段时光,也愧对这个位置。但是大家看到了你当时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我觉得我至少还是一个称职的主持人和评论员。

现在我把它放在这了,立此存念,看看中国足球的未来会怎么走,我相信文字的力量,相信把它印在纸上的仪式感。

3 很多熟悉你的球迷,在你的书里第一次了解到你成长的经历和环境,那一段文字很棒,也可以看到非常饱满的情绪在里面。童年的经历对你有什么影响?

这一段写得也最投入,写的时候,有些场景、事情,不是一次两次地浮现在你面前,过程中情绪也在很强烈的起伏和波动。这本书前半部分,都是在飞机上写出来的,没人打扰,精力集中,有那么两次把自己都写哭了。

4 但是除了足球和童年时的家庭生活以外,对于现在的生活几乎没有提及,为什么?

是的,其实我从大学之后,写生活就写得很少了,几乎不怎么提,只涉猎了足球。

我觉得我们这一代人很特殊,生于60年代,受教育在70、80年代,毕业于90年代,赶上恢复高考后最黄金的一段教育时间,也赶上了中国改革开放最活跃的一段时间,受了很多所谓社会改革给大家带来的红利。我们这一批人,从短时期看,可能是时代的弄潮儿,从长期看,我们是幸运还是不幸,还要画一个大大的问号。这一段历史还不是我现在有能力去总结、去评价的,所以我宁肯放下这一段来不写。今天早晨跑步的时候我还在想,尽管我觉得我已经脱离了某种束缚,但还是……所以不写,就是我还没想明白,还在思考。

5 你觉得思考人生有用么?

当然有用啊。大学毕业时,我们宿舍有两个比我年龄稍微大一些,一个是我们石家庄电视台的,一个去了《河北日报》,这个人就说,我要早点成为《河北日报》的总编辑,这样我们就可以改变种种不合理的现状,我当时印象特深。我说我告诉你,你每往上走一步,都要付出很多东西,等你到了那一步的时候,你就不是你了,然后你看所有的东西就都顺理成章了。那一年我22岁。

6 你说“我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才确定了自己的人生目标”,这个目标是什么?

在《足球之夜》做了十几年,我摒弃了很多妄想。早先的时候,虽然还不能完全认清工作的价值和意义,那个时候依靠受到的基础新闻训练和理念在做事情,属于公共新闻伦理,强调新闻舆论的监督力量,伸张正义等等。在这个行业呆了十多年,我慢慢意识到体育真的可以改变社会,改变时代,也就是家国情怀吧。

7 “当年遁入足球,以为足球能给我最简单的快乐,但终究逃不脱时代的掌控。”书中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我一开始进入足球的时候是怀着很快乐的心情进入的,那时候就想做个纯粹的足球记者,但后来发现我们变成了时政记者。

8 马国力为你书所做序中说,一直认为你“中规中矩”,所以你的离开让很多人吃惊。您怎么看待自己个性中的中规中矩和敢于突破的矛盾?

我是一个外圆内方的人,外面看起来随和,没有棱角,实际上内心很有坚持,有一些很笃定的原则。比如我在央视不评职称,也不当官,我认定我就是一个记者,一个手艺人,一个工匠,不要做那些乱七八糟的事情。

9 在你投身新媒体时,你的朋友白岩松依然是传统媒体坚定的守卫者,他曾经说过所有新媒体的喧嚣都是一时,最终都会归于平淡和平静,你怎么看这个说法,和他探讨过这个问题么?

探讨过,我们是好朋友,一些问题上时有讨论,在这点上我们是有分歧的。我个人认为,放眼全球,新媒体替代传统媒体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但新媒体取得压倒性的优势,这个已经不用探讨了,目前已经是这样了。从互联网开始,到移动互联时代,新媒体已经20年,不是小孩子了。互联网就是压倒性的技术优势,没有办法。这方面我非常坚定,我还是唯技术派。

10 下半场已经开始了,你现在的工作状态如何?

工作的状态就是忙。首席内容官,乐视体育现在也是互联网的第一平台吧,所有和内容制作以及相关的传播,都是我的职责范围。互联网的操作模型、流程、理念,全都和传统媒体不一样,我也是一边学习一边工作,一方面把已有的知识储备全都贡献出来,一方面还要学习全新的互联网模式,边学习边实践,就是这样一个状态。

(问:乐视体育摊子那么大,适应起来有困难吗?)

笼统地说乐视一年有一万五千多场赛事,以及围绕赛事的不同的内容,在不同的端口呈现。所以开玩笑说我们可能是办了一个体坛周报,做了一个新浪网,再加一个中央电视台。

传统媒体人到新媒体,一开始肯定会有一段时间的不适感,我也一样。我来之前曾经问过一些在新媒体工作的朋友,我说你们大概多长时间才能适应新媒体,他们说六个月吧,至少半年的时间才能适应。但实际上因为乐视的结构更复杂,很多其他的业务互相交叉,对我来说,到现在都还没有完成互联网的学习过程,新媒体本身也在不断变化,这可能是永无止境的学习和探索的过程。

11 早前的一篇文章,也在《上半场》有收录的,就是曾经对《足球之夜》的各种畅想,今天读来还能感受到当时的理想主义和热情澎湃,那时的理想,还能延续到今天么?

那篇大概是2002年写的,写我对《足球之夜》的畅想,当时是有雄心壮志,后来发现什么事情都实现不了,至少我的位置是根本没有办法去做的。那时候有狂想和理想,对中国体育产业的设想和憧憬可能比现实更超前一些,现在在这里很多事情都实现了,好像十几年前做的梦,今天把这个梦变成现实。

12 你现在工作主要的压力来自哪里?

最大的压力就是创业的压力。我们是草创的公司,虽然在体育新媒体方面是领先的,但还没有到说立于不败之地,还是面临着外部环境的变化,包括内部环境的竞争,内部环境我指的是体育产业的内部竞争。现在万达也在做体育产业,阿里也在做体育产业,还有很多公司都在布局自己的体育产业。市场现在才刚刚开始,这个市场还没有成熟,蛋糕还很小,但是已经一堆人冲上来要抢这个蛋糕了。现在这个关系我理解就是中国体育的春秋战国时代吧,这件事情上可能有合作,下一个项目可能就是竞争对手,江湖乱象,完全处在激战当中。或许你有些许领先,但完全不能让你有安全感,完全不能让你高枕无忧。

13 刚到乐视时,你在一次采访中说,到乐视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但你一点都不紧张,那现在紧张吗?

我说的不紧张,是这个(新媒体)行业和这个(体育)产业,曙光已经显现出来了,最后一定会产生所谓的胜利者,赢家。但是这不是全部的意义,这个历史一定有一个过程,我参与到这个历史进程当中,这是最重要的。我没有荒废时间,去到战场的中心,参与其中,敢于搏杀,我享受的是一个战士的荣光,而不是作壁上观,站在旁边看热闹。

14 进入乐视两年了,你现在可以说自己是一个新媒体人了么?

这两年我变化很大,我不知道是不是一个合格的新媒体人,但肯定已经不再是传统媒体人了。新媒体会产生新一代的记者,新一代的编辑,使用的工具不一样,思维的理念不一样,传播的方式不一样,所以我回人大新闻系和我的母系也说,赶紧改革,他们现在居然没有新媒体专业。

这是一个竞争的时代,2014年我刚来的时候乐视体育才100多人,现在1000多人。另一方面我们也在开创,开创了多路信号的转播,开创了一场比赛多路解说的新模式,开创了最灵活的报道模式。一年380场英超,240场中超,在一个平台上完全播放,包括刚刚的史上最全的温网转播,很多过去只能想一想,现在我们都实现了。

15 在你人生的《上半场》,感觉特别纯粹,更多对体育的热情和责任感,那么下半场你最关注的会是什么?

过去我把体育媒体只作为媒体来看,这些年不断地积累、思索、认识,让我知道不能只做一个媒体,而是以媒体作为出发点,来做体育这个产业。不管是美国的ESPN还是英国的SKY,他们都用媒体的力量改变了体育的面貌。

16 你一直说,体育是一种文化,足球是一种哲学,你和体育和足球打交道这么多年,它们对你的人生哲学有什么样的影响?是那种拼搏的,一直追求在路上的感觉么?

什么都有,我踢了四十年球,看了四十年球,很多东西都内化在你身上了。体育教会你勇于拼搏、敢于争胜,教会你要信任队友、相信团队,教会你遵守规则、要在公平的竞赛体系里竞争,教会你如何面对挫折、如何面对顺境,体育现在还在教我如何控制自己,因为你在球场上时不时爆发了,你可能失去控制了,要学会沟通,交流,忍耐。体育本身就是一个微缩的人生,你从里面吸收了营养之后,就发现你得到的特别多,你不需要从别的领域再得到,这些东西已经让你可以去面对人生。

17 事业转变,生活变迁,有没有渐行渐远的朋友,有没有越来越遥不可及的目标?

很多目标早已经放弃,主动放弃了,我的生活会变得越来越简单,专注于做一件事情,心无旁骛地做一件事情。我觉得我肯定70岁还在做这个,所谓个人的价值就体现在这里。

18 现在对足球的感情还和原来一样么?还踢球、说球么?

当然,我还是喜欢足球。原来我是完全在足球里面,现在视野更开阔一些,但是毕竟我最喜欢、最关注、最有所建树的地方,就是足球。

现在踢球特别少,说球偶尔说,其实我还是愿意说球的,只不过现在工作太忙,有的时候当作放松消遣,说个球我还是挺享受的,等我把这些事弄得比较顺,上正轨的时候,也许我还会去说说球什么的。

责任编辑:纪敬(QC0003)  作者:王子居

猜你喜欢